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晓峰  刘莹莹 《河北医药》2012,34(20):3200-3200
患者,女,41岁。乳癌术后化疗后。患者于2011年3月自觉右侧乳房胀痛,5月初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七医院,超声引导下穿刺取活检送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外上象限)。遂于2011年5月4日全麻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右侧中-低分化),肉眼肿物大小3.0cm×2.0cm×1.7cm,底切缘及乳头皮肤未见癌侵及,腋窝淋巴结见癌转移(11/15);免疫组化结果:ER(+1%~5%),PR(++50%~70%),Her-2(++),Her-1(±)。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因发现右腋下肿物一年,近期明显增大、疼痛伴右上臂麻木感入院就诊,无畏冷、乏力、盗汗、消瘦。既往双侧腋窝部于月经期有明显肿胀、疼痛已30年。体检:双侧乳房上外方腋窝部各可见一乳头样隆起,左侧未扪及肿块,右侧可扪及一肿块,大小约2.5×1.5×1.2cm,局部皮肤略潮红,肿块表面光滑、质硬、轻压痛,顶端与皮肤紧密粘连、较固定。腋窝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肩关节外展上举略受限,右上肢无浮肿。病理活检报告右腋下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乳腺癌根治切除术,切下标本送病理检查报告标本切缘及基底、局部淋巴结均未见癌组…  相似文献   

3.
田昕  李宁 《贵州医药》2012,36(11):1006-1007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于2011年9月收治1例乳腺直肠肺三原发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3岁,1997年6月因发现右乳1.5 cm×1 cm大小包块9个月入院,无红肿,轻压痛,质韧,活动可.局部包块切除活检提示:(右乳)浸润性小叶癌,部分为管内乳头状癌,血管内见癌栓.遂行右乳癌简化根治术,腋窝见一枚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右乳腺)管内乳头状癌,部分发生浸润,送检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诊断:右乳浸润性小叶癌(T1N0M0,Ⅰ期).术后未行放化疗.1999年5月右胸壁切口处出现一无痛性质硬小结节,活检提示:乳腺癌复发.遂行放射治疗:平卧胸骨上窝下3 cm向下12 cm,侧卧位腋中线12 cm,两处切线野照射.  相似文献   

4.
王秋香  谷铁树 《河北医药》2012,34(5):797-799
患者,女,11岁,月经未来潮.左乳肿物1月余就诊.1月余前自行发现左乳约"鸡蛋"大小肿物,无疼痛、发烧,肿物无明显增大.查体:双乳不对称,左乳头无内陷,未见皮肤红肿及浅表静脉曲张,未见酒窝征及橘皮样变,无乳头溢液,左乳外下象限可触及约5 cm ×4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与胸肌无粘连.右乳未见异常.双侧腋窝及锁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乳腺超声检查:左乳腺体层内可见巨大实性低回声团,范围约9.0 cm ×9.4 cm ×2.0 cm,界尚清,外形不规整,内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内部可见血流信号.提示:左乳腺实性低回声(部分伴液化),性质待定.左侧乳腺钼靶(图1):左乳呈多量腺体型,左乳外下象限可见类圆形肿物,大小约4 cm×4 cm,边缘较清晰,密度欠均匀,内未见微钙化影.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男,38岁。因右侧腋窝处肿块2年并酸胀感曾多次就诊。均诊为淋巴结炎,给予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于1994-11在省某院穿刺做脱落细胞检查报告为男性副乳腺发育症,于1994-12-04来我院要求手术切除。查体:双侧乳腺对称,右腋窝前内侧有一肿块约3.0cm×3.0cm大小,质中,边界欠佳,活动度差,压之隐痛,酸胀感明显,腋窝等处皮肤正常,未见副乳头在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未见肿物有包膜、触之质软,术后病理结果示男性乳腺发育组织。例2,患者,男,18岁。较肥胖,因腹壁包块1年并隐痛,酸胀不适感于1998-04-06就诊于我院。查…  相似文献   

