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07例大动脉转换术的冠状动脉解剖类型和治疗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107例大动脉转换术的冠状动脉解剖分类和手术结果,以进一步提高大动脉转换术的手术成功率。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大动脉转换术纠治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室隔完整型(TGA/IVS)44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伴室间隔缺损(TGA/VSD)38例,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Taussig-Bing)25例,其中冠状动脉畸形28例,占全组28%。结果大动脉转换术107例中死亡17例,总病死率15.88%。其中TGA/IVS组死亡4例,病死率9.02%;TGA/VSD组死亡8例,病死率21.05%;Taussig-Bing组死亡5例,病死率20.00%。90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VSD残余漏3例,2例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2个月自愈,1例同时伴右室流出道梗阻,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治愈。肺动脉瓣上狭窄2例尚在随访中。其余病儿活动良好,无任何心肌缺血表现。结论冠状动脉畸形的变异很多,分型比较困难,Leiden方法简单,易掌握。Taussig-Bing的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较高,TGA/VSD的冠状动脉畸形达40%左右,进行Switch手术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2.
动脉转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总结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和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ASO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32例,其中TGA22例,伴室间隔完整型(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IVS)9例,伴VSDl3例;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VSD(Taussig—Bing)10例。结果TGA/IVS9例中死亡1例,TGA/VSD13例中死亡4例,Taussig-Bing10例死亡3例,总手术死亡率25%(8/32)。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紫绀消失,活动能力明显增强。1例Taussig—Bing术前二尖瓣轻-中度反流,术后仍为中度反流;2例TGA主动脉和肺动脉瓣上狭窄,压差40mmHg(1kPa=7.5mmHg),1例肺动脉瓣下狭窄和残余VSD,3个月后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ASO已广泛应用于TGA的纠治,手术效果满意;应用于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VSD的早期纠治,不但可防止发生肺血管阻塞性病变,而且避免了心内修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动脉转位(TGA)病儿接受动脉调转手术(ASO)时年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0年5月至2008年9月,264例rIGA病儿行ASO.男194例,女70例;年龄·l d一19岁.其中室隔完整型TCA('rcAJrvs)84例;年龄≤2周28例,>2周56例.伴室隔缺损TCA(TCAJVSO)130例,Tams-ing-B~畸形(TBA)50例,其中≤6月94例,>6月86例.符合最佳手术年龄(≤2周TCA/IVS,≤6个月TGA/IVSD、TBA)者122例,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2周TCA/IVS,>6个月TGA/VSD、TBA)142例.手术方法:18例>2周TGA/IVS先期行左室训练,4例>6个月TGA/VSD先期行肺动脉环缩,余者均一期行ASO,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26例,病死率9.85%.平均随访(29.5±7.6)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1.5年猝死,l例术后1.5年因肺动脉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余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无死亡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符合最佳手术年龄者病死率13.1l%;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病死率7.04%.2006年后(共154例),TGA病儿病死率由19.09%降至3.25%(P<0.05),符合最佳手术年龄者由22.64%降至5.80%(P<0.05),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由15.79%降至1.18%(P<0.05).结论 ASO应用于错过最佳手术年龄TCG者亦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动脉转位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大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的手术结果,探讨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我院对67例TGA患者施行ASO的临床资料,包括住院病历、超声心动图和手术记录。应用x^2检验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对患者的手术年龄、体重、诊断、冠状动脉分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迟关胸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施行ASO的67例TGA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5例(7.5%)。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ASO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P=0.004)、体重(P=0.042)、冠状动脉分型(P=0.006)和体外循环时间(P=0.048)。伴有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患者(TGA/VSD)术后住心脏监护室(CICU)时间(P=0.004)和术后住院时间(P=0.007)明显长于室间隔完整(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IVS)的患者(TGA/IVS)。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手术时年龄(P=0.012)、冠状动脉畸形(P=0.001)和较长的体外循环时间(P=0.002)是影响ASO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对TGA患者及时施行ASO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手术时年龄、冠状动脉畸形和较长的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大动脉调转术(ASO)患儿术后早期死亡和远期再手术分析, 探讨ASO的手术风险和远期再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ASO手术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在该时间段内的随访资料, 分为室间隔完整型的大动脉转位(TGA/IVS)、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Taussig-Bing畸形(TBA)及二期ASO(Ⅱ-ASO)4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ASO术后的早期死亡比例、远期再手术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1例ASO手术患儿, 术后早期死亡108例(12.5%)。753例术后随访, 失访102例(13.5%, 102/753)。651例完成随访, 男352例, 女299例, 中位随访7.23(4.74, 9.37)年。66例(10.1%, 66/651)远期再手术治疗, 4例(6%, 4/66)再手术死亡。TGA/IVS 241例, 再手术24例(10%);TGA/VSD 256例, 再手术23例(9%);TBA 126例, 再手术18例(14.3%);Ⅱ-ASO 28例, 再手术1例(3.6%)。再手术原因包括:肺动...  相似文献   

6.
