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清Ⅳ、Ⅵ型胶原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肝病思考及四氯化碳处理的大鼠血清7S胶原和Ⅵ型胶原含量并研究其含量增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自行提取的人胎盘Ⅵ型胶原7S片段(7S胶原,7S-C)与Ⅵ型胶原片段(Ⅵ-C)制备兔抗血清,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40例健康成人、168例多种肝病及部分非肝病患者及52只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的大鼠血清7S-C及Ⅵ-C含量。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某些非肝病患者也有增高(P<0.05);血清7S-C含量与血清层粘连蛋白及透明质酸含量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95与0.834,P<0.05)。血清7S-C与Ⅵ-C含量相关不显著(r=0.560,P>0.05)。在肝纤维化造模大鼠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期,这两种胶原血清含量即开始显著增高,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7S-C及Ⅵ-C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血清Ⅳ-C,Ⅵ-C与其它结缔组织代谢或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将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刘春安袁孟彪荆雪枫大岛章血清Ⅳ型胶原(Ⅳ-C)作为一种新的肝纤维化指标,近年来颇受重视[1]。我们报道用一步夹心酶免疫法测定12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Ⅳ-C的结果。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病人分组见附表。慢性肝炎及...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IV型胶原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李丽平葛松华贾朝京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消化内科安阳市455000IV型胶原蛋白(IV-C)是基底膜的主要胶原成分,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器官中,慢性肝病肝组织中IV-C分布含量均有明显改变。尤其是血清含量变化能较好地...  相似文献   

4.
血清IV,VI型胶原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肝病患者及四氯化碳处理的大鼠血清7S胶原和VI型胶原含量并研究其含量增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自行提取的人胎盘IV型胶原7S片段(7S胶原,7S-C)与VI型胶原片段(VI-C)制备兔抗血清,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40例健康成人,168例多种肝病及部分非肝病患者及52只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的大鼠血清7S-C及VI-C含量,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含量  相似文献   

5.
血清中IV—C,HA,LN异常程度与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血清Ⅳ-C,HA,LN水平与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142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进行联合检测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半进行分析,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Ⅳ-C含量高于正常人群含量3倍以上者占75.0%,66.6%,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患者高于正常值的2~3倍占92.3%,68.4%,但无超过3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血清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板层素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220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及板层素(LN)水平,结果显示各类肝病患者血清Ⅳ-C、HA及LN水平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以Ⅳ-C≥130μg/L、HA≥160μg/L为地纤维化的临界点,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达80%以上,联合检测以Ⅳ-C与HA联合较为理想,说明三者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较为敏感的指标,其中Ⅳ-C地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优于HA和L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β-NAG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运用比色法测定临床各型慢性肝病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活性,同时检测患者肝纤维化其它指标如Ⅲ型前胶太,Ⅳ型胶原、结合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β-NAG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发现β-NAG在肝纤维化早期就有显著升高,以慢性肝炎活动状态变化最明显,与CI-Ⅳ、PⅢP和血清白蛋白,白/球比明显相关,而CI-Ⅳ、PⅢP与ALT、TB等肝功能指标相关性不明显,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肝血瘀阻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认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本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2 例慢性肝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及35 例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血瘀证和非血瘀证组血清HA、hPCⅢ、Ⅳ-C3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血瘀证组血清HA、hPCⅢ两项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程度与血清HA呈密切正相关。结论:肝血瘀阻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血清HA 可作为反映肝血瘀阻程度的良好指标。此外,肝纤维化与肝血瘀阻以外的中医病因病机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54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进行TGF-β_1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Ⅳ型胶原(Ⅳ-C)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检测其中49例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C等。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TGF-β_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逐渐明显。在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慢性肝炎中度、轻度及急性肝炎。同时TGF-β_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血清PⅢP、LN、HA、Ⅳ-C以及α-SMA和Ⅳ-C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TGF-β_1通过刺激贮脂细胞,大量合成细胞外间质,最终导致肝脏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图象分析的关系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9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胶原(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所有患者均做肝活组织检查,对肝组织标本行Masson法网状纤维染色,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下对肝组织网状纤维染色标本进行纤维组织定量测定。