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反射医学是建立在祖国传统医疗文化基础上,以信息生命科学和系统论为基础,从人体的局部器官即中间层次发现、研究并解决人类疾病的一种理论与方法。所区别于常规中西医及目前所普及的足疗、足反射疗法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2.
人具备自然属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体必然产生相关影响,所以,以人类的自身生命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与物候学有着内在关联,即称为医学物候学.其实质就是〈黄帝内经〉中阐述的天人相应理论.《黄帝内经》是医学物候学的圭臬.中医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只有充分认识到其理论意义时,把握医学物候学的中医辨证论治之精髓,是当代发展中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建立在严谨、科学基础上的中国临床研究评价,是中国医药研究发展之重心,应用循证医学构建中医临床研究评价体系,其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中医临床研究评介中心,通过中医药虚拟网络连接,协作开放,资源成果共享的完整体系,科学、系统地评价中医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疗法的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多层的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国内外中医临床和科研机构,企业、个人,其发展的思路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从中医药的临床优势和特点出发,应用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及信息技术在内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充分反映了中医药临床疗效优势的综合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标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开展中医药临床评价中心和数据库(Database)的建设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选择有代表性的重大疾病,疑难疾病及其相关中医证候为示范,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系统,科学地开展中医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技巧医学理论和技巧疗法的临床应用贺朝贵(云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心)1概述临床技巧医学的理论、诊断和治疗手法是经过长期研究探索形成的一套新兴的非药物疗法体系。它始于云南已故伤科专家肖泉、杨淑筠夫妇的传家功夫;两老相继去世后,他们的理论体系及技巧功夫...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在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网站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并正确应用证据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临床实习是内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引入循证医学,符合医学教育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针刀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原理简述如下。1基本原理闭合性手术理论:针刀医学从立体和动态的角度重新认识人体的解剖学结构,重视体内立体结构在体表的投影位置。这一新的解剖学理论体系包括精细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和体表定位学。①精细解剖学:以机体的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7.
浮针医学患肌理论从病症与患肌相关性阐释疾病发生的根源,即患肌是引起病症的主要原因。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浮针医学患肌理论的临床应用,提出以患肌理论为指导,应用解剖与生理学的知识,去理解疾病,实施浮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汪存信  方剑乔 《光明中医》2009,24(2):374-375
微透析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应用领域广泛.本文介绍了微透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以及医学临床方面的应用,以期扩大视野,拓展思路,使微透析技术成为促进中医药研究发展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正>原,即本原、真元之意。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各有一个所属的原穴,故称"十二原"。五脏之原即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六腑之原与五脏不同,其在输穴之外另有原穴。五脏原穴主治五脏病症,六腑原穴并不善治六腑病症,而治疗本经经脉所过的经脉病症。原穴理论的发展原穴一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肺原出于太渊,心原出于大陵,肝原出于太冲,脾原出于太白,肾原出于太溪",在此提出了五脏的原穴。原穴内容在《灵  相似文献   

10.
宗气理论探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气理论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有阐述与发挥。宗气乃水谷精气与呼吸清气相和而成,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协调心肺功能。导师杨明会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凡胸中之疾患辨证为气虚者均以调补宗气施治,通过培补后天脾胃以达到调补宗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足反射法临床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普及足部反射区健康法15年来,出现了一个“足疗”市场,这个市场鱼龙混杂,五花八门,亟须有关主管部门加强领导,认真整顿,不能听其放任自流,损害祖国传统医学的声誉。但我们也高兴地看到,15年来,也出现了一支忘我牺牲,不怕辛苦,向人民大众奉献自己,把自己的爱送给每一位患者  相似文献   

12.
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针灸临床研究的新方法。方法:以循证医学方法指导针灸临床及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的优势特点,并分析了其限制应用于针灸临床的因素。结果和结论:循证医学的应用必将促进针灸临床与现代研究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英  姜新 《四川中医》2008,26(10):41-42
就“治未病”理论的酝酿、积累、领悟至诞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是历代医家在历史长河中实践与理论的总结与升华。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一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含义解释不外三个方面的涵义:①未病先防,即“防患于未然”;②发现征兆和早期治疗;③已病防变  相似文献   

14.
侯春福  韦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819-1821,1824
<正>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内经·灵枢》中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走行、病因病机、病理特点和治疗。经筋理论指导经筋疗法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经筋理论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掌握经筋理论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各位医家对经筋的实质、经筋病候及对经筋病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为更好地理解及应用经筋理论,本文将现代学者对经筋的渊源、走行、经筋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的认识进行了粗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31-834
文章梳理了针刀代表性文献及著作,对针刀医学现有理论进行了回顾。目前的针刀医学理论既包含现代医学理论,又吸纳传统医学理论,主要以朱氏四大基础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同时,作者在针刀医学理论视角下从针具、刺法、经筋三方面,分析整理了《内经》中与针刀相关的理论,发现针刀理论与《内经》针灸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可互相诠释。针刀理论是源于传统针灸理论的,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在新的视角下解读传统针灸理论,可以丰富传统针灸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7.
排刺理论及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排刺临床应用及机理进行浅要分析,表明排刺治疗各类疾病疗效较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对经筋病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并指出排刺治疗存在基础研究报道少,刺激部位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温针灸临床应用及理论探讨272111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室张冬云温针灸是针刺得气后,取一段2厘米左右的艾条,放置在针柄的上端,点燃艾段的上端或下端,热力通过针体传入穴位,是一种作用显著、痛苦小、无副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红外线、神灯、频谱等物...  相似文献   

19.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热化证,但后世应用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仲景原文。符合黄连阿胶汤证的患者,多伴有烦躁失眠,此与条文中的心中烦,不得卧相吻合,故心烦不寐为应用本方的第一线索。心肾不交,阴虚热盛是其病理关键。临证之时,应不拘泥于条文,抓住本方的病理关键,许多疾病皆可以本方加减治疗。临床除应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外,还广泛地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皮肤病、泌尿系统疾病和妇科病等。  相似文献   

20.
陈永光 《新中医》1989,21(9):48-50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祖国医学阴阳与免疫、阴阳失衡与免疫失控、以及平衡阴阳与免疫调控的联系。此联系通过平衡阴阳的临床效果加以证实。只因篇幅所限,本文仅列举几例感染性免疫所引起的过高免疫病,以观中医平衡阴阳在免疫调控治疗的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