大动脉转位术后吻合口生长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随访分析大动脉转位术(ASO)后的主动脉(AO)、肺动脉(PA)吻合口生长情况,以了解ASO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施行ASO 33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合并室间隔完整型(TGA/IVS)111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123例,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Taussig-Bing)73例,快速二期大动脉转位术(Stage-Switch)24例。随访228例,随访时间20.4±18.6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报告752张,平均每例随访3.3次。根据超声心动图所测AO、PA吻合口直径大小,分析吻合口的生长情况。结果TGA/IVS患者AO、PA吻合口直径(近期为0.74±0.17cm和0.65±0.13cm,远期1.09±0.31cm和0.84±0.21cm),TGA/VSD患者AO、PA吻合口直径(近期为0.76±0.20cm和0.63±0.14cm,远期为1.09±0.24cm和0.82±0.22cm),Taussig-Bing患者AO、PA吻合口直径(近期为0.84±0.25cm和0.74±0.20cm,远期为1.05±0.30cm和0.85±0.24cm)远期较近期均有明显生长(P〈0.05);Stage—Switch患者AO吻合口直径(近期为0.93±0.19cm,远期为1.19±0.29cm)远期相对于近期有明显生长(P〈0.05),PA吻合口直径(近期为0.90±0.27cm,远期为1.00±0.32cm)远期较近期有生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08年11月,共有6例患者因左、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而需再次手术,术后有3例无残余梗阻,3例仍有残余梗阻。结论ASO的主动脉和肺动脉离断再缝合连接之后,血管能够随着年龄增加而生长,但也会发生狭窄。在长期随访中,有个别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一期大动脉调转(ASO)术后早期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策略,评价年龄结构及畸形复杂程度对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并分析导致术后ICU延迟恢复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我院连续231例行一期ASO手术的TGA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65例、女66例,年龄3d至10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一期手术治疗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经验。方法2000年5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12例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病儿,其中主动脉弓中断5例。采用大动脉调转(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的手术方法矫治Taussig-Bing畸形,将胸主动脉与主动脉弓下缘端端吻合或与升主动脉端侧吻合矫治主动脉弓病变。结果住院死亡3例(25%),使用呼吸机平均(7.4±2.1)d,ICU滞留平均(11.7±4.6)d。生存病儿无因残余解剖问题再次手术者。结论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病理解剖比较复杂,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技巧和合并主动脉弓病变对Taussig-Bing畸形的治疗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动脉转换术治疗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的手术治疗。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采用大动脉转换术(Switch)手术方法纠治新生儿D-TGA 16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错位(D-GA/IVS)6例,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D-TGA/VSD)10例。所有病例都在深低温低流量和深低温停循环下行Switch纠治术。结果 Switch手术治疗TGA共16例,其中TGA/IVS 6例,无死亡;TGA/VSD 10例,死亡2例,均为伴有冠状动脉畸形者。14例随访2-20个月,VSD残余漏1例,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2例,14例心功能均良好。结论 Switch手术是D-TGA纠治的首选方法,但必须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
大动脉转换术113例的手术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ZW  Liu JF  Zhang HB  Zheng JH  Yan Q  Qiu LS  Wang SM  Su ZK  Ding W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2):801-804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动脉转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大动脉转换术纠治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13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错位(TGA/IVS)60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错位(TGA/VSD)53例。患儿体重最轻2,3kg,年龄最小出生后6h。在深低温停循环和低流量下行大动脉转换术。结果手术总死亡率9.7%,其中TGA/IVS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8.3%,TGA/VSD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11.3%。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围手术期以及体外循环转流技术的提高,其手术死亡率不断下降,从早期的手术死亡率16.6%降至目前的5.6%。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导致大动脉转换术死亡的关键,TGA/VSD的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较TGA/IVS要高。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位置并不影响手术成功率。左心室与右心室压力比例〈0.6时,不能行大动脉转换术,否则术后将出现严重左心室低心排。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评价小儿肺动脉闭锁(PA)伴室间隔缺损(VSD)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的应用。方法1999年4月至2004年12月,收治81例PA伴VSD行一期或分期的双心室修补术病儿。一期根治术组32例,大部分病例采用自体心包片跨瓣环水平扩大右室流出道至肺总动脉,其中4例带心包单瓣,合并主肺动脉侧支(MAPCAs)的11例中有2例完成肺动脉血管的单元化手术。姑息手术组49例,分别采用不同的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其中15例完成了二期根治术,大部分采用同种异体心包片跨瓣补片。