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膝关节周围血管在下肢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膝关节周围主要血管在下肢修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膝周血管由膝降动脉、膝上/下内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上/下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胫前动脉返支、旋腓骨动脉、腓肠动脉等组成,可利用这些血管为蒂切取相应的皮瓣修复下肢组织损伤。[结论]膝关节周围血管丰富,有广泛的吻合支,可以根据组织损伤情况灵活设计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带膝上外侧动脉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组织缺损的结果。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和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该皮瓣以膝上外侧动脉为蒂,通过膝上外则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之间的吻合支营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丰富。皮瓣大小12~15cm×3~7cm,供区均原位缝合,结果: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4例,小腿淋巴水肿桥接淋巴通道1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作者认为该皮瓣是膝关节周围组织缺损修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9年7月,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吻合以及髂胫束的血供来源,临床应用吻合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瓣移植5例、髂胫束皮瓣4例.结果 80%(35侧)膝上外侧动脉单独起自腘动脉,起始外径(1.8±0.4)mm.该动脉向外蜿蜒上行分为升、降支,从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短头肌之间的股外侧肌间隔穿出形成肌间隙(隔)筋膜皮肤穿支,或与膝上最外侧动脉在股外侧肌内吻合后发出肌皮穿支,供养大腿中下段髂胫束和前外侧皮肤,其中较粗大穿支起始外径(1.0±0.2)mm,并在深筋膜浅层或深层于近端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吻合,远端与膝关节网吻合.临床应用9例,其中修复单纯跟腱缺损5例,跟腱伴皮肤缺损2例;修复小腿、足软组织缺损各1例.随访6个月~7年8个月,带血供髂胫束修复跟腱缺损功能恢复良好,4例髂胫束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吻合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是一种新型、简便、实用的复合(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蒂部延长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趾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胫后血管分支为跖内、外侧血管交会点的近侧结扎 ,形成带跖内、外侧血管蒂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 ,血流通过跖外侧动脉远端逆流至跖内侧动脉近端供养皮瓣 ,以修复趾缺损。 结果 以跖内、外侧血管为蒂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 ,蒂部长度为正常的 2倍 ,趾缺损修复后外形美观 ,功能良好。 结论 应用蒂部延长技术的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趾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具有受区覆盖充分、皮肤质地相近和外形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为血管轴,髌骨外上缘为轴点,以旋股外侧动脉第一肌皮穿支为第二轴点设计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3例. 结果 3例皮瓣全部成活,质地外形满意. 结论 利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很大程度延长了血管蒂的长度,从而有效地扩大了皮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足内侧皮瓣的血供来源及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侧成人足标本的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进行解剖,观察拇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以及第1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间吻合关系。根据解剖的实际情况,对临床12例患者设计足内侧皮瓣,分别切取穿支螺旋桨皮瓣(5例)、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4例)、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3例)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结果解剖显示拇趾胫侧底动脉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间的血管吻合以及与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吻合,共同构成足内侧皮瓣的血运基础。所有患者的皮瓣及植皮区均成活,供区创缘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较满意,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无溃疡发生,均恢复保护性感觉;其穿鞋行走及负重等功能均未受到影响。结论根据足内侧穿支血管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并切取不同形式的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供区。  相似文献   

7.
隐动脉膝上皮支筋膜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为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移位术提供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依据。 方法 在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 ,发现隐动脉在膝上发出恒定的筋膜皮支 ,具有一定的长度和供血范围 ,以此皮支为血管蒂 ,以股内侧中下段为供区 ,以收肌结节上 1 5cm为旋转轴点 ,设计了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 ,临床应用 3例 ,用于膝部软组织的修复。 结果 临床治疗窝部瘢痕挛缩、皮肤坏死伴骨外露 3例 ,皮瓣切取面积分别为 14cm× 8cm、2 5cm× 10cm、15cm× 10cm ,其中 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成活面积为 15cm× 10cm ,另 2例完全成活。 结论 隐动脉膝上皮支皮瓣为修复膝部及小腿上 1/ 3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腘动脉外侧皮支岛状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何明武,刘仁寿,王平年,曹文华,赵猛摘要*我们报道了动脉外侧皮支血管的血供特点,及以此动脉为蒂,做成顺行或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膝关节、踝关节、小腿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和操作要点。自1987年5月至19...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趾软组织缺损提供修复方法。方法 :设计应用足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趾背侧缺损 5例 ,皮瓣面积 4 .0cm× 3 .5cm~ 7.0cm× 5 .0cm。结果 :(1 )足背动脉与足底内侧动脉经足底深支相互吻合 ,跖背动脉与跖底动脉足背动脉弓和足底动脉弓之间有丰富的穿支相互吻合 ,且动脉与吻合支均有静脉伴行 ;(2 )临床应用 5例皮瓣全部成活 ,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足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趾缺损及残端 ,具有手术简单、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腿后侧岛状筋膜皮瓣的血供基础,评价该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前区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在8具16侧尸体小腿后区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临床应用以小腿外侧腓肠浅血管和外侧腓肠皮神经为蒂的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膝关节前区组织缺损共10例.