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关性眩晕属于中医内科学"眩晕"证范。运用舒经化瘀方合"晕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相关性眩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解决血行瘀滞,明显提高常规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0例报告安徽省芜湖中医学校(241000)强刚,欧阳怀东主题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医正骨术,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症、椎动脉缺血综合征。临床以发作性眩晕为主,可伴有头昏痛、复视、失眼、恶心呕吐等症。近年来我们采...  相似文献   

3.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西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椎小关节不稳定等,使椎动脉弯曲或受压而致血管狭窄[1],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力障碍、猝倒等症状。笔者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为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竹山县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症164例临床观察疗效.方法:对1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颈性眩晕症为主要症状进行推拿、针灸、牵引、中药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症有效.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颈性眩晕症状和体征,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症164例临床观察疗效.方法:对1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颈性眩晕症为主要症状进行推拿、针灸、牵引、中药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症有效.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颈性眩晕症状和体征,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邢维强 《河北中医》2006,28(2):157-158
颈肩背痛伴眩晕,以颈部活动后加剧为特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为骨伤科门诊常见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颇多,笔者现将近几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钩椎关节或椎体后缘继发性骨质增生,增生物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椎动脉神经丛,使椎动脉受到挤压,椎动脉壁上的椎神经丛被激惹,致使椎一基底动脉痉挛、血流不畅,以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头晕、偏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属中医"眩晕"范畴.我院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方结合多功能治疗仪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Barre和Lieou于1926年率先提出,是颈椎病变累及椎动脉后,引起椎动脉痉挛,致使脑干和迷路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头痛、耳鸣、呕吐、视力障碍、猝倒等一系列症状。本病当属中医“眩晕”、“头痛”、“颈肩痛”等范畴。针灸推拿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其中百会穴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穴之一,现就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卧位整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翔  李蠡  王拥军  吴韬  刘萌 《中医正骨》2003,15(8):14-15
为了观察卧位整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以证明此疗法的正确性。以采用卧位整脊疗法治疗的 13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为观察组 ,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 9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等方面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显示卧位整脊疗法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表明卧位整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颈椎卧位扳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骨关节性病变、颈背部软组织损伤而导致椎动脉缺血引起的,属于颈椎病的范畴,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本病近几年刚被发现,以往临床上往往被误诊为"梅尼尔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等,常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眩晕症状长期存在,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笔者在临床上运用颈椎卧位扳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就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临床最常见的是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等.病属中医的"眩晕"范畴.以中老年多发,近年来由于电脑使用率的提高,逐渐趋于年轻化.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方便、有效的外治疗法.它是借助中药药力及熏蒸时热力的双重作用,直接熏喷在颈椎部,起到祛风散寒、温经活血通络的作用,对治疗和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中医称其为"痹症""痿症""项强""眩晕".目前,颈椎病临床分型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以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全部颈椎病70%以上,而此三型颈椎病也是针灸治疗效果最为突出的[1].临床医师多采用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笔者通过针刺颈夹脊加颈痛穴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建民 《北京中医药》2005,24(3):170-171
目的观察手法和方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9例患者随机分成手法加中药组、手法组、中药组,每周复诊2次,进行手法治疗及中药处方调整,连续2周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总结.结果手法加中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手法组和单纯中药组.结论中医疗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有效方法,熟练掌握颈部的生理解剖、颈椎病的病理改变及正确的中医辨证分型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建军  方建国 《中医杂志》2008,49(7):628-628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复视,甚至眩晕不能站立,或晕厥跌倒(意识并不丧失),恶心重者呕吐,多日不能进食,进食则呕,或头晕沉,耳鸣,耳聋等.随着低头伏案工作人群的扩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我们多年来用传统中医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将入组病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中医针灸治疗,每组各48例,统计分析两组在眩晕症状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与TCD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方针 《河北中医》2006,28(7):521-52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眩晕、头颈疼痛为主的一类颈椎病,临床较为常见.2002~2005年,笔者采用独取人中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联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颈椎病患者,均为椎动脉型,采取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颈部疼痛,头痛,眩晕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等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针刺及推拿和中医辨证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及体征,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金明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120-1120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即椎动脉型颈椎病.笔者 2000年以来采用颈牵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 2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矫正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法观察,放松类手法+矫正手法的治疗组,与单纯放松类手法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治疗一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及中医症状前后变化的单独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病人眩晕、头痛的的症状、体征、各项理化检查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矫正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痛、失眠、视物模糊、猝倒等症状的一种颈椎病。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9年4月~2004年11月,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