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塌渍+灌肠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局部体征改善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可提升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红藤灌肠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红藤灌肠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沉均高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红藤灌肠汤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缩小包块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热敏灸任督脉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慢性盆腔炎的治疗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任督脉热敏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灌肠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月经期间暂停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症候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症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督脉热敏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灌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加外敷双柏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有关辅助检查指标。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外敷双柏散对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运动针刺法、中药内服、中药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气滞血瘀型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替硝唑注射液加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组给予针药联合治疗(运动针刺法加膈下逐瘀汤口服加中药灌肠方灌肠),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单项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92%)明显优于对照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单项体征积分比较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热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中药内服组、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组及中药内服+保留灌肠+药渣外敷热疗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中药内服+保留灌肠+药渣外敷热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组及中药内服组(P0.05),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组总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内服组(P0.05);在综合疗效、中医证候、中医症状、局部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中药内服+保留灌肠+药渣外敷热疗组分别与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组及中药内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内服+保留灌肠组与中药内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内服保留灌肠药渣外敷热疗法的总疗效为96.7%。三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及药渣外敷热疗法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验方通管汤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予中药通管汤内服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盆腔积液量、盆腔包块缩小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盆腔积液量及盆腔包块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盆腔炎性积液吸收及盆腔炎性包块消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患者11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奥硝唑注射液0.5g,头孢曲松钠1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2次静脉滴注。7d为一个疗程,采取常规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中药包外敷和采取优质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7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无任何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明显,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优质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常规护理,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药红藤方保留灌肠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红藤方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症状积分变化,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症状积分均下降(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药红藤方灌肠联合常规西药可更好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症状的好转,并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红藤汤保留灌肠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红藤汤保留灌肠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4.0%,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和2.0%,对照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和14.0%,观察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P0.05;治疗前两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平均血流速度等子宫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藤汤保留灌肠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体外短波电场热疗、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惠州市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独中药灌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体外短波电场热疗、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65.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炎性肿块的完全消退率、显著缩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短波电场热疗、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河北中医》2012,34(7)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临床符合湿热瘀结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奇数组和偶数组分别归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坤复康胶囊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予以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共治疗20d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候积分情况、复发率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沉(ESR)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3.33%,复发率分别为3.33%、23.33%,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血清hs-CRP和ESR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和ESR水平,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腔炎治疗仪和中药灌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疗效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联合盆腔炎治疗仪和中药灌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利湿化瘀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配合中药组)和对照组(妇乐冲剂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与5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利湿化瘀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7.
李雅芬  沈丽萍  耿海玉 《新中医》2020,52(11):185-18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穴位艾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应用当归红藤汤内服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局部体征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局部体征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21%,对照组为71.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87%,对照组为69.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穴位艾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局部体征及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慧 《四川中医》2020,38(5):165-167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将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中药口服灌肠治疗组)与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的盆腔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10天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比容)变化。结果:治疗10天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数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血浆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中药汤剂口服与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盆腔炎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灌肠法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2、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2组腰骶胀痛、腹部疼痛、带下增多、疲乏低热、腰酸评分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TNF-α和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而IL-10、 IL-2和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或者升高水平更加明显(P均0.05)。结论中药灌肠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能与中药灌肠法能够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减轻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王小平 《陕西中医》2013,(10):1332-133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中药自拟方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