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拇指桡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封勇  孙文武  梁波 《中医正骨》2008,20(3):22-22
拇指指腹损伤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应用皮瓣修复的方法较多,各有利弊。2002年5月至2007年1月我们应用拇指桡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1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择82例单侧拇指指腹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5例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移植术,B组47例行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A组手术中有2例坏死,4例出现动静脉危象;B组手术中有1例出现静脉危象。术后随访6个月~1.5 a,存活皮瓣拇指外形均满意。A组术后出现皮瓣异指感觉28例,示指功能受限12例;B组术后感觉、功能均满意。结论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将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于2010年1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运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行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食指背侧近端的皮肤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功能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上,采用拇指背桡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功能,且患者满意度高,临床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拇指损伤修复治疗中带神经血管蒂示指背岛状皮瓣移植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行拇指远端缺损修复术的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拇指尺背侧皮瓣修复术,研究组行带神经血管蒂示指背岛状皮瓣移植术.结果 2组患者修复手术均成功完成,移植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肿胀,研究组皮面高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移植部分出汗情况与皮肤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DIP平均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中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带神经血管蒂示指背岛状皮瓣移植术在拇指损伤修复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相比尺背侧皮瓣修复术皮肤外观修复更佳,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应用带皮神经营养血管并指背筋膜复合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端皮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指损伤的部位、形状、面积在手指近节中远段及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设计皮瓣,皮瓣边缘不超过手指侧正中线,轴点位于远侧指间关节桡背侧或尺背侧,指背侧缘为轴心线。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10个月,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耐摩擦。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具有不损伤主要动脉、神经,操作简便,质地良好,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手指创面的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玉峰  王龙强  倪伦  张芳 《中医正骨》2012,24(10):62-63,65
目的:观察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30岁。示指指腹软组织缺损6例,示指指背软组织缺损4例,中指指腹软组织缺损3例,中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环指指腹软组织缺损2例,环指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小指指腹软组织缺损1例。合并肌腱损伤、骨折13例。手指皮肤缺损面积3.0 cm×2.0 cm至6.0 cm×3.5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第2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0例,其中6例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4例修复中指软组织缺损;采用第3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8例,其中3例修复中指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环指软组织缺损;采用第4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指软组织缺损2例。1例皮瓣在术后20 h出现明显肿胀,皮瓣远端出现皮下瘀血、水疱等,给予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处理后,症状改善,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20例患者中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4年,中位数2年;4例失访。2例术后出现手指活动受限,行肌腱松解术后,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均红润、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皮瓣两点分辨觉距离18~40 mm。结论:采用掌背动脉指蹼穿支蒂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成活率高、皮瓣外观好等优点,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创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造成肌腱、骨外露或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如不能覆盖骨、裸露的肌腱和钢板的创面,将直接影响到骨愈合、肌腱的成活及创口的愈合。而覆盖这种创面必须应用带血管的皮瓣。我院2000年5月—2008年5月共为各种皮肤缺损的患者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岛状皮瓣移植手术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如何进行术后的观察和处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16~55岁,平均44.5岁;手指皮肤缺损52例,小腿皮肤缺损1例,足背皮肤缺损3例,手掌部皮肤缺损4例。2治疗方法本组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均为皮肤缺损伴有指骨外露或肌腱外露而没有腱膜覆盖者。①示指指背动脉筋膜蒂岛状皮瓣2例,均用于修复拇指尺侧伴皮肤缺损创面,筋膜蒂保留皮瓣皮神经。②指背动脉筋膜蒂岛状皮瓣2例,用于修复示指指背和中指侧方皮肤缺损各1例。③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0例21指分别用于修复示、中、环指指尖与指腹皮肤缺损,切取时保留进入皮瓣的指神经背侧支2支,皮瓣转移至创面后常规将皮神经与创面神经残端吻合。④改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用于示指、中指指尖及指腹皮肤缺损7例,在切取和解剖游离蒂部时保留0.3cm与皮瓣及指动脉连续的皮蒂...  相似文献   

8.
