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颖华 《内科》2007,2(1):62-65
有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5%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死于与之相关的肝病和肝癌。自1981年乙肝疫苗获准使用后,乙肝感染率较之前明显下降。疫苗的免疫原性、保护性、安全性获得一致认可。但约5%-10%的健康人在按照标准方案实施一个免疫程序的乙肝疫苗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达不到保护水平(〈10mIU/ml),称为无/低应答者(抗-HBs水平低于2mIU/ml为无应答,低于10mIU/ml为低应答)。健康人群中即使控制了疫苗接种的外部因素(疫苗抗原含量。注射途径,部位等),机体的一般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等)和其他因素(如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2.
免疫应答是机体自身抵抗疾病的反应,免疫系统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是通过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介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通过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炎性因子等实现的。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因子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均被用于肿瘤的治疗。抗原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以T细胞和抗体产生的B细胞二者的分工为基础,抗体或T细胞的过继免疫和瘤苗免疫标志着特异性免疫原理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HBsAg真核表达质粒及其诱导的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pcDNA3.1-S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质粒DNA的免疫效果。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pcDNA3.1-S;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和COS-7细胞,48h后,再ELISA的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细胞中HBsAg的表达,同时同质粒DNA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HBs抗体水平;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小鼠肿瘤细胞HBsAg特异性CTL反应。结果 重组质粒pCI-S和pcDNA3.1-S转染的HepG2和COS-7细胞培养上清液和sAg均为阳性。DNA免疫小鼠血清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HBs抗体,免疫小鼠脾细胞可检测到校强的HBsAg特异性CTL反应。结论 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pcDNA3.1-S可在HepG2和COS-7细胞中高效表达,DNA免疫小鼠成功地诱导出抗-HBs和HBsAg特异性CTL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的:阻断针对肝细胞癌(HCC)相关的α-胎甲蛋白(AFP)抗原的免疫耐受是有可能性的。而采用此方法治疗免疫低下的HCC患者的有效性却受到限制。在本项研究中,作者对来自HCC患者的树突状细胞经表达人类AFP(hAFP)的腺病毒转导和细胞因子的诱导杀伤(CIK)细胞共培养后是否可诱导一种HCC细胞特异性的强免疫应答反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CMV)是疱疹病毒科 β属的DNA病毒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正常人群中自然感染普遍 ,发达国家人群血清CMV抗体检出率约 4 0 %~ 6 0 % ,发展中国家超过 90 % [1] 。人是人类CMV的唯一宿主 ,可累及肺、肾、肝、肠道、视网膜等脏器 ,无临床症状者称无症状性CMV感染 (或隐性CMV感染 ) ,出现临床症状者称症状性CMV感染或CMV病。健康人群CMV感染多为隐性感染或症状轻微 ,在新生儿、器官移植受者、爱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CMV感染可引起严重临床症状 ,如致命的间质…  相似文献   

6.
寄生虫感染对宿主免疫是极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在1996年6月6-8日在德国维尔质堡召开的寄主-寄生虫相互关系的分子基础和免疫学会议上,对寄生虫抗原的鉴定及保护性免疫应答的讨论内容。  相似文献   

7.
THl/TH2对HBV特异性抗原HBcAg和HBeAg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HBcAg和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H1/TH2类细胞分化的影响。将 6 4例慢性HBV感染者根据免疫状态不同分为ATL正常组 (ATL <40u/L)和ATL异常组 (ATL>6 0u/L) ;HBeAg阳性组和抗 -HBe阳性组。分别用重组HBcAg和HBeAg诱导感染者PBMC体外增殖。并设 2 0例健康人群做正常对照组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 (IL - 2、IFN -γ)和TH2类细胞因子 (IL - 4、IL - 10 )发现无论何组 ,在HBcAg诱导下产生TH1类细胞因子量明显高于HBeAg诱导下产生的量 ,TH2类细胞因子量低于HBeAg诱导下产生的量 ,正常对照组也得出类似的结果。提示 :对于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的免疫状态下 ,均表现为HBcAg倾向诱导TH1类细胞分化 ,而HBeAg倾向诱导TH2类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 ,HBV难以清除的原因之一就是机体的免疫功能障碍。目前虽然基因重组HBV表面抗原 (HBsAg)疫苗预防HBV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基因重组HBsAg疫苗主要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 ,不能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近年来发现基因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 ,特别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优于蛋白、多肽类疫苗 ,更适应于慢性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1,2 ] 。为了探讨应用HBV基因疫苗预防HBV感染的可能性 ,我们构建了HBV全S基因和HBsAg基因疫苗 ,观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孙冉  余祖江 《肝脏》2011,16(1):80-8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慢性肝脏炎症疾病的主要原因,而HBV感染的过程是HBV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以及肝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1-2],在自限性病毒感染中,虽然自然免疫系统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之前已经清除大部分病毒,但仍然能检测到多种特异性的CD4+Th1及CD8+T细胞即CTL应答,  相似文献   

10.