6.
副乳腺在乳腺发育畸形中较常见,但发生于副乳腺的癌很少见,现报告二例.病例1 女性,40岁,已婚.发现右腋下肿块一年,轻度触痛,直径约4cm,肿块与乳腺尾叶无关,右乳房亦未查及肿块.抗炎治疗无效后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见肿块4cm×4cm×3cm,周围附有软组织,肿块切面为灰白、灰黄色,与周围境界不清.镜检见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小部分仍为导管内癌,癌边缘可见乳腺小叶结构,且少数导管上皮呈实性增生及不典型增生.术后一周又行乳癌根治术,经详查未见癌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21岁。发现"左乳无痛性肿物1月余",似枣大小。曾于当地基层医院行"左乳肿物活检术",病理结果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为行进一步手术治疗,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查体:左乳肤色正常,未见浅表静脉扩张,无橘皮样改变;左乳内上象限距乳头约4.0 cm处可见一约2.0 cm纵斜形手术瘢痕,愈合可。深处可触及一大小约4.5 cm×4.0 cm的肿物,质韧,边界尚清,触痛,活动差,与胸壁粘连固定。右乳未扪及包块。双侧腋窝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行"左乳肿物扩大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胸大肌深层,色苍白,质脆,分界尚清,蒂部与肋骨粘连,沿肿物周围正常组织内完整切除肿物,约4.5 cm×4.0 cm,蒂部行电刀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52岁。因"左乳腺癌术后5年余,多周期化疗后20余天"入院。术前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心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故于2007-08-14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 cm×1.5 cm×1.4 cm),腋窝淋巴结1/19查见转移癌。免疫组化:ER(+)、PR(+)、c-erB-2(-)。2007年10月—2008年03月于当地医  相似文献   

9.
种瑞峰  郑敏 《中国医药》2011,6(10):1242-1242
患者女,45岁,因“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肿物2年余”于2010年4月17日入院。查体: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大小约5 cm×5 cm×4 cm肿物,质地偏软,无压痛,表面欠光滑,边界清楚,可推动,与皮肤无粘连。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乳外上象限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4.6 cm ×4.5 cm×3.7 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于局部麻醉下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报告为:(右乳腺)脂肪肉瘤。遂于全身麻醉下行右侧乳房单纯切除术,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病理示:(右乳腺)多形性脂肪肉瘤。免疫组化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 -2(-),vimentin(+),S-100(+)。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进行辅助放化疗,于2010年4月26日出院,随访至2011年8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0.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十分罕见。现对我科于1998-2005年治疗的2例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性,40岁,因发现右乳腺肿块2月就诊。查体:右乳腺外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约1.5cm×1cm×0.5cm大小,质硬,无压痛,活动度欠佳,与皮肤无粘连,挤压乳头无分泌物,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示右乳腺实性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3岁,2010年7月8日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多灶),乳头及皮肤未见特殊,腋窝淋巴结转移性癌(5/19)。免疫组化结果:雌激素(ER,-),孕激素(PR,-),P53蛋白(-),CerbB-2基因(+++),Ki-67基因(+:约50%~60%),雌激素调节蛋白  相似文献   