自2002—2005年,我院应用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5例,经过术后精心的观察及护理,除1例因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而致皮瓣远1/3坏死,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最大限度的恢复了患指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拇指功能占手部功能约50%,是手部最主要的功能指,对拇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要争取达到外形与功能较好的恢复。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7):892-893
目的:观察研究吻合Kite皮瓣桡侧神经对邻指皮瓣术后患指感觉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单侧拇指指腹缺损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邻指间Kite皮瓣移植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做Kite皮瓣桡侧神经吻合并给予中药红花注射液术后干预,随访1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皮瓣术后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观察随访发现,采用Kite皮瓣桡侧神经吻合的患者,其术后患指皮瓣处感觉的恢复明显优于未吻合组,且治疗组两点分辨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对皮瓣术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吻合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邻指皮瓣术,可以有效促进术后皮瓣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手外伤,其急诊修复的方法较多,自1997~2002年,我们选用拇指尺侧及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急诊修复16例共17拇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条温和灸对吻合神经的示指背邻指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术后神经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2例拇指指腹缺损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在术后第2周开始采用艾条温和灸配合常规(感觉)康复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随访7个月,观察两组感觉恢复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拇指皮瓣的痛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及综合质地感觉明显提高(P<0.05)。结论:艾条温和灸对吻合神经的示指背邻指皮瓣感觉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恢复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蒂,皮瓣于食指近节背侧,最远不超过近侧指间关节,两侧不超出食指侧中线,蒂部皮肤切口线设计为S形.切开皮肤,皮下后在浅筋膜浅层向两侧游离,保留宽约2cm的筋膜,于深筋膜深面下刺离,形成包含指背神经及第一掌背动脉的筋膜蒂,再于食指伸肌腱膜浅层分离皮瓣,并通过皮下隧道转移皮瓣覆盖拇指创面.皮瓣切取的面积在3cm×3.5cm以内.结果:术后30例30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皮辩质地、外形与周围组织相似,血运、功能良好,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在第一掌骨背侧,以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背支为皮瓣的轴线.旋转点位于近节指骨中部指固有动脉发出的背支处,共修复拇指指端缺损40例.切取皮瓣面积大小1.5×2.0cm~2.0×5.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直接缝合,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手指功能满意.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方式对足跟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4年5月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足跟软组织缺损疾病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瓣修复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足跟部皮肤恢复正常时间、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足跟软组织缺损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方式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第一掌骨桡背侧带蒂皮瓣修复示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东莞市清溪医院入院的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并对其进行第一掌骨桡背侧带蒂皮瓣的修复。进行术后随访以观察伤口愈合,皮瓣存活和并发症,并评估对手的功能和皮瓣的晚期治疗。结果: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50例皮瓣全部存活,手功能的评定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优4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6%;皮瓣优良率分别为9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第一掌骨桡背侧带蒂皮瓣修复示指末节软组织损伤效果显著,手术风险小,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小。  相似文献   

17.
李春游 《中医正骨》2010,22(7):65-66
拇指在手部诸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伤残严重影响手的捏、握、持、抓、捻等功能。自1998年3月至2009年9月,笔者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筋膜蒂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指腹(端)缺损3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拇.指掌侧指动脉走行特点,在大鱼际肌处设计皮瓣,皮瓣皮肤结构与拇指指腹相似,将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3例13指,皮辫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大鱼际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是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静脉动脉化筋膜蒂岛状皮瓣治疗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29岁。损伤部位位于拇指2例、示指10例、中指9例、环指6例、小指4例。缺损面积1.8 cm×1.3 cm至6.0 cm×4.3 cm。合并肌腱损伤5例,合并指骨骨折12例。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手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1例,采用拇指桡背侧筋膜蒂皮瓣10例,拇指尺背侧筋膜蒂皮瓣12例,掌背筋膜蒂皮瓣6例,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皮瓣切取面积2.0 cm×1.5 cm至6.2 cm×4.5 cm。术后4~6 d,皮瓣边缘出现水疱3例,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后4~6 d,水疱消失、肿胀消退。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7个月;皮瓣均成活,弹性、质地良好,手指外形和保护性感觉恢复,指尖可触及掌横纹,握持有力。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26例、良3例、可2例。结论:静脉动脉化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有利于手部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李宁  方策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5):274-274
拇指皮肤缺损 ,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之一。尽管应用各种腹部皮瓣或邻指皮瓣均可修复 ,但对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仍有不足之处。 1997年Masquelet和Bertelli等报道 ,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以来 ,临床逐渐推广应用。我院在 1998— 2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