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9月~2009年6月,拟诊胰腺癌的患者26例,采用64层螺旋CT行胰腺灌注扫描,灌注扫描结束后进行常规胰腺双期扫描?动态增强图像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 软件处理,分别测量肿瘤组织和周围残余正常胰腺组织的局部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峰值(PE)?渗透性(permeability,P)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灌注成功,其中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14例,其他病变6例?胰腺癌组织的BF?BV?PE均低于残余正常胰腺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胰腺癌与残余正常胰腺的渗透性(P)?达峰时间(TTP)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腺癌与残余正常胰腺的灌注参数差异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方法及其在评价子宫血流灌注状态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受检者先行盆腔常规平扫,然后对选定层面采用MultiScan序列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 CT软件包对灌注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并记录子宫体(n=13)及子宫颈(n=6)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达峰时间(TTP)。结果所有病例子宫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均获得成功;灌注成像显示子宫体血流量、血容量及达峰时间分别为(50.8±23.9)ml 100g-1 min-1、(13.3±4.6)%和(18.3±7.2)s。子宫颈的血流量、血容量及达峰时间分别为(44.5±21.4)ml 100g-1 min-1、(10.0±4.7)%和(20.3±7.3)s。结论子宫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方法可靠,为定量检测子宫血流灌注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胰腺64排螺旋CT灌注参数特征。方法:对非胰腺疾病60例患者行胰腺64排MSCT灌注扫描及常规双期增强扫描,计算出BF,PEI,TTP,BV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分析正常胰腺的灌注参数及特点。结果:正常胰腺的BF值随着年龄的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且灌注参数BF值与年龄呈负相关。TTP值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PEI、BV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正常胰腺胰头部和胰体尾部BF、PEI、TTP、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简单可行,能反映胰腺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杨秀勇  杨秀军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0):1089-1091,F000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与表现。方法 12例脑卒中患者行了脑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检查,在工作站生成脑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色阶图,并测量兴趣区这些参数值,以t检验比较分析。11例于12h至5天内作了CT复诊。结果 动态CTP显示了11例局部脑组织低灌注区和1例可疑病灶,主要表现为相应区域脑组织BF、BV数值下降、MTT数值增加及其彩阶图异常,12例患者均出现了局部脑组织MTT延长,其中BF、BV、MTT均异常者6例,局部脑组织BF、BV、MTT彩阶图异常范围大于实际缺血区。梗死或可疑梗死灶中心、周边区及对侧相应区域测量的BF、BV、MTT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早期诊断价值,其中MTT是缺血性脑卒中反应最为敏感的功能与形态学定量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上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正常肾上腺和10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病变(肾上腺增生4例,无功能肾上腺腺瘤3例,肾上腺转移瘤3例)进行多层CT灌注成像研究,利用CT灌注软件计算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elative blood flow,R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结果正常肾上腺的RBF、MTT和PS分别为0.32ml/100g/min、50.33s、0.92ml/100g/min,肾上腺增生RBF、MTT和PS分别为0.23ml/100g/min、72.19s、0.89ml/100g/min,无功能腺瘤RBF、MTT和PS分别为0.13ml/100g/min、63.42s、0.85ml/100g/min,转移瘤RBF、MTT和PS分别为0.19ml/100g/min、45.31s、0.74ml/100g/min。结论肾上腺多层CT灌注成像是可行的肾上腺功能性检查,它反映了肾上腺微循环的血流灌注状况,为肾上腺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胰腺血流灌注参数、胰腺及腹主动脉强化峰值及峰值时间等参数与年龄及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57例患者并行胰腺CT灌注成像,按年龄及BMI分组,三点测量各组胰腺的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值;利用软件自动生成列表读出腹主动脉及胰腺感兴趣区的强化峰值(Peak Value,PV)及峰值时间(Peak Time,PT),计算强化峰值差及峰值时间差,记录并按组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正常胰腺灌注参数在不同年龄组及BMI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及腹主动脉的PV、PT、强化峰值差和峰值时间差在各年龄组及BMI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F及强化峰值差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胰腺PV值与BMI呈负相关(P0.05),余各参数值与年龄及BM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血流量及腹主动脉与胰腺的强化峰值差随年龄增长呈逐步下降趋势,正常胰腺强化峰值随BMI增加呈逐步减低趋势,其它参数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燕平 《西部医学》2011,23(4):643-64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动态电影模式扫描,所有数据经工作站软件处理并计算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肝动脉供血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比较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各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组织BF、HAF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而MTT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BV和PS值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癌CT灌注参数(BF、HAF和MTT)可有效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鹏  陈克敏 《重庆医学》2013,(27):3289-3291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特征,评价其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对31例胰腺癌和20例胰腺正常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测量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及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的BF、BV、PE、PS的值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和自身相对正常胰腺组织(P<0.05),而TTP和PS值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和自身相对正常胰腺组织(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反映胰腺癌血流灌注特征,胰腺癌和自身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层CT灌注成像各参数在急性脑缺血中心梗死区及周围半暗带区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9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行CT灌注成像,分别测量CBF、CBV、MTT、TTP的数值变化,并于1周后再行CT平扫复查。