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1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的表达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7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c及CD1d的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结果SLE活动组病人CD1c+及CD1d+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5),CD4+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CD3+、CD8+细胞百分率正常,CD20+细胞数增高(P<0.01)。稳定期病人CD1c+及CD1d+细胞百分率正常,CD4+、CD8+、CD20+细胞百分率均正常。SLE患者CD1c+、CD1d+细胞阳性率与患者SLEDAI的评分有显著的相关性(r=0.68与r=0.66,P<0.01),与抗dsDNA抗体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36与r=0.41,P<0.05);SLE患者CD1c+细胞阳性率与抗磷脂抗体(ACA)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r=0.68,P<0.01),与血清C3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35,P<0.05)。经治疗后CD1c及CD1d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c与CD1d的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明显相关,CD1c、CD1d可能在SLE脂类抗原及核酸类抗原的递呈及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Bcl-2蛋白在秕生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双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31列SLE病人外周血T、B细胞和肾组织Bcl-2x蛋白表达。结果 活动期SLE病人CD3^+、CD4^+和CD8^+T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病人和正常对照组。CD19^+B细胞Bcl-2蛋白表达在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CD3^+T细胞Bcl-2蛋白表  相似文献   

3.
血清胱抑素C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功能检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功能检测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78例SLE患者(观察组)、6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乳胶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β2-微球蛋白(β2-MG),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肾小球滤过率(GFR)〉80mL/(min·1.73 m^2 )者血清CysC、BUN、SCr、β2-MG无显著差异;GFR40~80ml/(min·1.73 m^2 )者仅血清CysC明显升高(P〈0.01);GFR〈40ml/(min·1.73 m^2 )者血清CysC显著升高(P〈0.001),BUN、SCr、β2-MG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Cys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较BUN、SCr、β2-MG更敏感,可作为SLE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卵泡抑素样蛋白 1(follistatin-like protein 1,FSTL1)是新近发现的分泌型胞外糖蛋白,为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成员,参与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癌变等生物学过程[1]。多种类型的间质细胞,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滑膜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和前体脂肪细胞等均可分泌FSTL1[1, 2]。作为重要的糖化分泌蛋白,FSTL1已被证实在炎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神经颗粒素蛋白(Ng)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共检测72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g表达状态,依据RT—PCR电泳条带的灰度值或是否可见Western blot条带,将72例SLE患者分成病例研究组(53例)和病例对照组(19例),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结果病例研究组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较高的发生肾损害(P〈0.05)的危险性。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过度表达Ng提示疾病活动性较高,可能与肾损害和血液学异常相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浆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MCP-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脏器受累及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探讨检测血浆MCP-1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95例SLE患者血浆MCP-1水平,并与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血浆MCP-1水平在SLE患者为(849±289)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26±266)pg/ml(P<0.01);在SLE患者,血浆MCP-1水平在有狼疮肾炎(LN)者明显高于无LN患者(P<0.01),并发狼疮脑病的患者也明显高于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P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C  Mu R  Ren LM  Fan WQ  Ren CJ  Li ZG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39-1042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261例SLE患者,收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SLE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除外合并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肝功能异常、妊娠及外伤等可能影响D-二聚体水平的因素,261例SLE患者中入选205例,其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达69.3%(142/205).(2)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598,P=0.000),并与抗双链DNA抗体阳性、C反应蛋白(GRP)升高、补体C3、补体C4降低等有一定相关性.(3)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脏器损伤比例增加,狼疮性肾炎(58.5%比38.1%)、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率(18.3%比4.8%)明显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者.(4)伴有血栓形成的SLE患者均有D-二聚体水平升高,但不合并血栓形成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正常.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见于SLE活动期及有重要脏器损伤者,并不必然提示血栓形成.但是,伴发血栓形成的SLE患者均有D-二聚体升高.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性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及病程中的作用。方法测定33例SLE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的水平。对照组采用年龄、性别和卵巢周期与病例组1:1配对的原则。结果SLE整体组及活动组,PRL均显著升高(P<0.01),LH与T均显著降低(P<0.01)。FSH与LH,LH与PRL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或0.05)。FSH和T对SLE活动性评分的价值最大。结论SLE患者血清中LH与T降低与病情活动有关;对SLE活动评分最有价值的性激素为FSH和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趋化因子CXCL13表达,分析CXCL13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累的关系,探讨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血浆CXCL13水平,并与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趋化因子CXCLl3在SLE患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1±446)和(102±121) pg/ml,P<0.01].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LE患者较无相应器官受累的SLE患者有着较高水平的血浆CXCL13表达(P=0.038,0.026).另外,分析发现血浆CXCL13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585,P=0.001).结论 趋化因子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SLE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过程;CXCL13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 44(IFI44)基因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临床表现及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0例SLE患者,40例非SLE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0名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抽提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成eDNA,运用SYBRgreen dve 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和对照组的IFI44基因定量表达水平,并对其与各临床指标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及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SLE患者组的IFI44拷贝数26.8±5.3明显高于非SLE组7.4±2.7(P=0.0012)和健康对照组5.2±2.0(P=0.005);而非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SLE重度活动组患者IFI44表达量63.1±22.4明显高于非活动组9.2±1.8(P=0.000)和轻度活动组患者28.0±7.2(P=0.015).