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CT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32例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均匀和不均匀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部分病灶周围出现一过性片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呈花环状或分隔状强化,延迟期病灶持续性强化且范围缩小。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MSCT检查并经病理及临床治疗后证实的早期肝脓肿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早期肝脓肿MSCT平扫无特征性。增强扫描特征:①簇形征;②病灶缩小征;③周边多囊征;④辐辙征;⑤持续强化征。结论MSCT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的MS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该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已检出肝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观察病灶边缘、形态及增强各期表现。结果:在检出的35个病例中,有3例病灶位于肝左外叶,其余32例位于肝左内叶,其中1例有二个病灶,其余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多呈小条片状,为22例,小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7例。最大病灶约12 mm×11 mm,最小病灶4 mm×3 mm。病灶密度均匀,无明显占位效应。其中33例在平扫时呈低密度度,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25~38 Hu,2例平扫呈等密度未见显示,为腹部常规增强扫描时检出。结论:肝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发生部位特殊,增强扫描门脉期几乎均呈低密度,界限清,在平扫及动脉期、延时期呈等或稍低密度,根据前述表现,通常可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FNH在MSCT平扫和三期增强中影像诊断中的表现特点.方法:对30例经手术或穿刺得到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FNH的典型MSCT表现为:平扫为大多为低密度,除中心瘢痕外,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多为明显均一强化,强化幅度略低于主动脉,门脉期病灶仍为略高密度,强化幅度减低,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中央瘢痕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未见明显强化呈低密度,而在延迟期强化.结论:肝脏FN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周宁珉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24+132-124
目的:探讨38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不典型血管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38例患者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其影像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平扫70%病灶表现为等密度,30%病灶为低密度,其中多发8例,增强后有强化的14例,无明显强化16例,钙化6例,外生性2例。结论:正确认识不典型血管瘤的特征性CT表现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肝在CT和USG检查中的表现及意义。方法对我科2006年01月至2010年12月100例诊断为脂肪肝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T诊断资料86例,USG诊断资料64例,CT、USG诊断资料均有的50例。结果 CT平扫根据脂肪浸润范围或程度不同而显示肝脏密度降低范围、程度不同,肝/脾CT值之比<0.85,增强扫描肝比脾的增强效果差、肝内血管在肝实质内显示特别清晰;USG表现"光亮肝(bright liver)",肝脏轮廓不清、圆钝,肝内血管与肝实质回声反差消失而使肝内血管结构不清;MRI检出率低,有时T1加权图像可表现信号增加,在此不多赘述。结论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CT和USG,其中CT扫描是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MRI检出率不及CT和USG[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8例局灶性脂肪浸润的超声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88.2%为单发病灶,11.8%为多发病灶;85.3%为均匀高回声占(58/68),14.7%为均匀低回声;76.5%为不规则形,23.5%为类圆形或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的表现,判断局灶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作出超声诊断,对局限浸润脂肪肝应注意与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自拟祛脂汤治疗脂肪肝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和检测手段的提高 ,临床高血脂、脂肪肝患者日渐增多。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用自拟祛脂汤治疗脂肪肝 90例 ,近期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9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诊断均参考有关文献〔1〕,制定 B超显示脂肪肝声像图改变诊断标准〔2〕。凡经 B超提示脂肪肝 (肝区光点密集增强 ,后缘回声衰减 ,肝内管道显示不清或消失 ,并常伴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局灶性脂肪堆积 ) ,肝脂肪浸润 (肝区光点轻度密集、均匀 ,回声稍增强 ,肝内管道分布尚正常 ) ,即为收治对象。其中男性 5 9例 ,女性 31例 ;年龄最小 37…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和 B超检查的普及 ,脂肪肝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 ,目前该病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近 2 a来我们采用中药治疗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经 B超检查证实。B超诊断依据为 :1肝区密集光点 ,回声稍增强 ,分布不均匀 ,肝区前段较密集 ,肝区后段回声衰减 ,光点稀疏 ,整个回声显示透声性差 ,似有一层“薄雾”。 2肝内血管明显减少 ,门脉分支回声减弱。 3肝增大 ,部分患者脾可稍大。 4局灶性脂肪肝 ,出现相对回声增强的结节。1.2 一般资料 :4 0例中男 32例 ,女 8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性肺栓塞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寮步医院(东莞市寮步医院)的44例经临床确诊为脓毒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均行MSCT检查,分析MSCT影像学表现。结果:44例患者经MSCT检查确诊为脓毒性肺栓塞24例,其余10例患者被误诊为普通肺炎,5例患者被误诊为Wegener肉芽肿,5例患者被误诊为肺转移瘤;双肺多发、多种形态病灶共存,多见于胸膜下;44例患者可见大小不等多发结节影508个,34个结节内出现肺气囊,68个结节内可见空洞,161个结节灶见滋养血管连接结节;楔形实变影230个,病灶内见空洞影有20个,99个病灶内见滋养血管连接结节;34例患者可见模糊小片状灶160个,病灶内存在78个"支气管充气征";15例患者存在心包积液;20例患者存在胸腔积液。结论:MSCT诊断脓毒性肺栓塞可出现误诊,应结合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实施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与无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收集了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来我院超声室检查的 62 5例患者资料 ,经回顾性调查证实脂肪肝患者发生胆结石的机会明显高于无脂肪肝患者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2 5例中 ,无脂肪肝 5 70例 ,脂肪肝 5 5例 ;男 2 65例 ,女 3 60例 ;年龄 1 7~ 84岁。胆结石经B超确诊 ,1 7例经手术证实 ,4例经X线胆囊造影证实 ,3 9例B超复查证实。1 2 脂肪肝诊断标准 :①肝实质回声增强 ,呈弥漫性细点状回声 ;②深部肝组织回声衰减 ;③肝内血管回声减少 ,管腔变细不清晰 ;④有肝炎、长期饮酒或糖尿病史 ,有肥胖、高血…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资料。结果 发生部位 :胃 14例 ,空肠 7例 ,回肠 5例 ,直肠 3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 :肿瘤呈均匀等密度 17例 ,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或低密度 12例。增强扫描 :病灶呈中度或明显强化 13例 ;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其中可见小囊状改变 6例 ;病灶中央大片状坏死 ,周边呈中度或明显强化 3例。