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太就是孔泰,30岁之前叫孔泰,30岁之后叫孔太。如今他已过而立之年,所以他就都叫孔太了。孔太自幼得数位道家、佛家高师点化亲传,修真功,得真法,出造化。以高境界的体证为基础,把几位师父所传的高功大法融会贯通,以现代的音乐艺术形式为载体,他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乐功。1993年9月19日,孔太宣布出山,正式推出中华乐功。中华乐功,核心是一个“乐”字。乐者,身乐也,心乐也,性乐也。身乐者,身体健康,长寿无疾;心乐者,心态平和,愉悦从容;性乐者,至真至纯,真性之至也。在中华文化中,乐,历来是修行的重要法门,许多修…  相似文献   

2.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从心生,还从心灭”。“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无魔不成佛”。“降魔证道”。以上都是修行法语,说魔和道的关系:是互生的,是此消彼长的,都是生于自心的,修行得道者,一旦明心见性,才知道:“到家原来无一事,魔佛空争是与非”。当代气功界,修行者“走火入魔”者多了。究其原因,大多是“理不明,法不正,心不端”。或妄求神通术,或以神通术惑人,而自己招魔。魔有两种:()内缘魔:即心魔,自心妄想所成之幻魔;(2)外缘魔:即阴界鬼怪之魔。历代修行得道者对魔境多有论述,真正论魔境比较真彻的…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食色性也”。食欲、色欲是人的天性。本无好坏、恶善、美丑之分。只是人生必然。吃是为了维持生命,性交是为了繁衍后代。只是人心一动,起了贪心、妄念、恶行,便演出形形色色的坏事、且事、罪恶来。“食色”既能养人,也能杀人。养生、气功修炼的根本,就是修炼掉因贪心、妄念、恶行引起的食魔、色魔,证得人的天性本体。陈全林的文章有许多禅机,修行者自悟。养养生、气功修炼、悟道证果、成仙成佛,都与性有关。修行与性,道家言之甚多。修行要脱“生死”,“生我者此,死我者此”,修行与性紧密相关。性既是下手用功处,也是…  相似文献   

4.
在敦煌石窟中有许多专供僧侣坐禅修行的洞窟,称之为禅窟,有多室和单室之分。“禅窟内一般无壁画,专供坐禅用。按照禅学的说法,僧人只要静坐敛心,止息杂念,专注一境,久而久之,就能达到身轻心安,观照明净而得自我解脱(《敦煌学入门》)。”但也有塑有佛像的禅窟,如释迦牟尼佛像,主要是为僧人修行时观像用。“观像”为“观想”的前期做法,就是先观看佛像或其他观想物的主要特征,铭记心中,然后依法暝目冥想,以求沟通。  相似文献   

5.
赵化南 《家庭中医药》2005,12(12):61-61
有这么一个男孩,家庭条件相当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非常疼他,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人长得也很“酷”……可是他非常任性,要什么定然要什么。前不久他寻死觅活要一个女朋友,可他看得上的女孩人家看不上他。于是他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经医生急救,他被抢救过来了,可他又开始绝食。父母哭着对他说,你想把我们急死呀,不就是一个女孩吗?你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天下好女孩多的是。但他恨恨地说,我就是要她!要她!!要她!!!我们再看看这个孩子小时候的一件事吧。一个晚上,妈妈带他到朋友家串门。回到家,他  相似文献   

6.
以我从事气功数十年的体会来说:气功,究其买质,是修行的入门阶段。在行文中,我用了“气功修行”一辞,因为一般人熟悉气功,而不熟悉修行,这样说容易被大家接受。因单提修行容易误解为是道士、和尚的事。其实,气功是一种用身心体现的文化现象。气功修行在低层次阶段,偏于治病强身,进而可以起到返老还童的作用。因此,用气功修行的方法来保持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是没有问题的。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走向高层次阶段,则偏向于觉性、灵性的提高。这一层次与佛家的“禅定开悟”,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儒家的“知止而后定,定…  相似文献   

7.
彭宽 《光明中医》2008,23(11):1798-1799
过敏性鼻炎的主症,就是喷嚏连作如狂,故中医称为鼽嚏。其实喷嚏的本身并不是病,是人身自卫本能,用以抵抗或排出肺或气管里有害异物不致蒙受其害。诚如《灵枢·口问》就认为“阳气和利,瞒于心,出于鼻,故为嚏”。但若连续狂嚏,数以十计甚至数十不能止者,那就是病了。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某些人不论接触什么东西都有反应。  相似文献   

8.
诠释心之窍与心藏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登本 《河南中医》2005,25(1):11-12
《内经》认为,心之窍为舌、为目、为耳,历代独立为解虽然亦通,但缺乏应有的深度,如果将三者与心藏神,心有“任物”、“处物”作用加以综合考察则不难发现,心之窍为舌、为目、为耳是在心藏神的思维背景下提出的。  相似文献   

