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危害,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5年来16例因ATD引起的粒缺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TD引起粒缺多发生于服药后2-12周,起病时多伴有发热、咽痛、乏力等症状,糖皮质激素合并惠尔血(rhGM-CSF)组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时间比单纯应用激素组或单纯应用惠尔血组缩短。结论:ATD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缺患者,及时采取防治感染、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由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TD治疗的21例病例资料,探讨相关病症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经ATD治疗导致粒缺大多发生于服药后2~10周,发病时多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首次确诊粒缺时的FT4值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积极治疗后20例患者体温在(10.9-4-3.4)d恢复,血白细胞在(11.3±3.5)d恢复。结论临床ATD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白细胞,及时发现粒缺患者并采取防治感染和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的131碘( I)治疗和未长期服用ATD治疗Graves甲亢患者进行比较,探讨131 I治疗前ATD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Graves甲亢患者62例,根据其是否经ATD长期治疗分为两组,比较其疗效、各激素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43.75%,未经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56.67%,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5.152,P=0.000)。经随访后发现,治疗后甲状腺质量、FT3、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24 h最高摄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4,P <0.05);治疗期间内 ATD 系统治疗组和未经 ATD 系统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为7例(21.88%)和3例(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131 I治疗前长期应用ATD治疗,可降低患者24 h最高摄碘率,降低临床疗效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相关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其易感因素、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ATD相关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ATD相关粒细胞缺乏症多发生于45岁左右女性患者,粒细胞缺乏多数发生在服药后2~12周,且与ATD剂量有关,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常伴有咽痛.有一部患者的粒缺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常规每1~2周白细胞和粒细胞计数不能准确预测某些患者粒缺的发生.部分患者对粒细胞缺乏症状、严重性认识不足,导致检查及治疗不及时,影响病情及预后.结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粒细胞恢复是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要选用广谱抗生素,常需考虑降阶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抗甲状腺药物(ATD)他巴唑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最常用药物,副作用较多,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粒细胞缺乏症(粒缺),若不及时有效治疗.患者会因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本文对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22例粒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粒减)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治疗措施。方法 对16例因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多发生于用药的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而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经停用或换用ATD,并用糖皮质激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普遍存在应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及不合理使用rhG-CSF。结论 ATD治疗中应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应慎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及时停用G-CSF。  相似文献   

7.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粒减)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因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多发生于用药的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而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经停用或换用ATD,并用糖皮质激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普遍存在应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及不合理使用rhG-CSF.结论 ATD治疗中应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应慎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及时停用G-CSF.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粒减)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因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多发生于用药的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而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经停用或换用ATD,并用糖皮质激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普遍存在应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及不合理使用rhG-CSF.结论 ATD治疗中应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应慎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及时停用G-CSF.  相似文献   

9.
韩萍  李文华 《中国药师》2010,13(12):1803-1805
目的:回顾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对45例因服用ATD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诊断、临床特征、用药、相关因素及预后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896例患者中选取47例无肝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45例肝损害患者中,初次用药者发生肝损害时间为5~108d.肝损害发生于3个月内者41例(91%)。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ALP及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巯咪唑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合并显著突眼及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肝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7~92(40±21)d,无一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甲亢患者服用甲巯咪唑致肝损害发生率5.6%,服用丙硫氧嘧啶致肝损害发生率4.4%,服用甲巯咪唑较丙硫氧嘧啶易致药物性肝损害,且肝损害发生在初次服药后3个月内;国际共识会议肝损害诊断标准能有助于诊断、鉴别药物性肝损害,但仍有少数病例为疑似状态,现行的临床诊断方法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李琳 《中国实用医药》2014,(31):167-167
目的:总结抗甲状腺药物治疗(ATD)致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16例ATD致粒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在1~3周内粒细胞恢复正常,5例迁延到3个月内。结论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初期,易至粒细胞缺乏,是ATD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应早期监测血常规,早期防治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亢病(Graves病)诊治中的常见问题。方法将近年来治疗的甲亢病患者常见的问题进行整理加以分析。结果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亢病过程中要注意ATD的副作用即粒细胞重度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结论甲亢病(Graves病)患者应需坚持长时间的ATD治疗。  相似文献   

