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84年国际间有关老年内科疾病的资料报道很多,现综述如下。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手术适应症,以往经冠状动脉造影来决定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S)者多限于70岁以下。Gersh等近年对比65岁前后施行造影和CABS的并发症及死亡率,>65岁者造影的危险并不增多;CABS的死亡率,<65岁者为1.9%、65~69岁者为4.6%、70~74岁者为6.6%、>75岁者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单纯MBMCA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9例记为对照组,另取同期收治的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伴粥样硬化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率等基本临床资料,各项冠状动脉检测指标(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壁冠状动脉近端成角、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水平,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BMCA与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性别、心率、病程、高血压与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患者比例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患者比例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OR=1.421,P=0.037)、壁冠状动脉远端成角(OR=2.147,P=0.042)以及壁冠状动脉两端成角(OR=2.579,P=0.002)均是影响壁近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壁冠状动脉两端平滑是保护性因素(OR=2.736,P=0.012)。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和冠状动脉近段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两者存在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性,55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3个月,家庭自测心率偏低1周,2022年9月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现病史:因胸闷于2022年6月20日局麻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左主干无异常,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85%、第二对角支中段90%狭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3级;回旋支近段80%、中段5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斑块,远段支架良好;TIMI血流分级均为3级。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劳力性胸痛10年,加重3个月"住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10年前始出现活动性胸痛,位于胸骨中后方、呈压榨样、渐加重,于2010年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主干(LM)正常,左前降支(LAD)近段闭塞,第一对角支(D1)开口80%狭窄,左回旋支(LCX)中段99%狭窄,右冠状动脉(RCA)近段70%狭窄、中段90%狭窄。患者因此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相似文献   

5.
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目的 探讨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 对 1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有心肌桥者作冠状动脉内多普勒检查 ,观察并记录壁冠状动脉及其远近段血流图形及特点 ,壁冠状动脉远段、近段的基础平均峰值流速 (bAPV)和充血平均峰值流速 (hAPV) ,分别计算出壁冠状动脉远段、近段的血流储备 (CFR)并予比较 ,作配对t检验。CFR定义为冠状动脉相同节段hAPV和bAPV的比值。结果  16例患者的心肌桥均位于左前降支 ,其壁冠状动脉多普勒频谱血流图形呈特征性的舒张早期指尖样变化 ,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bAPV无明显差异 [(18 8± 9 2 )cm/s比 (17 5± 7 8)cm/s,P>0 0 5 ],而hAPV的增加明显高于其远段 [(5 5 5± 19 5 )cm/s比 (4 1 1± 17 9)cm/s,P <0 0 5 ]。壁冠状动脉近段CFR明显高于其远段 (3 13± 1 15比 2 38± 0 76 ,P <0 0 1)。结论 心肌桥使壁冠状动脉的多普勒血流图形呈特征性指尖样现象 ,其远段CFR下降 ,低于其近段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左冠状动脉夹角)以80°为切点时与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左冠状动脉夹角≥80°对该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所医院1 276例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资料。按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史、家族史、腰围/身高、左冠状动脉夹角≥80°纳入方程,按照不同性别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有斑块患者中,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男性:65.59%vs 54.21%,女性:56.64%vs 29.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比较,左冠状动脉夹角≥80°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较高(男性:OR=2.53,95%CI:1.76~3.64,P0.001;女性:OR=5.33,95%CI:3.27~8.68,P0.001)。结论:左冠状动脉夹角≥80°可作为影响左冠状动脉夹角近段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提高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t999年9月至200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731名病人.方法(1)左冠状动脉造影用右前斜位、右前斜+头位、右前斜+足位、左前斜+足位、左前斜+头位,必要时加用后前+头位.右冠状动脉造影用左前斜、右前斜位;(2)至少二位有经验者同时观察;(3)对LAD近段固定性狭窄者植入支架后再造影观察;(4)对可疑者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再造影.结果731例病人中检出心肌桥67例,检出率为9.17%,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有16例病人(23.9%)在壁冠状动脉近段有固定性的狭窄,植入支架后复行造影显示了原先不明确的心肌桥.有28例可疑者(41.8%)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μg后明确显示心肌桥.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中采用多个投照体位,有经验者观察,对LAD近段固定性狭窄病变植入支架后常规复行造影和对可疑者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再造影观察,可以增加对心肌桥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5岁,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病史1年余,无糖尿病史.于2009-11-01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示右冠状动脉中段闭塞和前降支(LAD)近中段弥漫长病变,最窄约75%,急诊行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心肌梗死病因。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12 0 0例患者中有 4 0例 (3 3% )造影正常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回顾分析其可能的病因 ,并进行定期 (门诊和电话询问 )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  4 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 2 9例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4例患者为结缔组织病 ,1例冠状动脉畸形 ,6例冠状动脉肌桥。