9.
[原文]前集OO五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释义]要多听听那些表面上让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劝告的话,也多考虑让自己不愉快的事,这是进一步修养自己道德、反省自己的基石。如果生活中每句话、每件事都那么顺心,那相当于把自己埋在毒药中了。  相似文献   

10.
衰老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衰老是可以采取一定健身措施使之延缓的,这点已被很多养生家所证实。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休干所的离休干部马顺年先生就是一个范例。他在数十年的养生保健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延缓衰老的具体方法——虽年逾八十,但还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衰老迹像,每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位精神焕发,性格开朗,平易近人,面带微笑的健康老人。他头脑清晰,语言宏亮,走路矫健有力。  相似文献   

11.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他的新书《到印度佛教圣地该做的事》里说到:所谓智慧就是不带偏见的去感知。我的经历让我对这句话会被很多人正确理解不具乐观。在此之前我想谈谈几个月之前的一件事:在几个月之前,我遇到一位近乎佛教徒,他读过一些佛书,也学过打坐,现在在按自己的想法修行,我告诉他假如只是自己修行而不听从佛教老师的教言,那么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你很努力但最终一无所获。他举出《正见》封面上的那句话来证  相似文献   

12.
略论元神与识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无思无虑的元神本源于脑心 ,脑心是生命之门目所藏纳的先天之精 ,其实质是位于命门目之内与目系相连通的间脑 ,脑心 (间脑 )主宰着五脏六腑等内脏器官的生命活动。有思有虑的识神是大脑对外界感应认知的后天活动 ,必赖心血濡养方可成其功用 ,所以识神隶属于心。元神通过起源于目睛命门脑心的足太阳经传输于十二脏之俞而主持着五脏六腑等内脏运动 ,识神通过起源于大脑的督脉主持着视听言行等躯体运动。  相似文献   

13.
谈气功修行     
谈气功修行赵光【编者的话】赵光先生今年83岁了。练功63年,从事气功医疗也40来年了。这是他1991年底写的文章。他是修行气功的过来人,是气功界的老前辈。他这篇文章,讲的都是大实话,特摘“气功修行”部分,供广大读者品味、思索。什么是气功修行气功修行是...  相似文献   

14.
化蝶  尤亮 《东方养生》2006,(8):36-39
霍建起喜欢睡觉,全身仿佛总是透露着一种猫科动物般舒展而慵懒的气息。 家人和朋友都催促他多运动,可在院子里跑了几圈后,他觉得还是不如摊开身体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来得舒服。 他的生活哲学是——随兴所致,到了某一个阶段,听凭内心的召唤,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有人把他比喻成陶渊明,是称许他的散淡和清幽。他亦承认自己多少有那么点,所不同的是,他享受生活,而不是逃避生活。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祖父总是愿意给我们讲一个农夫打赌的故事。一位农夫同朋友们打赌说,他能举起一头牛,但他需要18个月实现自己的诺言。理由很简单,他知道自己能举起一头初生牛犊,只要天天坚持,即使牛犊每天都长几公斤,他的力量也会相应增长,18个月后,他一定能举起这头长得膘满体肥的牛。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天天都去畜栏,把小牛犊举起,虽然每天他都得费点力气……  相似文献   

16.
龚璞 《东方养生》2012,(12):48-51
三国、魏。景元三年中。有一个风度超绝的文人,被押到了洛阳的东市之|中。这本是当时处决犯人的场所,但面对死亡,他却神色坦然,无惧无恐。临刑之肘,他别无所求。只是要来平目爱琴又抚一曲。  相似文献   

17.
机在目     
机在目山西五台县气功科学研究会杨宏毅气功修练中是以内向性运用意识为主。但眼睛作为“心之先锋”“心之机”,是引导意识作用不可忽视的一环。现就在气功修练中对眼睛的应用作一探讨。一、日常生活中眼睛的作用眼睛是身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因其重要故称“目为五官之...  相似文献   

18.
【原文】 前集00五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相似文献   

19.
沈昌在气功界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在社会上又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完全相反的意见,不仅仅是对他本人,还包括他的一套与佛道学说不沾边的人体科技理论,包括他的信息茶。意见归意见,但是,沈昌依然如故,长袖善舞。他还在大讲他的人体科技理论,还在大讲他的“想”的治病技术。何为想?沈昌拆字曰:“心是主体,木是客体,目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工具。联想起来,心作用于目,目作用木,这叫想(这决不是学者式的训诂)。他还提倡服气。他认为,人可以直接从太阳光吸取能量,可以省掉植物和动物能量的转化过程。如此奇论却听者如云,人…  相似文献   

20.
王延群 《科学养生》2012,(12):56-57
俗话说:“老筋长,寿命长。”“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自古以来人们十分重视对筋的锻炼,抻筋拔骨一直是中国传统武学的不传之秘,直到近几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复苏才开始公开传授。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身体的柔软程度。决定身体是否柔软的就是筋,筋就像一个丝瓜瓤子一样包裹着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