结果 血清HA、PCⅢ、CⅣ水平与肝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VⅢ和Ⅳ-C水平,并与活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 Ⅲ) 及Ⅳ型胶原( ⅣC) 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4 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患者血清HA、ⅣC及PC Ⅲ水平,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上述指标水平均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在慢性重度与肝硬化阶段均处于最高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亦一致,在炎症分级G4 、纤维化分期S4 水平最高。血清HA、PCⅢ及ⅣC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但与纤维化的相关性均高于与炎症坏死相关性。结论 血清HA、ⅣC 及PCⅢ可以做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的表达以及胶原蛋白的沉积情况,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讨重型肝炎致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重型肝炎肝组织标本20例,非肝病患者肝组织6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MMP-1和TIMP-1 mRNA-1 的表达,并作I、Ⅳ型胶原的免疫组化以及天狼红胶原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型肝炎组的MMP-1 mRNA和TIMP-1 mRNA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胶原蛋白总含量和I、Ⅳ型胶原蛋白含量亦显著增加。肝组织胶原蛋白总含量和I、Ⅳ型胶原蛋白含量与MMP-1 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与TIMP-1 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增加、抑制金属蛋白酶的活性、降低间质胶原蛋白的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CⅣ) 及层粘素(LN) 的水平,了解该四项血清指标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36 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的血清HA、PCⅢ及LN 用放免法检测( RIA) ;CⅣ用酶免法检测(EIA) ,并与肝穿病理炎症分级(G) 和纤维化分期(S) 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水平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关系密切( P< 0-05 - 0-01) 。结论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均为较好反映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指标。其中HA 价值最大,PCⅢ对肝脏炎症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病肝血瘀阻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肝血瘀阻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认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本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2例慢性肝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及35例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结果;血瘀证和非血瘀证血清HA,hPCⅢ,Ⅳ-C3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血瘀证组血清的HA,hPCⅢ两项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及甘胆酸(CG)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0例慢性肝病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的肝纤维化指标及CG水平,同时与4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维化3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瘀血阻络组的HA、PCⅢ升高最为显著;各中医证型组的CG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湿热中阻组升高最为显著。结论: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对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人肝组织进行了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检测其中21例血清TGFβ1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原肽(PⅢP)水平。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TGβ1血清水平上升,肝内表达逐渐明显,二者呈正相关;TGFβ1的血清水平及肝内表达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TNFα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不同类型肝病应用一步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CⅣ活性,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和TNFα活性.结果不同类型的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血清CⅣ,HA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Ⅳ以重症肝炎的含量(μg/L)最高(773±475),HA(μg/L)以硬化型HCC的含量最高(1311±980),TNFα(pmol/L)以重症肝炎的含量最高(225±50).血清CⅣ,HA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Ⅳ和HA升高反映早期肝纤维化程度,TNFα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hpc:Ⅲ、Ⅳ.c含量与肝细胞功能指标、肝纤维化严重程度(Child分级)进行比较、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增高是肝炎后肝硬化的1.48倍。在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同时分别伴有Ⅳ.c与HPC:Ⅲ含量的升高,且与肝纤维化程度、门脉高压,Child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肝细胞功能指标相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hpc:Ⅳ.c含量,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的肝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较常规肝功能指标敏感,是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发展趋势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药物干预前后的肝组织病理动态变化情况,探讨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扶正化瘀胶囊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93例(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前后2次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资料,并依据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和未减轻(或继续加重)的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减轻组36例,未减轻组57例),分析该两组肝组织炎症、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相应的血常规变化规律。结果纤维化减轻组伴有肝组织炎症程度的显著减轻。药物干预后,纤维化减轻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含量明显下降(t=3.34与t=3.17,P值均〈0.01),并显著低于未减轻组;但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纤维化减轻组伴有血清白蛋白升高(t=3.24,P〈0.01)及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的下降,而未减轻组无类似变化。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肝纤维化减轻与否的判断和药物疗效评价,而血清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