性激素与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性激素与免疫应答研究进展韩雄许贤豪方树友60~70年代人们已经发现,雌、雄激素均可诱导胸腺和外周淋巴器官的萎缩,而雌、雄性动物去势后均可出现胸腺和脾脏增生。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室资料进一步显示,许多种属包括人类女性与男性比较有下列特点:(1)体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3基因修饰树突细胞(DC)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意义。方法对肺腺癌Calu-6行培养(复苏与传代)、质粒pC53-SN3与pCMV-neo扩增、自体Dc建立、Dc细胞转染、LDH释放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及p53蛋白表达,并计算DC纯度、得率及形态。结果pC53-SN3杀伤效率均显著高于T-IL-2与pCMV-ne0(P〈0.05),转染后DC中p5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转染前DC中及pCMV—neo细胞中(P均〈0.01),IL-4、GM-CSF均诱导出DC细胞,质粒转染后Dc向成熟型转化。结论p53基因修饰DC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可提高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疾病的TH1和TH2免疫应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感染性疾病的TH1和TH2免疫应答范学工感染性疾病时的宿主免疫应答状况十分复杂,保护性免疫和损伤性免疫反应常常交互存在,而免疫应答的不同,往往影响疾病的病理过程和结局。近年,CD+4T辅助细胞(TH)的应答状况在感染性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沙门氏菌鞭毛蛋白作为添加剂在氢氧化铝疫苗制剂中的作用。方法以卵清蛋白(OVA)为抗原,氢氧化铝(Alhydrogel)为佐剂,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或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CpG-ODN 1826为添加剂,制备OVA/Alhydrogel、OVA/Alhydrogel+FliC和OVA/Alhydrogel+CpG-ODN 1826疫苗制剂。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鼠,分别用以上疫苗制剂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2次,间隔28d。在初次免疫后第28d和42d采小鼠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OVA IgG及亚型。在初次免疫后的第42d处死小鼠,取脾,制备脾细胞,给予抗原刺激后检测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初次免疫后第42d,OVA/Alhydrogel+FliC制剂组OVA/Alhydrogel+CpG-ODN 1826制剂组和OVA/Alhydrogel制剂组特异IgG滴度分别为(714.75±213.32)U-nit、(863.78±355.05)Unit和(267.45±8.49)Un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亚型分析和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和IL-4水平测定表明,OVA/Alhydrogel制剂诱导Th2偏向的免疫应答,而在加入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后免疫应答有向Th1/Th2混合型转变的趋势。结论沙门氏菌鞭毛蛋白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有望成为氢氧化铝疫苗制剂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病毒感染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是非特异反应,如NK细胞活力增强、IFN分泌增多等。初次感染几天后,获得性免疫反应变为主要反应。它有3种有效“武器”:CTL的杀伤作用、CD~(4 )辅助作用、抗体的中和或杀伤作用。每种“武器”识别病毒的抗原有所不同,3种“武器”在被感染者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①CD~(8 )细胞在清除病变细胞方面起重要作用。被感染的细胞通过MHC-Ⅰ类分子和β-2微球蛋白组成的复合物在细胞表面递呈抗原,CD~(8-)、CTL能特异性地识别这类内源性抗原。但是,  相似文献   

15.
16.