12.
卢泽芬  于佳  任丽萍  郝杰  何庆 《天津医药》2016,44(6):769-771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水平对初发 Graves 病 (GD) 患者抗甲状腺药物 (ATD) 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应用 ATD 治疗满 12 个月的初发 GD 患者 121 例, 将其分为 TPOAb 阴性组 49 例(TPOAb≤ 35 IU/mL)和阳性组 72 例(TPOAb>35 IU/mL), 根据 TPOAb 滴度水平将阳性组分为阳性低组(35 IU/mL<TPOAb≤ 200 IU/mL, 19 例)、 中组(200 IU/mL<TPOAb≤500 IU/mL, 20 例)、 高组(500 IU/mL<TPOAb≤1 000 IU/mL, 13 例)、 极高组(TPOAb>1 000 IU/mL, 20 例), 比较治疗 12 个月各组 ATD 总用量以及治疗 3、 6、 12 个月时阴性组和阳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恢复正常的比例。结果 TPOAb 阳性组 ATD 的总用药量为(1 743.82±265.38) mg, 低于阴性组(1 889.18±125.51) mg; TPOAb 阳性低、 中、 高、 极高组总用药量分别为(1 759.71±230.29) mg、(1 793.75±299.02) mg、(1 731.54±236.44) mg 和(1 710.00±290.73) mg。TPOAb 阳性组在治疗 3 个月时 TSH 恢复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 (P<0.05)。结论 GD 患者血清 TPOAb 阳性会导致 ATD 治疗的疗程缩短、 总用药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化^131Ⅰ(^131碘)治疗青少年甲亢相关问题及对策。方法18岁以下青少年甲亢患者87例,分两组^131Ⅰ治疗组39例;ATD(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48例。分别进行疗效比较、突眼治疗的比较、治疗后甲低发生率的比较以及治愈后复发率的比较。结果^131Ⅰ组39例患者治愈27例(69.23%),好转8例(20、51%),无效4例(10.36%);ATD组48例患者治愈22例(45.83%),好转15例(31.25%),无效10例(20.83%)。发生突眼及突眼缓解率两组治疗无明显差异,^131Ⅰ治疗甲低发生率高于ATD治疗,治愈后甲亢复发率低于ATD治疗。结论个体化^131Ⅰ治疗青少年甲亢疗效良好优于ATD治疗,^131Ⅰ治疗青少年甲亢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不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肝片治疗和预防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ATD)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使用ATD(丙硫氧嘧啶/PTU、他巴唑/MMI)的患者,同时辅用护肝片治疗64例为治疗组,用五脂胶囊护肝治疗58例为对照组。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及ATD所致肝损护肝片治疗有效,治疗组肝功能ALT、AST、TBIL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及ATD肝损害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 PCT)对指导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缺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1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缺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PCT监测治疗组(45例,PCT组)和常规治疗组(46例,对照组)。相同的诊疗基础上,对照组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南决定疗程。 PCT组根据血清 PCT 检测值判断是否继续或停止使用抗生素,当血清 PCT≥0.25ng? mL -1时,进行抗生素治疗;PCT <0.25ng? mL -1时,停止抗生素治疗。结果 PCT组抗生素疗程8~15d,平均(12.35±2.47)d;对照组抗生素疗程11~19d,平均(15.78±2.69) d;PCT组患者抗生素疗程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例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缺感染患者根据PCT使用抗生素,能够缩短抗生素疗程,减少住院天数,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作为优化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儿童和青少年Graves病的疗效。方法取7~16岁儿童和青少年Graves病患者15例,分为131I治疗组8例和ATD治疗组7例,随访2年,观察131I与ATD治疗后疗效、突眼发生率、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发生率、甲亢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131I组治愈6例(6/8),好转1例(1/8),无效1例(1/8);ATD组治愈3例(3/7),好转2例(2/7),无效2例(2/7),两组疗效比较,131I组明显高于ATD组(P〈0.01)。治疗后在甲低的发生率131I组高于ATD组(P〈0.01);甲亢复发率131I组低于ATD组(P〈0.01);发生突眼和对突眼改善的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甲亢性心脏病、肝功能受损、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方面131I组低于ATD组(P〈0.01)。结论 131I治疗儿童和青少年Graves病综合疗效优于ATD,是一种疗效肯定、比较安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氯酯醒治疗脑血管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乐平 《上海医药》2001,22(9):408-409
目的:观察氯酯醒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患者服用氯酯醒胶囊2粒(0.1g/粒),每天3次(餐前或餐间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对患者均进行两个疗程的观察。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如头痛的症状改善率为84.6%。结论:氯酯醒对患者的脑功能改善有明显疗效安全性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是脑功能恢复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陈明 《家庭医药》2016,(7):95-95
目的:分析1例男性精神分裂症致遗尿、尿失禁患者应用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男性精神分裂症致遗尿、尿失禁的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氯氮平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将中午服用150mg,晚上服用150mg的剂量换成中午服用225mg,晚上服用75mg,患者尿失禁以及遗尿症状消除。结论:精神分裂症致遗尿、尿失禁患者应用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麝香保心丸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伟  朱志扬  王建明 《上海医药》2011,32(12):602-603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公司生产)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21~70岁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每次2粒、每日3次,1周后达到标准者结束试验,未达到标准者继续治疗1~3周,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临床及动态心电图结果评定。结果:1)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日3次治疗的第1周有效率为26.6%(n=16),无效者继续服用至第2周的有效率为43.2%(n=19),无效者继续服用至第4周的有效率为64.0%(n=16),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n=51)。2)继续观察至3个月末,11例将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半量而病情无变化;6例将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停用而病情无变化;4周末未显效的9例中有3例在3月末显效。3)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日3次后自觉症状改善明显,4周末总有效率96.6%(n=58)。4)60例连续观察3个月,无1例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麝香保心丸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且每日3次服用麝香保心丸2粒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及改善临床症状的长期疗效优于短期服用疗效(P〈0.05),无明显致心律失常作用,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患者,64岁,男,因双眼视物不清,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给予服用可明胶囊[同济药业(香港)有限公司30.98g(2粒),每日三次。患者在第3次用药后约3h后,腹痛致腹泻三次。患者未在意,继续服用本药,服用后约30min又出现腹泻,且腹泻加重,腹泻7次,大便成水样,于是患者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