12.
张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40-1040
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半年前自发右乳腺触及一"玻璃球"大小肿物,近1个月增大约有"鸡蛋黄"大小,并于右腋下触及一"玻璃球"大小肿物。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距乳头4cm处触及5cm×3.5cm肿物,质硬,欠光滑,轻压痛,界限不清,活动度一般,未见乳头溢液及凹陷。右腋下触及2cm×2cm淋巴结。钼靶提示:双乳腺体丰富,呈片絮状影,右乳外上象限局部密度增浓,结构纠集,见数枚散在粗钙化。右腋下见一枚致密淋巴结。彩超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低回声肿块,约2.2cm×2cm×2cm,周边不规则,肿瘤内血供丰富。初诊为乳腺癌。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身高:162cm,体重:54kg,体表面积1.56m2,已绝经,无既往史,无肿瘤家族史.2012年3月2日因“发现左乳包块1d”就诊于武汉市人民医院,行乳腺彩超示:左乳1.2cm×1.8cm大小包块,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0.8cm ×0.5cm,考虑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2012年3月4日在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快速病检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左侧腋窝淋巴结1/7枚转移,免疫组化:ER(+),PR(+),Her2(+++),术后行左侧乳腺+左侧胸壁+左侧腋窝放疗2周期.后转入武汉市普爱医院行8周期FAC方案化疗,同时口服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化疗过程中出现Ⅱ度骨髓抑制,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2013年2月8日胸部增强CT发现同侧纵膈淋巴结肿大,考虑肿瘤转移所致,疗效评价为PD,更换(紫杉醇+曲妥珠单抗)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3岁,2010年7月8日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多灶),乳头及皮肤未见特殊,腋窝淋巴结转移性癌(5/19).免疫组化结果:雌激素(ER,-),孕激素(PR,-),P53蛋白(-),CerbB-2基因(+++),Ki-67基因(+:约50%~60%),雌激素调节蛋白(PS2,-).  相似文献   

15.
陈伟娜  高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96-1296
患者,女,28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年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左侧乳房上方有一肿物,约鸡蛋大小,1年以来,肿物明显生长.患者发现肿块时恰怀孕6个月,当时未对肿块进行手术.入院后体检:左侧乳腺上方皮肤未见明显异常,左乳上方可及一约6 cm ×5 cm×3 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较清,与胸大肌及皮肤无粘连,无压痛,挤压乳头有少量乳汁分泌,双侧腋窝、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对侧乳腺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病例]女,45岁.因发现右乳房包块半年入院.查体:右乳房内上象限靠近乳头处可触及一约1 cm×2 cm×4 cm大小条索状肿物,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界不清;行肿物穿刺活检为浸润性癌(分化好).行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2 cm × 3 cm大小孤立性结节.考虑为右下肺癌,不排除转移癌.  相似文献   

17.
[病例]女,45岁.因发现右乳房包块半年入院.查体:右乳房内上象限靠近乳头处可触及一约1 cm×2 cm×4 cm大小条索状肿物,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界不清;行肿物穿刺活检为浸润性癌(分化好).行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2 cm × 3 cm大小孤立性结节.考虑为右下肺癌,不排除转移癌.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44岁.患者于1997年1月9日无意中扪及右乳房一指头大小肿物,无疼痛,至某医院门诊就诊,行局部肿物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即于1997年3月21日在该院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予CMF(CTX、MTX、5-FU)方案化疗1疗程,后出院予FT-207口服,9月至某肿瘤医院复查CT示:肝左叶一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瘤.遂于9月18日入住本院.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可,面色黧黑,轻度腰背疼痛,偶觉上腹胀闷不适,纳差,睡眠一般,二便调.舌质暗红,苔微黄,脉细.体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咽部轻度充血,双扁桃体Ⅰ度肿大,右乳腺缺如,心肺腹体检未见阳性结果.入院后B超提示:肝左叶见一稍强回声,大小约2.0cm×2.3 cm,边界不清,拟诊转移癌.总胆红素26.2 μmol/L,直接胆红素8.3μmol/L,VCA-IgA阳性(1∶20),AFP阴性,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8岁。因左侧乳房发现无痛性包块1月入院。入院前经左乳穿刺细胞学检查示腺癌。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无异常,左乳外上象限触及一4cm×3cm包块,质硬,活动差,皮肤无桔皮样改变,无压痛,左腋窝可触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1枚。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一2cm×2cm包块,质硬,活动差,与皮肤无粘连,右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乳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慢隆乳病恶变。实验室及其它检查无异常。初步诊断为双侧乳癌。经积极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双侧乳癌改良式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导管浸润癌,腋窝1/8淋巴结有癌转移,右乳部分…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以右乳癌术后放化疗后1年余,肝、骨转移化疗后13 d入院。既往因"右乳癌"于2013年11月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物大小约2.3 cm×2 cm×1.5 cm,免疫组化: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