2 9例中 13例病灶直径小于 5cm ,边界清楚 ;16例恶性病灶多大于 5cm ,边界清楚 ,其中伴囊状坏死出血 2例。结论 CT检查胃肠道间质瘤定位准确 ,对良恶性亦很有诊断价值 ,但无明显特异性表现 ,确诊有赖于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老年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老年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6例患者MDCT平扫的显示率为87%;未显示6例经增强扫描后,1例未显示,增强扫描显示率为83%。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所选患者中无其他疾病或非阑尾炎者;且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8%。结论老年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的诊断中采用MSCT扫描,不仅能够降低老年患者阑尾炎的误诊或漏诊率,而且还能提升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超声在原发性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4月间我院收治临床手术后病理确诊原发性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11例,对其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表现为单发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者6例,位于肝右叶者5例;病灶直径10 cm者2例,直径在5~10 cm者6例,直径5 cm者3例;病灶回声呈现不均匀低回声者6例,不均匀强回声者3例,囊实性混合性回声者2例。结论:经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超声表现呈现出多样性,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的不典型X线、CT的影像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癌的影像诊断.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的病例,对其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灶的范围、形态、大小等影像特征,并对其诊断要点评价.结果:本组肺癌患者的X线征像表现为结节状干酪性病灶;类似结核球形病灶;不典型索条状影;斑片状阴影伴或不伴空洞形成,部分空洞内伴有液平面.CT表现为片状坏死性高密度阴影,周围伴有小结节影;空洞周围可见卫星灶,空洞内伴有或不伴有液平面,部分有钙化;孤立的球形高密度影,边缘光滑,无分叶及毛刺.增强扫描均出现不明显强化,部分为均匀强化.结论: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复杂,X线与CT检查是诊断肺癌的必要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体、详细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更加准确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静脉注射造影剂声诺维对3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38个病灶进行增强超声造影,造影结果与增强CT扫描、手术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4例患者38个病灶造影显示清晰,3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轮辐状增强,2个为斑点状增强;31个门脉相及延迟相为等回声或高回声,7个为低回声。与增强CT、手术病理对比,有1例增强CT扫描和手术病理诊断为肝腺瘤,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SL(P〉0.05)。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有典型的增强方式,操作方便,经济实惠,诊断准确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丁建新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16-117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与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于2012年6月至12月行螺旋CT的肝部患者60例,其中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3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结果: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无强化坏死区;而肝血管瘤CT表现为病灶相对清晰,无强化坏死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BF与BV值明显低与肝血管瘤组(P<0.05),而两组的MTT与PS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影像学表现相对特异,CT灌注的应用更加有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该病提供依据,以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经病理确诊为HVOD的16例住院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HVOD患者均有长期或过量服用"土三七"史,以腹胀、腹痛、黄疸、肝肿大、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造影均显示肝实质持续不规则低灌注,呈"荒芜"症。CT平扫示肝实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增强扫描表现为全肝弥漫性的密度不均匀改变,静脉期表现为特征性的"地图状"、斑片状强化和低密度区,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肝组织活检病理可见肝小静脉管腔狭窄,内膜下沉积破碎的红细胞和肝纤维物质,肝小静脉周围血管阻塞,肝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结论有服用中药土三七病史,出现腹胀、腹痛、腹水、黄疸,要高度怀疑肝小静脉闭塞病,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方面有重大意义,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HVOD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2~65岁,中位数45岁。病程1~20个月,中位数7个月。局部疼痛者12例,触及软组织肿块者3例。15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源性14例,T细胞源性1例。结果:①病变部位。病灶位于骨盆者6例、脊柱5例、胸骨2例、股骨2例。②CT表现。1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其中溶骨型骨质破坏8例,表现为片状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中断,边界不清,呈虫蚀样或穿凿样改变,未见骨质硬化改变;浸润型骨质破坏4例,病变区骨皮质较完整,无骨质缺损,骨髓腔内有轻微溶骨性改变;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破坏区与增生、硬化相互混杂,呈不均匀密度改变,其中1例病灶内见小片状死骨;囊状膨胀型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连续。2例出现骨膜反应,呈层状或葱皮样改变。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影,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可见中等强化。③MRI表现。12例患者行MRI平扫,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2例患者均见骨质破坏,呈斑片状、片状异常信号。与正常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0例,其中信号不均匀8例,呈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骨髓腔均为高信号。12例患者的MRI均清晰显示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2例患者的软组织肿块局限在骨质破坏区旁,10例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7例患者软组织肿块均为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3例,中等强化4例。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比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脓肿的诊断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肝脓肿患者的肝脏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基本情况,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情况,CDFI分布特征及有无占位效应等;超声造影记录分析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发现,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显示区域较常规超声观察的范围增大;部分动脉期见一过性增强。[结论]常规超声较难将不典型的肝脓肿与血管瘤、恶性肿瘤等鉴别开来,而超声造影可显示组织及病灶的微循环,增加肝脏超声的观察项目。提示在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中,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