结果 小腿后区浅层共有外侧、中间、内侧3套腓肠浅血管系统,它们分别从膪动脉直接发出,或从两侧供养腓肠肌的腓肠动脉发出,而小腿外侧腓肠浅血管的出现率为100%.临床共应用10例,9例完全成活,1例远端1/4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感觉良好.结论 小腿后侧岛状筋膜皮瓣是一个血供稳定、丰富,含有丰富保护性感觉神经的皮瓣,是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10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测膝降动脉行程及穿支分布特点.临床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8 cm~6 cm×15 cm,6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血管蒂,5例以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结果 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S3级.结论 膝降动脉股内侧皮穿支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四肢远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4月,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面积:5cm×8cm~6cm×15cm,5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血管蒂,3例以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为血管蒂.结果 8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感觉恢复S3级.结论 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四肢远端皮肤缺损有用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 995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应用膝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 9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9例 ,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5~54岁 ,一例为膝关节松解术后 ,膝外上部皮肤缺血坏死 ,一例为胫骨平台骨折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后膝内下部皮肤缺血坏死 ,其余 7例均为车祸或外伤致膝部皮肤缺损 ,髌骨外露或软组织严重挫伤坏死 ,缺损范围在 3cm× 3cm~ 6cm× 1 0cm之间 ,均行膝内侧岛状皮瓣修复术。手术方法 :膝内侧岛状皮瓣是以膝降动脉隐支为血供的皮瓣 ,设计皮瓣时以下肢内侧轴线为轴…  相似文献   

14.
膝降动脉穿支蒂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膝降动脉穿支蒂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股内侧皮神经走行与分布;膝降动脉穿支与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结果 股内侧皮神经体表投影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与股骨内侧髁的连线;膝降动脉(髌下支)穿支于股骨内侧髁下缘上约4 cm,在股内侧肌、大收肌腱与股骨内侧髁所围成的三角形凹陷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股内侧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网)密切吻合,在大腿内侧形成顺沿股内侧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 根据膝降动脉穿支与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吻合关系,可形成膝降动脉穿支蒂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93年以来采用带膝降血管隐支的小腿内侧岛状筋膜瓣移位膝关节内成形术,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共6例,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满意。 1 手术方法 1.1 应用解剖 膝降动脉起自膝上15cm处的股动脉内侧,该动脉在距起始部0.5~2cm处分为关节支与隐支(附图—1)。隐动脉在大腿中下部穿过缝匠肌深面的收肌管伴随隐神经下行。在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的行程约10cm,至膝关节平面内侧从两肌间浅出,下行至小腿上1/2内前侧。隐动脉在缝匠肌的前、后缘发出一些皮支,营养膝上10cm至膝下20cm范围膝及小腿内侧皮肤及深筋膜。血流经隐动脉伴行静脉与大隐静脉回流。此为带蒂筋膜瓣手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报道了腘动脉外侧皮支血管的血供特点,及以此动脉为蒂,做成顺行或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膝关节、踝关节、小腿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和操作要点。自1987年5月至1993年1月临床应用该皮瓣共3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解剖研究,并探讨其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对4例8侧成人下肢冰鲜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穿支并记录穿支蒂长、穿支起始部外径及皮肤穿出点位置。临床应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5例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5~48岁,平均33.4岁;其中2例合并韧带损伤和(或)骨关节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4.0 cm~8.0 cm×5.0 cm,切取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面积10.0 cm×5.0 cm~13.0 cm×6.0 cm,术前行微泡超声造影寻找膝上外侧动脉优势穿支血管并标记皮肤穿出点,术中使用CDU确认优势血管皮肤穿出点,根据膝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面积设计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缺损区。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按照Bai-ly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解剖发现,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蒂长(8.2±0.9)cm,起始部外径(1.1±0.2)mm。临床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足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单纯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肌皮瓣9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9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营养血管皮瓣19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9 cm~4 cm×3 cm,皮瓣面积13 cm×9.5cm~6 cm×5 cm。结果 43例皮瓣完全存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清创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感染及淤血,皮瓣蒂部无臃肿。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术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膝最上动脉为蒂的膝内侧皮瓣转移应用已有较多报告,但吻合血管游离移植未见正式文献报告.自2001年10月以来,笔者采用吻合血管膝最上动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上臂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上臂内侧由肱动脉肌间隔皮支供血的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1994年以来 ,应用由肱动脉内侧肌间隔皮支供血的上臂内侧筋膜皮瓣修复腋窝、肘关节屈侧瘢痕挛缩和胸前放射性溃疡 18例。其中顺行皮瓣 3例 ,逆行皮瓣 15例 ;皮瓣最大范围为 2 3 cm× 11cm ,最小为 10 cm× 6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肘部及腋窝功能、外形良好。结论 上臂内侧筋膜皮瓣薄 ,质地柔软 ,无毛 ,适合修复腋窝及肘关节部位软组织缺损 ,且手术操作简便 ,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