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采用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考察白藜芦醇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受精后3天(3dpf)的斑马鱼幼鱼,暴露于含75μg/mL泼尼松的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溶液(1,3,10μmol/L)或300μg/mL依替膦酸二钠溶液(阳性对照药)中,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养鱼用水处理正常斑马鱼)和模型对照组(75μg/mL泼尼松处理正常斑马鱼)。28℃培养5天后,用0.2%钙黄绿素对斑马鱼进行染色,染色后进行拍照并统计斑马鱼前三节脊椎骨累积光密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3,10μmol/L白藜芦醇能显著增加斑马鱼脊椎骨累积光密度,骨矿化改善率分别为87%、93%和114%。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逆转泼尼松诱发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凋亡率,TUNEL染色实验测定细胞凋亡数,MTT比色实验测定细胞活力,自动生化仪测定细胞培养基乳酸脱氢酶(LDH)水平,ELISA法测定TNF-琢含量,RT-PCR测定CGRP mRNA水平。结果:20 μmol·L-1浓度Res可有效地减弱由LPC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培养基LDH水平升高及TNF-α含量升高(P<0.01),Res可促进CGRP mRNA表达。结论:Res具有抗AS内皮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VR1促进CGRP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对低氧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HUVECs分为常氧、低氧、低氧+DMSO、低氧+RSV(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IL-6和ICAM-1 mRNA及SIRT1、PGC-1α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低氧能抑制HUVECs细胞活力,下调SIRT1、PGC-1α蛋白表达(P0.05);上调IL-6、ICAM-1 mRNA及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促进ROS生成(P0.05)。RSV能促进低氧HUVECs细胞活力,上调SIRT1、PGC-1α表达(P0.05);下调IL-6、ICAM-1及磷酸化NF-κB p65蛋白的表达(P0.05);抑制ROS生成(P0.05)。结论 RSV可促进低氧HUVECs细胞活力,其机制可能与RSV抑制低氧HUVECs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牛Ⅱ型胶原蛋白大鼠CIA模型,测定大鼠足爪炎症肿胀度,HE染色对关节组织进行检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结果:灌胃给予RES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降低血清中IL-6、TNF-α水平,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趋势(P0.05或P0.01);HE检查发现RES可改善局部关节炎症状。结论:RES对CI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该机制可能与其调节CIA大鼠异常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皮损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Balb/c小鼠(雄性)60只,背部刮毛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甲氨蝶呤)、低剂量组(白藜芦醇10mg/kg)、高剂量组(白藜芦醇20mg/kg)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5%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模型(背部涂抹)。用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及皮损面积(PASI)进行评分,用光镜对皮损表皮厚度及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用免疫组化法对皮损中T淋巴细胞CD3表达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用免疫荧光法对皮损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D11c+树突状细胞(DC)、神经激肽-1R(NK-1R)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m Blot法对皮损中SP、NPY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皮损处鳞屑厚多,浸润很明显,红斑较重;其他各组皮损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表皮较厚,CD3+、CD11c+DC及PCNA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用药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表皮较薄,CD3+、CD11c+DC及PCNA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K-1R、CGRP、NPY表达明显升高,P0.05;用药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NK-1R、CGRP、NPY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明显减轻淋巴细胞浸润,降低表皮细胞异常增殖,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皮损症状。其可能通过调节CGRP、NK-1R、NPY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研究莪术醇促进血管生成的活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斑马鱼生物模式,观察莪术醇对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生长、成鱼剪尾后血管再生和仔鱼切尾后组织再生情况.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仔鱼切尾后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及受体(VEGFR2)基因的表达.结果:莪术醇能使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侧生出新的血管,使成鱼剪尾后血管再生加快,使仔鱼切尾后尾部再生加快.且莪术醇能提高仔鱼体内VEGFA及VEGFR2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仔鱼切尾后的尾部再生.结论:莪术醇能促进斑马鱼的血管生成,提高仔鱼切尾后体内VEGFA及VEGFR2基因的表达量,促进尾部再生.  相似文献   

8.