结果一期根治术死亡4例(12.5%);姑息手术死亡3例(6.1%);二期根治术无死亡。出院时根治术组经皮氧饱和度0.95~0.98。随访3~24个月。姑息手术为0.79~0.87,McGoon指数从0.4~0.7增至1.1~1.6。结论术前判断肺动脉干、肺动脉分支发育情况、中央共汇、有无MAPCAs,对手术方法的选择极为重要。术后PRV/PLV的测定有助于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骶骨肿瘤的生存率。方法 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11例,分析手术步骤。结果11例患者无术中死亡,2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术后早期脑脊液漏。随访10例,时间4个月~5年。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1年复发伴转移死亡。结论 骶尾部肿瘤应广泛的手术切除,术中需控制出血量,尽可能保护骶神经根,妥善的骶腰椎重建、化疗和放疗,对不同的骶骨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左髋部疼痛3个月,加重10余天,于2008年4月9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髋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加重。近10余日左下肢疼痛剧烈,以大腿后侧为重,夜间痛明显。查体:脊柱生理弯曲正常,棘突无压痛及叩击痛:平卧时左臀部因疼痛不敢着床,左侧梨状肌下缘处压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侧坐骨结节处压痛明显。左侧腹股沟压痛明显,以偏内侧为重。左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均阳性。  相似文献   

14.
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及时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结果,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像学检查狭窄及有临床症状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7例。6例影像学多间隙狭窄患者中仅对有临床症状节段行手术治疗,而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学狭窄节段未予手术减压。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17例随访6-57个月,Frankel A级1例无恢复;B级2例1例无恢复、1例恢复为C级;C级5例恢复为D级3例、E级2例;D级9例恢复为E级8例、1例仍为D级但有改善。结论有临床症状且有影像学证实的胸椎管狭窄应尽早行手术减压治疗,远离目标减压节段的影像学狭窄不需手术。  相似文献   

15.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肘部最常见的骨折,处理不当易并发肘内翻、缺血性挛缩及关节强直等.1997~2006年,我院对63例闭合复位失败、严重移位的患者采取改良内外联合入路治疗,经过随访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颈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 2例枢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经颈部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Halo架外固定,其中1例1个月后再次行后路枕颈融合术.13例下颈椎结核患者, 9例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切除、自体骼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4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并自体髂骨植骨及Halo架外固定.15例均接受9~12个月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6年,局部无复发,植骨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9个月(3.5~4.5个月).6例脊髓损害患者中,4例恢复至E级,2例C级仅感觉改善,肌力无恢复.结论 颈椎结核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彻底病灶清除及有效稳定性重建是治疗颈椎结核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98例尿道下裂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尿道下裂手术的改进,进一步完善尿道下裂手术的技巧和护理。方法A组50例尿道下裂Ⅰ期成形术中,采用皮下连续内翻缝合形成新尿道,且固定于阴茎海绵体,由阴茎根部自下而上多层次,多点缝合皮瓣皮下组织至阴茎海绵体上,均无间隙和死腔。B组48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作对照。结果A组50例尿道下裂Ⅰ期成形术成功44例,B组48例成功17例,A组与B组相比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尿道下裂Ⅰ期成形术成功率关键在于术者对术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术中及术后对每个细节的认真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利用微弹簧圈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对患者勃起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会阴部外伤引起阴茎异常勃起患者8例,平均年龄(33.38±12.42)岁,发病距就诊时间2d~8年.根据病史、临床表现、阴茎海绵体血气分析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均在知情同意下通过阴部内动脉造影明确破损动脉,同时利用微弹簧幽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后阴茎恢复疲软状态,临床治愈.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和性生活质量调查表(SLQQ-QOL)对患者发病前,栓塞术后6个月、18个月随访评价勃起功能和性牛活质量.结果 患者栓寨后3个月开始有规律性生活,6个月和18个月IIEF.5评分分别为(19.57±5.35)分和(19.14±5.24)分,与异常勃起发病前(19.86±4.84)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栓塞后6个月和18个月SLQQ-QOL评分分别为(34.14±7.73)分和(32.43±8.66)分,与发病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弹簧圈超选择性阴茎海绵体动脉栓塞术对治疗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安伞有效,术后对年轻患者勃起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介绍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胫骨楔形截骨、腓骨双截骨保留外侧骨膜、重建腓骨时将其内外侧旋转180°的方法切除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12例。结果12例随访6~35个月,未见复发,肢体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功能正常;临床疗效:治愈11例,好转1例。结论该术式治疗胫骨下段巨大骨软骨瘤,可保证暴露充分,切除彻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