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依匹斯汀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2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依匹斯汀,对照组68例单口服盐酸依匹斯汀,60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四川中医》2021,39(9):209-211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穴位注射联合奥络他定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盐酸奥络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胸腺五肽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75mg,3次/d,盐酸依匹斯汀片10mg,1次/d,均连服4周;对照组口服盐酸依匹斯汀片10mg,1次/d,连服4周.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盐酸依匹斯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ASST(+)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给予依巴斯汀、脾氨肽口服治疗,治疗组78例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三烯(LT)、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78.21%,两组荨麻疹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T、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探讨依匹斯汀片、酮替芬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依匹斯汀片10mg,每天1次及酮替芬片1mg,每晚1次,同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依匹斯汀片10mg,每天1次及酮替芬片1mg,每晚1次。两组均治疗1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9.23%和4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4.61%和62.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匹斯汀片、酮替芬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在抗组胺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隔日注射胸腺五肽2 mg,观察组每日注射胸腺五肽10 mg。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716,P0.05)。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x2=0.907,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7.4%,显著低于对照组(x2=8.454,P0.05)。结论:在抗组胺药的基础上,每日持续使用胸腺五肽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匹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 方法:治疗组采用口7服依匹斯汀10mg,每日一次,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0.5mg,隔日一次;对照组单每日一次口服依匹斯汀10mg,两组用药四周,于治疗结束和治疗后四周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四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52,p<0.05);治疗结束停药四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725,p<0.05)。 结论:依匹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提高治愈率,亦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匹斯汀、脾氨肽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7、IL-23、IL-33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依匹斯汀片+脾氨肽口服液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素胶囊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IL-4、IL-17、IL-23、IL-33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单项积分和总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中单项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4、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IL-23、IL-33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和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依匹斯汀、脾氨肽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4、IL-17、IL-23、IL-33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匹斯丁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依匹斯丁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口服依匹斯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依匹斯丁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单一口服依匹斯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穴位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45d,分别于治疗后第46天和治疗结束后90d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3.2%,19.5%,1.8%;对照组分别为71.4%,57.5%,8.9%;两组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和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配合穴位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但穴位埋线疗效更持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依巴斯汀10 mg口服1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 mL注射双侧曲池或足三里穴位,隔日1次;对照组58例单纯予依巴斯汀10 mg口服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对照组为1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巴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血穴位注射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4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自血穴位注射,n=42)和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n=42)。治疗8周以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分别评价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自觉症状、体征,有效率及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效果优于单用咪唑斯汀,且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慢性湿疹患者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安全高效,可明显改善患者IL-4、IFN-γ等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加自体全血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及自体全血注射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对照组为6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加自体全血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纯抗组胺西药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咪唑斯汀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组成:黄芪、白术、防风)治疗。2组均以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75%,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痊愈病例中复发率组为13.3%(4/29),对照组为63.6%(7/11)。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复率低,不论近、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西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许焕美 《新中医》2016,48(4):187-18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92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并涂抹卤米松乳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慢性湿疹患者利于瘙痒等临床症状的缓解,疗效确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中医》2016,(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92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并涂抹卤米松乳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慢性湿疹患者利于瘙痒等临床症状的缓解,疗效确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口服,共服药60天。治疗组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口服西药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片综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选取曲池、足三里,均双侧取穴,每穴位注入黄芪注射液0.5ml,每2天1次。对照组不做穴位注射。两组均给予口服西药依巴斯汀10mg,1次/日,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3次/日;20天1个疗程。结果: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且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花地芩合剂合依匹斯汀片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银花地芩合剂合依匹斯汀片治疗,对照组单用依匹斯汀片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评分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AS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1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P0.05)。结论:银花地芩合剂合依匹斯汀片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