结果:中心梗死区各参数的平均阈值为CBF<15.1%,CBV<25.7%,MTT>253.3%,TTP>106.3%。半暗带区各参数的平均阈值为CBF>34.7%,CBV>62.7%,MTT<230.6%,TTP<115.0%。对两区域相应参数差别行秩和检验,其中CBF、CBV、MTT的P值<0.001,而TTP的P值>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多层CT灌注成像CBF、CBV、MTT的差别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心梗死区及半暗带区,为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探讨MS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56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 (1)假囊肿18例:单房囊性病灶,10例壁薄,无强化;8例壁厚,均匀线样强化。(2)真囊肿2例,单房囊性病灶,无强化。(3)肠源性囊肿1例,单房囊性病变,壁略厚且有强化。(4)8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中央可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强化;6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增强后病变无强化。(5)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3例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6)囊腺癌5例,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其中4例伴肝脏转移,1例伴邻近血管受侵征象。(7)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3例为囊实混合性,4例以实性为主,3例以囊性为主。其中2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门静脉期延时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囊性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病灶内可见壁结节。(9)胰腺癌伴囊变4例及胰腺囊性转移瘤1例。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对其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从而加强SPN良恶性的鉴别区分,提高定性诊断水平。 方法 选取笔者收集的经病理证实的SPN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常规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行灌注扫描,应用GE ADW 4.3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及Perfusion3-body tumor软件对结节进行分析,对所获得的SPN的CT灌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诊断SPN的效能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恶性SPN和炎性SPN的BF、BV和PS值均明显高于良性SPN,良性组与恶性组SPN的BV(P=0.000)、BF(P=0.000)及PS(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组与炎性组SPN的BV(P=0.027)、BF(P=0.000)及P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与炎性SPN各项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V≥5ml/100g为恶性SPN诊断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2.2%、79.2%、81.3%。设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6.7%、80.0%、85.7%。设BV≥5ml/100g且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72.2%、80.8%、92.9%。 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SPN的鉴别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对良恶性的鉴别缺乏特异性。设定BV≥5ml/100g且PS≥15ml/(min·100g)为诊断恶性阈值时,其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设定单个参数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谭丽梅 《医学综述》2011,17(1):134-136
前列腺良性增生与前列腺癌的血供不同,前列腺癌的微小血管密度比前列腺增生高,微血管通透性较良性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多,因而二者的螺旋CT灌注成像动态增强曲线完全不同,并且具有各自的特征。在日常工作中,只要分析应用二者螺旋CT各自灌注成像的特点,就可以为前列腺结节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67-277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体部肿瘤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40型多层螺旋CT的电影模式(1s/周),0.6mm层厚,40层,120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300mgI/ml),流率3.0ml/s,延迟8s,数据采集55s,在siemens-mmwp Perfusion 2软件包分别测量16例甲状腺癌,35例良性病变(甲状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比较容易获得灌注图像,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甲状腺癌组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324.81±218.96)ml/(100g.min)、(7.69±5.03)ml/100g、(3.87±2.52)s、(51.27±21.88)ml/(100g.min);良性病变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311.42±238.01)ml/(100g.min)、(7.19±4.86)ml/100g、(3.99±2.77)s、(40.24±23.49)ml/(100g.min)。两组间比较,PS值差异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BF、BV、MTT值差异统计学上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PS≥50ml/(100g.min)作为恶性病变阈值,灵敏度为72.1%,特异度为60.8%,准确度为69.1%,阳性预测值为81.2%,阴性预测值为51.0%。