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进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操作方式减少注射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实验组采用垂直皱褶法进针、注射前保留空气、注射后按压5~10min、规律轮换注射部位的注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及硬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注射部位局部发生皮下出血、硬结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垂直皱褶进针、延长压迫时间、改进排气方式、规律轮换注射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低分子肝素钙(LMWH)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60例皮下注射LMWH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每12 h注射1次,10 d为1个疗程,可获得样本量1200例。两组患者在同样的常规护理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抽药方式、注射部位及注射方式,观察皮下注射LMWH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3例,局部疼痛2例,皮下硬结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对照组患者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129例,局部疼痛11例,皮下硬结7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患者操作方式可以明显减少皮下注射LMWH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减少皮下出血,硬结的注射方法。方法:1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接受低分子量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1076次,注射后观察局部针眼的出血,注射4小时后进行观察局部的瘀斑,总结注射方法、注射后的按压、局部瘀血的处理。结果:158例患者中,皮下注射1076例次,有轻度瘀斑者847次,其中14例次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中度瘀斑者193,重度瘀斑者36次,同时5例次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结论:通过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后的观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减少出血、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谢金霞  张海薇 《光明中医》2008,23(6):784-785
目的:探讨腹壁垂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8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皮下注射(即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使之与皮肤成30°-45°刺入),观察组采用垂直皮下方法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及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壁垂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及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黄贤娜 《环球中医药》2013,(Z1):103-104
目的通过规范化流程表的优化并使用,使护士提高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规范操作的认知,并减少因护士非规范操作而造成的皮下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由规范化流程来保障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方法建立流程优化小组,通过循证、改进流程将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住院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波力维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改良后的流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硬结发生情况及对用药依存性的影响,并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及硬结发生例次,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步骤流程表的优化,规范了护士的操作,减少了皮下出血及硬结例次,减轻了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低分子肝素钠腹壁皮下注射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血管内科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皮下出血情况比较,实验组出血发生率(12%)明显少于对照组(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吴玉芹  王爱珍 《光明中医》2013,(7):1479-148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6月到2012年10月,对50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用药前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抽药方法、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排除其他因素,观察皮下注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出血面积及皮下硬结的关系,找出较为有效的压迫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减小出血面积和减少皮下硬结。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者40例,每例患者皮下注射LMWH 5 d,12 h 1次,每天2次共10次,局部压迫时间分别定为5min、10 min,注射后12 h观察皮下出血的次数及出血面积的大小、有无皮下硬结。结果与5 min组比较10 min组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较大面积出血及皮下硬结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10 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较大面积出血及皮下硬结发生率,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对医护工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方法对60例病人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注射方法和延长按压的时间、增加按压力度,排除其他因素实施后,观察病人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试验组选择腹部即脐周围注射部位,应用垂直褶皱的注射方法,延长按压的时间、增加按压力度,排除其他因素,其皮下出血的情况较对照组轻。结论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的皮下出血有明显的好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规范化操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组,依据循证医学原则培训相关护理人员,并建立护理小组,实施规范化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比较2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所致瘀斑的直径分布及直径,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舒适度及住院期间投诉率。结果观察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所致瘀斑、硬结、瘀斑+硬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瘀斑直径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瘀斑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期间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操作可显著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脑血栓患者8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奥扎格雷治疗,研究组采用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压、血管扩张、抗凝血、促进心肌代谢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尿激酶静脉滴注,并进行皮下低分子肝素钙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与否与局部出血的关系,找出改良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1日至12月31日我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120例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研究组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至发红。每例均使用1ml注射器注射10次,共注射1200例次,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2组不同注射方法所致皮下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按压方法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出血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必泰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组采用脂必泰+低分子肝素钙给予预防。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必泰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情况下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共选择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前后分别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并观察每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各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安全有效,且明显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和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疗法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水电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两组患者都施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银杏叶注射液。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心电图诊断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比对照组的71.79%和69.23%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加用银杏叶注射液,可促进患者心绞痛症状的快速缓解,提高心电图疗效,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钙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中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汕头市潮南区民生医院收治的11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抗感染、抗过敏、注射激素以及保护血管等临床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随访期间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出现7例,单纯血尿5例,蛋白尿并血尿2例;对照组HSPN出现17例,单纯血尿7例,单纯蛋白尿4例,蛋白尿并血尿6例。排除在入组时的肾损伤病例,观察组HSP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期间,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指标并没有因此出现明显的波动,也没有出现出血、过敏等临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肾脏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过敏性紫癜对患儿肾脏的损害,同时有效的延迟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时间和降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出血风险更小,对于紫癜性肾炎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血府逐瘀汤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试验组除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外,另加血府逐瘀汤口服,用药时间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6、13dwells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下肢彩超,并记录2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3例,皮下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无肺动脉栓塞、呼吸衰竭发生;试验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皮下出血1例,无肺动脉栓塞、呼吸衰竭发生。2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PTT、PT与术前比较,术后6、13 d均延迟,组间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D-二聚体、Fg与术前比较,术后6 d增高,与术后6 d相比,术后13 d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wells评分≥3分例数与术前比较,术后6 d增加,与术后6 d相比,术后13 d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B超确诊试验组发生1例股静脉血栓,1例皮下血肿,对照组发生2例股静脉血栓、1例腘静脉血栓,2例皮下血肿,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确定,且可减少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值、APTT值均升高,而FIB值与D-二聚体值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的更为显著,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例恶心,2例牙龈出血,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皮下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3/25),4.0%(1/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P=0.297)。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初次接受单侧THA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组)和对照组(正常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组),每组40例。试验组从术前1天开始口服加味桃红四物汤(150mL/次,Bid),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正常剂量,qd),对照组从术前1天开始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正常剂量,qd),均持续至术后第35天。术后第14天检测患者外周血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2例,对照组发生DVT 3例,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肢大腿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轻。两组患者术后14天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钙能减少THA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降低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