婴幼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率及其应答结果与影响免疫应答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1岁半以内婴幼儿320例,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者315例,生后24小时及满2周时分别注射HBIG的幼儿5例,按0月、1月、6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5μg,全程接种结束后一年内进行抗-HBs的定量检测。结果 320例婴幼儿的免疫应答率为98.75%。其中1岁以内124例的免疫应答率为100%。结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率,强调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是提高免疫应答的关键,全程接种结束后1月检测应答结果,可以提高免疫应答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HBV、HCV感染者树突状细胞(DC)的非病毒特异性免疫功能状态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以及病毒清除的关系。方法 对25例成人慢性HBV和HCV合并感染者进行了间隔8年的两次调查、依据临床转归分为HBV和HCV均清除组(A组)14例、单独HCV清除者(B组)6例,单独HBV消除者(C组)3例,HBV和HCV均未清除者(D组)2例,对照组(N组)为同一地区健康献血员11例。体外分离培养DC,检测其表型及抗原摄取功能、刺激异体淋巴细咆增殖能力和4组感染者的CTL免疫应答情况。结果 B、C、D组与A组、N组比较,DC的非病毒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表现为CD86表达的降低、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以及抗原摄取能力降低。A组对HBV和HCV的4条抗原表位多肽均有较高的CTL应签率(11/12);B组对HCV的两条抗原表位多肽均有应答(5/5),但无对HBV两条表位多肽均应签者、仅有1例对P2有反应;C组对HBV的抗原表位多肽均有应答,但无对两条HCV表位多肽均应答者;D组及N组对HBV或HCV所有实验多肽均无应答。结论 HBV和HCV的清除与病毒特异性的CTL应答相关。HBV和(或)HCV持续存在可能是导致DC功能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融合表达质粒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 以HBsAg与GM-CSF融合表达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用酶链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质粒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HBs及脾细胞经HBsAg体外刺激后分泌白细胞介素(IL)-2、4及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用~(21)Cr释放法检测HHs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 各组小鼠加强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P/N值)A组(PcDNA3.1-S)16.1 20.3,B组(PcDNA3.1 GM-CSF-S)28.3±19.7,F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29.5±21.5,C组(PcDNA3.1S-GM-CSF)0.3±0.0,D组(PcDNA3.1—S PcDNA3.1-GM-CSF)4.5 5.9,E组(PcDNA3.1—GM-CSF)0.9±1.2,G组(PcDNA3.1)及H组(PBS)为阴性(F-4.176,P<0.01);IL-2分泌水平A组(26.6±1.9)、B组(56.0±2.2)、C组(4.3±1.2)、D组(33.5±1.7)、F组(3.5 1.4)、F组(7.5±2.0)、G组(1.5±0.7),H组未检测到IL-2分泌(F=31.188,P<0.01);IFN-γ分泌水平A组(64.0±7.5)、B组(139.0±17.0)、C组(11.0±5.0)、D组(53.0±9.5)、E组(9.0±3.0)、F组(13.0±2.0)、G组(8.0±2.0,P(0.05),H组未检测到IFN—γ泌(F=31.796,P<0.01);HBsAg特异性CTL活性,效靶比为30:1及10:1时各组音有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26.891、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测Hp全菌抗原和粘膜佐剂LT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的胃肠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ELISPOT和ELISA法检测了胃粘膜、PP结抗原特异性形成细胞(AFC)和小肠粘液sIgA。结果 抗原免疫组、抗原 佐剂组胃肠粘膜抗原特异性sIgA-AFC、IgG-AFC数量明显增加,尤以sIgA-AFC为甚,并且抗原 佐剂组明显高于单纯抗原组和对照组;小肠粘液特异sIgA两免疫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口服免疫可有效诱导胃肠道粘膜免疫,局部sIgA可能在抗Hp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血吸虫生活史不同发育阶段(尾蚴、虫卵、成虫)诱导的免疫应答以及血吸虫病临床各期(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免疫应答为主,综述近年来血吸虫病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在血吸虫病免疫应答的调节方面内容较多,限于篇幅,该文主要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参与免疫应答调节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类(或表型),尾蚴(或童虫)排泄分泌抗原(0-3hRP等)中某些具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等3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