白藜芦醇抗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芳  曲极冰  李红  杨世杰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5):1138-114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的抗炎作用并对其抗炎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切除双侧肾上腺大鼠足肿胀、冰醋酸致大鼠胸膜炎及角叉菜胶致大鼠气囊炎3种炎症模型,观察白藜芦醇对不同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并测量白细胞数量、蛋白质含量、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O2.-)含量变化。结果白藜芦醇高、中剂量组可减轻去双侧肾上腺大鼠足肿胀程度;减少了冰醋酸致大鼠胸膜炎渗出液量和蛋白质含量,使血清NO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抑制了角叉菜胶致大鼠气囊炎模型中白细胞游出及蛋白质渗出,降低PGE2,NO,MDA,O2.-生成量。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不依赖于肾上腺的存在,可能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出,抑制PGE2、NO等炎症介质产生及增强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藜芦醇抗衰老免疫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煜  田涛  南克俊 《中药材》2006,29(5):464-46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抗衰老的免疫学机制,开发白藜芦醇新的临床用途。方法:建立小鼠衰老模型,然后用白藜芦醇干预,观察其对小鼠衰老现象的影响作用。结果:白藜芦醇干预组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升高,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该组胸腺指数升高而脾脏指数无明显改变;同时其血清中CD4 细胞数量不改变,而CD8 细胞数量升高,CD8 细胞与CD4 细胞比值降低;还能使血清中IL-6、IL-8的含量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文静  徐浩群  李冲  韩冰冰  张义敏 《中草药》2023,54(22):7564-7576
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损伤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天然植物或药物中提取单体开发神经保护剂已成为治疗脑缺血损伤的关键方法。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与食物中。大量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通过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自噬等多种途径改善脑缺血损伤。在治疗及预防脑缺血损伤方面,白藜芦醇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及分子靶点尚未完全阐明。因此,通过分析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白藜芦醇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研究、药动学、药物递送系统及安全性评价等进行综述,为白藜芦醇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检测指标,观察白藜芦醇对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结果:白藜芦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CCL4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肝匀浆MDA含量,提高肝匀浆SOD、GSH-PX、CAT活性,降低血清中IL-6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抗氧化作用及抑制IL-6表达而产生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咖啡因对大鼠工作记忆促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咖啡因对大鼠工作记忆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咖啡因及腺苷酸环化酶A1受体激动剂(CPA)、腺苷酸环化酶A2受体激动剂(CPCA)不同剂量给药后,采用三门行走迷路和水迷路实验对大鼠行为学进行评价。结果咖啡因能使大鼠在三门行走迷路和水迷路中的错误次数明显降低,在水迷路中潜伏期明显缩短,其中8,16 mg·kg-1的给药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腺苷酸环化酶A1受体激动剂0.30 mg·kg-1腹腔注射与咖啡因8 mg·kg-1灌胃同时给药时,咖啡因对大鼠工作记忆的促进作用被A1受体激动剂所拮抗;腺苷酸环化酶A2受体激动剂与咖啡因并用时,咖啡因对大鼠工作记忆的促进作用没有改变。结论咖啡因促进大鼠工作记忆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中枢腺苷酸环化酶A1受体,从而促进了中枢乙酰胆碱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胎盘滋养细胞HTR-8/SVneo的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方法:应用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建立人胎盘滋养细胞HTR-8/SVneo氧化应激模型,此模型加入不同浓度RES(10、50、100、200μmol/L),作用8 h.观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探索芦荟大黄素致肝毒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处理斑马鱼48小时后,计算各组斑马鱼死亡率(%),用Origin 8.0软件绘制最佳的“死亡率—浓度”效应曲线,计算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肝脏毒性的最大非致死浓度(maximun non-lethal concentration,MNLC)和10%致死浓度(10%lethal concentration,LC 10)浓度;用NIS-Elements D 3.10高级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采集数据,计算各组斑马鱼肝脏面积、肝脏不透光度平均值和卵黄囊吸收延迟面积;利用CYP及Caspase试剂盒分别对各组斑马鱼CYP 3A4及凋亡相关酶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进行检测,应用多功能酶标仪分析统计RLU信号强度,探讨芦荟大黄素致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结果(1)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的LC 10和MNLC浓度分别为312μM和229μM,呈现剂量—反应关系。(2)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斑马鱼的肝脏面积未发生明显改变,但随着芦荟大黄素剂量升高,斑马鱼的肝脏不透光度增加、卵黄囊吸收延迟面积增大。(3)芦荟大黄素能明显抑制斑马鱼体内CYP4503A4酶的表达,且能显著上调斑马鱼体内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水平。结论芦荟大黄素能诱导斑马鱼肝毒性发生,作用机制可能与芦荟大黄素诱导肝细胞凋亡,主要通过激活凋亡相关蛋白实现,并且还与诱导斑马鱼Ⅰ相代谢酶的异常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虎杖提取物白藜芦醇( Rev)对放射诱导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防护机制。