所有患者随诊 (2 5± 17)个月 ,无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心肌梗死的病因中部分患者为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炎 ,冠状动脉畸形或肌桥等其他病因所致 ,这些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少见,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hronic total occlus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TO-PCI)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面仍具挑战性的领域。近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冠窦)且走形于主肺动脉间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且走形于主肺动脉间的患者共3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冠状动脉近段与主动脉壁夹角为5°~29°,平均夹角为14.19°±4.66°;32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显示右优势型者23例(71.87%),同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8例(56.25%);血管内超声显示患者右冠状动脉平均受压长度为(13.59±4.99)mm,受压管腔平均最小横截面积为(10.24±3.49)mm2;管腔面积狭窄指数为0.496±0.125,管腔偏心指数为0.717±0.168。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者好发于男性,主动脉夹角与冠状动脉近端管腔狭窄率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可以明确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且走形于主肺动脉之间的冠状动脉畸形。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4月期间,对临床疑诊为冠心病52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分析,得出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52例患者共有2 328个冠状动脉节段,可用评估的有2 038个节段,左主干(LM)及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近段,严重狭窄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论: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阴性预测方面,有极高的排除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6月~8月间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28~87(58.7±6.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7 ml/kg)、B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6 ml/kg)和C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5 ml/kg),推注浓度为350 mg I/ml,注射速率均为5.0 ml/s,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评价CT图像质量。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C组右冠状动脉远段和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均比A组和B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级图像957个(92.7%)、Ⅲ级图像54个(5.2%)、Ⅱ级图像21个(2.1%),图像质量较高。B组中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50%狭窄共219段,左冠状动脉主干2段,右冠状动脉71段,左回旋支57段,左前降支89段,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6.1%、98.0%、86.3%。结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为0.6 mg/kg,推注浓度为350mg I/ml,此剂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以来,介入性心脏诊疗技术迅猛发展.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植入术,使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aVR导联ST段抬高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及前降支近段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伴aVR导联ST段抬高者,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者为CAG阳性。结果左主干病变13例,前降支近段病变3例,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伴aVR导联ST段抬高对左主干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72.22%(13/18);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近段病变的预测值为88.89%(16/18)。结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aVR导联ST抬高≥0.1mv对诊断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近段病变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诸多危险因素,但冠状动脉(冠脉)解剖特征与动脉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关系却少有关注,也未将其视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1-3],左冠状动脉主干(LM)近分叉、分叉处及左前降支(LAD)近分叉处的外侧管壁等部位好发动脉硬化,而传统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阐明其机理。多项研究提示特殊的左冠状动脉解剖特征可引起左冠局部血流动力学及剪切力发生改变,诱发局部血管动脉斑块的形成、进展,甚至引发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在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人选,分别用16排CT造影方法(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CAG)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以CAG为标准计算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CTA能评价所有62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的546个(87%)。在该546个冠状动脉节段中,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是94%、95%、82%和99%;CTA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其近中段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均高于冠状动脉远段和分支血管。结论:CTA能较准确地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尤其是近、中段)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5岁,以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入院.既往有高脂血症史.第一次(2003年1月10日)冠状动脉造影示双支病变,其中左前降支(LAD)近段99%次全闭塞(图1),右冠状动脉中段70%局限性狭窄.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下简称冠心病)的几种临床现象发展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人体直接研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很困难。有些危险因素主要与斑块形成有关,有些则与缺血的发作或由于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十年在降低冠状动脉疾病(CAD)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死亡率和实施最佳血运重建方面我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由于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的存在可能限制梗死心肌的挽救。无复流的存在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风险增加相关。本文将介绍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