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PS值有显著性差异,MSCT灌注成像方法对其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23-47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体部肿瘤灌注技术在肾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40型多层螺旋CT的电影模式(1s/周),0.6mm层厚,40层,120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300mgI/ml),流率4.0ml/s,延迟8s,数据采集55s,在siemens-mmwp Perfusion 2软件包分别测量16例肾癌、15例良性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比较容易获得灌注图像,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肾癌组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250.81±21.88)ml/(100g·min)、(19.01±4.10)ml/100g、(9.87±3.90)s、(15.27±8.02)ml/(100g·min);良性病变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70.82±6.91)ml/(100g·min)、(8.19±2.40)ml/100g、(10.11±1.67)s、(3.18±2.55)ml/(100g·min)。两组间比较,BF、BV、P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良、恶性病变的BF、BV、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CT灌注成像方法对其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常小儿寰枢椎的MSCT表现。方法对32例2-13岁正常小儿寰枢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MSCT图像。结果寰椎前弓双侧部骨骺板融合时间为6-7岁,后弓正中部为3-4岁。枢椎齿状突尖部骨骺出现时间多数是5-6岁,骨骺融合时间是9-10岁。齿状突上部形状在冠状位上似双乳突状或蜡烛火焰状,在横断位上似豆瓣状或花蕊状。齿状突基底部骨骺板形似裂隙状,融合时间多为5岁以后。正常小儿寰齿前间距平均值是2.05±0.45mm,寰椎两侧侧块外缘与齿状突中心距离差平均值是0.94±0.84mm。结论正确认识正常小儿寰枢椎的各种MSCT表现,有利于提高小儿寰枢椎损伤或发育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对不同肝叶灌注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人不同肝叶血流灌注情况。方法:选择健康成人54例于肝门层面行多层动态CT灌注扫描,经软件后处理得到不同肝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肝血容量(BV)、肝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AF),计算得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HBF)、门脉灌注指数(PPI),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统计软件为SPSS 13.0,检验水准α=0.05。结果:肝右叶、左内叶、左外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BV(ml/100ml):17.708±2.874、17.431±2.618、16.818±2.635;BF(ml/min/100ml):88.225±12.728、88.603±14.863、87.011±13.798;MTT(s):15.993±0.887、16.663±1.234、17.299±1.356;HAF:0.119±0.025、0.270±0.108、0.164±0.028;HAP(ml/min/100ml):12.436±4.872、20.154±6.321、14.667±3.198;pvp(ml/min/100ml):75.789±8.499、68.499±12.766、72.345±11.257;THBF(ml/min/100ml):88.225±8.695、88.603±10.097、87.011±9.426;PPI:0.881±0.017、0.730±0.073、0.836±0.193。肝左内、外叶HAF高于肝右叶,PPI低于肝右叶,肝内叶与右叶HAF及PPI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BV、BF、HAF、HAP、PVP、THBF、PP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左叶HAF高于肝右叶,动脉供血比例大于肝右叶;肝右叶PPI高于肝左叶,门静脉供血比例大于左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对动物和人的肝脏进行CT灌注扫描,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和灌注参数,寻求最佳检查方案.方法 分别以动物和人作为检查对象并采用不同的CT灌注模式,动物组采用同层动态扫描灌注模式,人群组采用JOG灌注模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注彩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结果 主动脉TDC呈骤升骤降型;门静脉TDC呈速升速降型,出现较主动脉晚,幅度明显小于主动脉;正常肝实质TDC动脉期上升缓慢,门静脉期上升较快并达峰值;正常脾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时间位于主动脉与门静脉之间,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在图像上测得的HAP、HPP、HAPI分别为:兔(53.6±16.4)ml/min/100mg、(159±21.4)ml/min/100mg 、(37.8±12.6)%;正常人(33.5±14.6)ml/min/100mg,(115.4±22.6)ml/min/100mg、(26.6±15.2)%.结论 应用64排螺旋CT和专用肝脏灌注软件进行CT灌注成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和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钟进  乔辉  郝彩仙  宫毅  刘筠 《当代医学》2009,15(20):91-93
目的研究不同CT灌注采样方法对甲状腺病变评价的影响,以及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灌注参数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和1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采用两种不同的采样方法,比较其灌注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比较良、恶性肿瘤的灌注参数特点及其差异。采样方法Ⅰ:对所有病变进行整体采样(采样面积为各肿块面积的90%~100%);采样方法Ⅱ:对病变实性强化部分进行采样,兴趣区10mm^2~20mm^2。以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作为评价CT灌注的参数。结果方法Ⅰ、Ⅱ中病变区的BF分别为135.86±53.5/235.34±43.51;BV分别为56.71±13.42/75.89±22.15;MTT分别为46.74±13.42/23.56±13.34;TTP分别为33.57±15.45/22.16±13.36。方法Ⅰ与方法Ⅱ的CT灌注参数BF、BV、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Ⅰ中良、恶性病变的备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方法Ⅱ中MTT、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CT灌注采样方法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对明显不均匀强化的病变进行细致分析,采用方法Ⅱ更为适宜。MTT、TTP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艳  袁军  李健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140-4142
目的:探讨胰腺MRI灌注的成像技术。方法:胰腺表现正常者20例行胰腺MRI灌注检查,PHILIPS 1.5T 3DTHRIVE序列扫描,4mm层厚/12层,并用高压注射器注射Magnevist○R20ml(0.5mmol/ml钆喷酸二葡甲胺),注射速率3.5ml/s,延迟5s,总扫描时间120s。所得数据传至View Forum工作站,使用Qualitity Analysis里的MRBrestImaging软件包处理数据,测量灌注参数的平均值。结果:正常胰腺MRI灌注成像参数数值分别为最大相对增强95.69%;流入速率为19.511/s;流出速率为26.051/s;时间峰值为31.33/s;初始强度时间为20.53/s;曲线下面积为15924.56ml/(min·kg)。结论:正常胰腺MRI灌注成像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