③SLE患者组的IFI44拷贝数与SLEDAI积分之间呈正相关(r=0.38,P=0.000),与尿蛋白定量(24 h)也呈正相关(r=0.42,P=0.000).结论 IFI44基因在SLE患者中有明显表达上调现象;检测IFI44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SLE患者病情活动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44 (IFI44) gene in the leukocytes of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and disease activity. Methods Mononuclear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from 100 SL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40 disease controls and 40 healthy donors (H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IFI44 was evaluated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Comparisons between groups were performed with ANOVA,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level of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SLE patients than disease controls and healthy donors (26.8±5.3, 7.4±2.7, 5.2±2.0,respectively) (P=0.0012, P=0.005), but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disease controls and healthy donors. Mild disease activity and the SLE patients with stable disease (63.1±22.4, 28.0±7.2, 9.2±1.8, respectively)and 24 hours urine protein level (r=0.42, P=0.000). Conclusion IFI44 is demonstrated to be highly expressed in SLE patients. The level of IFI44 may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biomarker for identifying SL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点,探讨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对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102例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以无血小板减少的140例SLE患者为对照,比较2组在器官受累、疾病活动度、骨髓象、免疫学特征及疗效方面的差别.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75例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在SLE确诊前后1年之间.血小板减少发生在SLE确诊前的患者中,血小板下降程度更为显著.有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脏器受累比例较高,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和肺,但2组在总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分组,16例患者巨核细胞减少,无巨核细胞减少的患者34例.巨核细胞减少组的患者无论在疾病活动度、脏器受损等临床特点方面与无巨核细胞减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的近期治疗效果也与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无相关性.结论 合并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容易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受损发生率与SLE病情活动程度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应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5例SLE患者血液系统受损占67.7%,单系血细胞减少占32.9%,两系及两系以上受损占34.8%。血液系统损害组中Anti-Sm和Anti—RNP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43.8%和64.8%,高于无血液系统损害组的26.0%和44.0%。单系红细胞减少组中Anti—RNP阳性率为69.0%高于无血液系统损害组的44.0%,而单系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组与无血液系统损害组Anti—RN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活动组49例,非活动组106例,SLE活动组中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为75.5%,非活动组为64.2%,活动组Anti-dsDNA、Anti—RNP、Anti-Sm抗体的阳性率高于非活动组,且多系血细胞受损比单系损害发生率高。结论血液系统是SLE易并发损害的器官,并与其病情活动有关。Anti-RNP可反映血液系统红系损害。  相似文献   

15.
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中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5例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并与狼疮活动程度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5例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2±0.18)ng/ml vs(0.34±0.10)ng/ml,P=0.0031];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一定程度相关性(r=0.73,P=0.018);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而与血清IgG、补体、蛋白尿、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发热等临床表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升高,与狼疮活动呈一定相关性,但不能准确反映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肌受累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肌受累病例的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共13例SLE心肌受累病例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 SLE心肌受累发生率0.52%,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7.7±5.8)%和(40.9 ±7.1)%(P=0.002),抗rRNP抗体与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显著相关(r=0.843,P=0.001).cTnI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相关(r=0.656,P=0.036).结论 SLE心肌受累仍属罕见病,预后较差,心脏超声可早期诊断并监测病情,激素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一些血清学指标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氧化应激状态及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并重点探讨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s)在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光光度法检测44例未绝经女性SLE患者和31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OPPs、同型半胱氨酸(Hey)、丙二醛(MDA)的浓度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检测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将SLE组分为病程≥5年与<5年组、活动组与非活动组,记录SLE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采用t检验.t'检验以及Pearson榆验.结果 SLE组AOPPs、Hey、MDA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OD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病程≥5年与<5年组、活动组与非活动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检查SLE组中有2例存在颈动脉斑块(CAP)(病程均>5年),而31名健康对照组均无CAP形成,且SLE组CIMT、baPWV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病程是否≥5年组中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应激指标(AOPPs、Hcy、MDA、SOD)与baPWV、CIMT有显著相关性(P<0.01);AOPPs浓度与Hcy、TC、TG、LDL呈显著正相关(P<0.01~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存在显著的氧化应激,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倾向;疾病病程、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AOPPs与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可作为一项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