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以常规处理和葛根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之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12小时脐周皮下注射1次,7天为一疗程,半月后评价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脐周皮下注射,每隔12h1次,疗程1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内再发心绞痛2例;对照组再发心绞痛3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脐周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天。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总疗程14天,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和60%(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病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7例创伤骨折病人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腹部脐周皮下注射及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经过观察,在107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病人中,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不良反应中有4例病人出现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淤斑,有1例出现了轻微硬结及疼痛,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正确的注射和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创伤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曹文美 《当代护士》2009,(10):87-88
目的探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注射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把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照组按压5min,比较2组局部皮下瘀斑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注射点瘀斑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10min可有效地减少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莲  李风莲  唐勇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93-793
我院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6月常规配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 ,随机抽样 5 0例 ,男 35例 ,女1 5例 ,35~ 6 5岁 ,平均 5 2岁。随机抽对照组患者 5 0例 ,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1 2 方法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观察组遵医嘱 ,于腹部脐周或脐旁 2cm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0 4ml/支 ,并用力按压针眼至少3min ,2次 /d ,7d为一疗程。对照组用普通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同…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休克低分子肝素早期干预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楚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93-2795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否有效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及其安全性。方法:3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低分子肝素干预组(15例),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DIC的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的DIC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和0例,死亡例数分别为7例和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DIC的发生及死亡率,并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760-3761
100例骨折术前、后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一周,观察临床药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100例骨折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无1例发生深静脉栓塞。骨折前、后预防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平英  吕娥  李蕊 《临床医学》2005,25(6):72-73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腹部脐周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同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5%GS 香丹注射液30ml。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5%GS 香丹注射液30ml。治疗10~14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疗效确切可靠,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0.5ml,腹壁脐旁皮下注射,每日两次,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5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2.0%(P<0,01),并且脑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初次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组(A组)20例,常规治疗组20例,比较两组的DIC发生率和完全缓解率。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组DIC的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而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减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DIC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阿魏钠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在服用降糖药物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IU皮下注射1次/d及阿魏酸钠0.1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阿魏酸钠0.1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甘油三脂、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阿魏酸钠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 mg脐周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40 mg脐周皮下注射和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症状改善和心电图改善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和心电图改善率分别是92.50%、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8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后,加强心理、生活及基础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抗凝治疗中、后有无并发出血。结果13例好转或痊愈出院;1例症状缓解后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例脑出血患者系统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后行介入溶栓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后加强临床护理,能有效、安全地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应用不需要连续实验室监测。2次/d,每12小时皮下注射给药1次即可。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浓度高,对局部毛细血管有破坏作用,易引起出血,所以最好轮流注射。通过查阅文献要求:注射部位选择脐上下5 cm,左右10 cm范围内(除外脐周2 cm)注射,左右上下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 cm以上,避开皮肤破损、瘢痕、斑或痣的部位。但是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易忘记注射部位;每12小时注射1次,如果列入交班内容,太过于繁琐,从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因此我科设计了此卡,注射肝素钙的时间一般为1周,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应用了腹部注射定位卡,经过100余次的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患有脓毒症合并DIC的新生儿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其疗效。方法:按照入院单双数将74例于2013年4月~2016年6月入诊我院儿科的脓毒症合并DIC的新生儿分为A、B组各37例,其中A组使用普通肝素进行治疗,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DIC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A组的78.38%,P0.05。B组患儿肝素使用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以及DIC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DIC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患儿APTT、PT、D-D、FDP、Fbg以及PLT水平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脓毒症并DIC患儿使用低分子肝素疗效更佳,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肝素使用时间更短,DIC指标恢复情况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9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口服阿司匹林首剂,以后给服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30例,在常规给药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0.4ML,脐周腹部皮下注射,每12h一次,连续应用7d,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最佳部位,以减少由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4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例。于预组实施循证护理,确定循证护理问题是选择皮下注射部位.以减少皮下出血和疼痛情况;检索到1994年1月~2005年12月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相关文献41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3篇;选择脐周左右10cm部位交替注射,每次注射点间距大于2cm。常规组注射部位选择脐周左右10cm和脐周上下5cm进行顺时针交替注射,注射点间距大于2cm。对两组注射局部疼痛和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皮下出血及局部疼痛程度比常规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应用循证方法选择合理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能有效减轻皮下出血和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符合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155名住院病人,其中男性81例,女性74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75例。二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d,连用1周;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维持静滴,维持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PTT)于正常值的1.5倍~2倍,连用5~7天;无论血脂是否增高均给于洛伐他汀胶囊20mg,1/d口服,连服2周。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25%),有效52例(65%),无效8例(10%);对照组:显效15例(20%),有效45例(60%),无效15例(20%):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10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60例为循证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循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寻找证据支持、文献分析与评价,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制订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规范并应用于临床。比较两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实施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实践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