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硬化的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有可能诱发低渗透性脑病,甚至在部分情况下有可能导致肝肾综合征的出现.笔者在对肝硬化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2-3],并对其成因和危害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235 例肝硬化患者,按 Child Pugh分级标准为A、B、C三级;对照组41例,两组受检查均清晨空腹静脉抽血,测定血钙。结果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正常人;血钙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随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而逐级下降,与肝硬化的并发症有关,与肝硬化的病因无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其发生与肝功能损害有关,肝功能损害愈重,并发症愈多,血钙愈低。血钙浓度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与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低钙血症的关系,本文收集了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在本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05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临床十分常见 ,但常未引起重视 ,为提高对其认识 ,现将我院 5年来收治肝硬化低钙血症患者5 6例 ,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肝硬化低钙血症 5 6例 ,男 35例 ,女 2 1例 ,男女之比为1.7:1。年龄 2 7~ 84岁 ,平均 5 5 .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39例、心源性肝硬化 2例、胆汁性肝硬化 2例、酒精性肝硬化 5例 ,不明原因肝硬化 8例。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5 6例患者除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 ,均表现有手足抽搐 ,腱反射亢进。 5 6例患者平均血清钙离子浓度为 1.96mmol/L(正常值为 2 .1~ 2 .6m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低钙血症的血清钙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80例)比较。结果:肝硬化组的血清钙水平(2.02±0.03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33±0.023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法分为A、B、C级3个亚组,A、B、C级的血钙水平分别为2.196±0.154mmol/L,2.02±0.196mmol/L,1.82±0.144mmol/L,C级患者的血钙浓度明显低于A级和B级,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不同年龄段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钙血症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血清钙水平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故应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的监测,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并发的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低钙血症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文献追溯及网上查询(www.google.cn)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肝硬化与低钙血症的研究,并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3.2版统计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用漏斗图评估.结果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病率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而逐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钙血症与肝功能密切相关,肝损害越重,低钙血症的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分级分为A、B、C3组)的血清钙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钙水平(1.96±0.1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42±0.21)mmol/l(P<0.01),其中肝功能A级、B级、C级的血清钙水平分别为(1.98±0.24)mmol/l,(1.95±0.18)mmol/l,(1.88±0.20)mmol/l,但3个小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但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加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钙的监测,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肝硬化病人并发的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低钠、低钙血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04年3-6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中筛选出年龄、性别、血压相匹配的30例低钠血症者和50例血钠正常者.测定低钠血症组和血钠正常组患者的血钠、钾、钙、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清25(OH)D3和1,25(OH)2D3水平.然后,低钠血症组患者给予补充小剂量泼尼松(5 mg/d)替代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钠、钙和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变化.结果 与血钠正常组比较,低钠血症组糖尿病患者血钠、钙及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降低,血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尿皮质醇仅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患者补充泼尼松治疗后,血钠、钙及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低钠血症者可能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降低了1,25(OH)2D3的合成,导致低钙血症.适当补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上调了肾脏近曲小管1α羟化酶活性,促进1,25(OH)2D3的形成,从而改善低钠和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危重症儿童低白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住1935例患儿,根据其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分为低白蛋白组和非低白蛋白组,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低钠血症组和非低钠血症组,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理化特征以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白蛋白组371例患儿中,疾病分布前5位依次是肺炎90例(24.26%),脓毒血症41例(11.05%),脑炎39例(10.51%),外伤39例(10.51%)和肠炎20例(5.39%),低白蛋白血组死亡率(23.72%)显著高于非低白蛋组(5.43%)(P<0.05),并且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死亡率越高(P<0.05),低白蛋白组存在低钠血症198例(53.37%),显著高于非低白蛋白组的7.93%(P<0.05),低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0.66,P<0.05)。结论:儿科重症患儿出现低白蛋白血症与各类重症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低白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易伴随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要及时发现,并作出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与低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对5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82份血标本进行的血电解质及血浆白蛋白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46%。血浆白蛋白的平均值在血钠正常组(Na+>135mmol/L)为263g/L;在轻度低钠组(Na+131~135mmol/L)为241g/L;在中度低钠组(126~130mmol/L)为2218g/L;在重度低钠组(Na+<125mmol/L)为1868g/L。血浆钠降低程度与低蛋白血症程度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低蛋白血症是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以肝硬化的症状为主,很少出现糖尿病症状,血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著。治疗上经控制饮食、保肝治疗后血糖好转,必要时胰岛素治疗。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但应及早使用胰岛素,大部分患者的血糖随肝功能的改善而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肝硬变外科处理的危险性及经验。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总结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肝硬变外科处理的病案。结果治愈28例,治愈率80%,死亡7例(20%);发生并发症19例(54%),主要为腹水、切口感染、出血、败血症、胃排空障碍、肝功能衰竭。结论要充分认识消化性溃疡穿孔合并肝硬变手术的危险性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胆石症并肝硬变外科处理的危险性及体会。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总结胆石症合并肝硬变外科处理病案。结果:治愈62例(93.9%),好转2例(3%),死亡2例(3%),发生并发症19例(28.8%),依次为:胆囊床出血、腹水、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败血症。结论:要充分认识胆石症合并肝硬变手术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王永恩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X):134-135
目的:分析探讨胆石症并肝硬变外科处理的危险性及体会。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总结胆石症合并肝硬变外科处理病案。结果:治愈62例(93.9%),好转2例(3%),死亡2例(3%),发生并发症19例(28.8%),依次为:胆囊床出血、腹水、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败血症。结论:要充分认识胆石症合并肝硬变手术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陈建婷  张鸣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681-68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资料.结果 ①肝硬化酸碱失衡的发生率为74.4%,以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最多见,发生率为23.3%;②C级患者中多重酸碱失衡发生率为57.2%,与A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硬化患者低氧血症总发生率为55.8%,与...  相似文献   

16.
杨彩云 《西部医学》2011,23(9):1804-1805,180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HE)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78例,入院后首先进行风险预测-数字连接试验(NCT),然后根据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50例,不进行风险预测,实施常规保肝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和HE发生率以及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复常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复常率达48.3%;病死率、肝性脑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及潜在的危险因素,降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李锟  郑铁龙 《海南医学》2008,19(12):1-2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乙肝肝硬化组、丙肝肝硬化组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措施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临床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等,分析脑出血与肝功能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平均动脉血压等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合并脑出血发生率为10.8%,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2×10^9/L的患者脑出血风险增加(P〈0.05),血压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不影响脑出血发生率。肝硬化合并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高达33%,联合止血药物与甘露醇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肝硬化合并脑出血并不罕见,肝功能减退、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时间延长等因素与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及时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Q-T间期(Q-Tc)变化及Q-Tc与肝硬化的病因、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与50例非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组间比较Q-Tc的变化及肝功能不同Child分级间Q-Tc的异常率。结果肝硬化组Q-Tc为(435±40)ms,非肝硬化组为(405±33)ms,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组中ChildC级的Q-Tc异常率(68.8%)与A级(33.3%)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Tc与Child积分呈正相关(r=0.32,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Child积分与Q-Tc相关。结论随肝硬化病情加重,Q-Tc异常率升高,Q-Tc延长与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关;对肝硬化病情严重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纠正异常Q-Tc对肝硬化患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探讨其对于预防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从7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观察治疗后一年内血氨、肝功能状况、胃镜检查结果以及发生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次数有差异(P<0.05),而发生肝性脑病的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开始和观察期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氨、肝功能状况、胃镜检查结果方面无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根治对于预防肝性脑病无作用,对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