方法将30只C57 BL/6雄性小鼠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每组各10只。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小鼠用1%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于照射板架上,每日接受1次137 Cs源γ射线胸部照射,共照射5次。对照组小鼠接受伪照射。照射给药组照射期间及照射后2周予Rev 40 mg/kg每日灌胃给药,对照组和照射组予等量4.8%乙醇载体灌胃。末次照射后15 d,全身麻醉,处死小鼠。观察3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丙二醇(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照射组比较,照射给药组在小鼠肺泡炎水平明显改善,肺组织MDA含量显著减少,SOD及GPX1酶活性升高,SOD2及GPX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P <0.05)。结论虎杖提取物Rev可以提高放射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肺组织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消疳健胃合剂对便秘大鼠的通便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消疳健胃合剂组,每组5只。通过盐酸洛哌丁胺灌胃建立大鼠便秘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粪便数量、粪便含水量、小肠内容物推进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胃泌素、NO含量及回肠纤维素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水平。结果:消疳健胃合剂能明显提高便秘大鼠粪便数量、粪便含水量,提高大鼠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降低NO、纤维素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水平,减轻大鼠结肠黏膜炎症。结论:消疳健胃合剂对便秘大鼠具有通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1),同时分别灌胃给予溶媒或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定期检测机械和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变化。规定时间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L_(4~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形态,Western Blot检测L_(4~5)背根神经节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从第7天开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下降(P0.05),从第15天开始对冷刺激的缩足反射次数显著升高(P0.05),L_(4~5)背根神经节部分神经元核膜轮廓模糊甚至消失,核仁固缩明显,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白藜芦醇可显著提高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冷刺激的缩足反射次数,且呈剂量依赖性;可改善奥沙利铂所致L_(4~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形态异常,显著提高L_(4~5)背根神经节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L_(4~5)背根神经节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显著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机械刺激与冷刺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双侧肾蒂血管45分钟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d)]和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d)]进行干预治疗(疗程14天),并另设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计算肾脏指数,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SCr)、尿酸(uric acid,UA)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状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发现白藜芦醇中剂量[20 mg/(kg·d)]组、白藜芦醇高剂量[40 mg/(kg·d)]组大鼠肾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BUN、SCr、UA含量均显著降低;肾脏组织病变明显改善,以白藜芦醇高剂量组最为显著;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白藜芦醇高剂量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显著升高;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状况明显改善、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显著降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而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抗Friend鼠白血病病毒(以下简称Friend病毒)感染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61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12只,AZT(齐多夫定)组12只,正常组12只,白藜芦醇高剂量组(100mg·kg-1·d-1)13只,白藜芦醇低剂量组(20mg·kg-1·d-1)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腹腔注射100倍ID50剂量的10%脾悬液攻毒.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30天,其后处死小鼠,称取脾重和体重,计算脾指数.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和CD19淋巴细胞的比率,Real-Time PCR定量病毒栽量方法评价白藜芦醇抗Friend病毒活性.结果:模型组小鼠在攻毒后第9天腹部触诊可以扪到肿大的脾,攻毒后第14天及第29天各死亡1只,其中1只在死亡前几小时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如后肢瘫痪、痉挛状不停侧身翻滚.其余各组小鼠无死亡.攻毒30天后脾指数正常组与AZT组最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白藜芦醇高剂量组也较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CD19、CD3细胞显著降低,正常组、AZT组CD19、CD3细胞百分比均较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白藜芦醇高剂量组CD3细胞较模型组高(P<0.05),但CD19细胞与模型组无差异.与模型组比较,AZT组血清病毒栽量降低了86.6%(P<0.01),白藜芦醇高荆量组降低了68.7%(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Friend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能够抑制病毒导致的脾肿大,提高感染小鼠的T淋巴细胞,降低血清病毒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