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颌面部甲醛疼痛模型行为特征及中枢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动物清醒状态下颌面部注射5%甲醛对大鼠诱发的伤害性行为反应特征与中枢神经元c-fos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5%甲醛50μl右侧上唇区皮下注射)、对照组(0.9%生理盐水50μl右侧上唇区皮下注射)、冲动阻断组(1%Articain300μl右眶下区注射后10分钟再注射5%甲醛50μl)。观察注射后的伤害性行为反应———擦面反应和脑干c-fos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伤害性擦面反应,此行为反应呈典型的2个时相性:第一时相为注射后0~3min,经过一段平静期,12~42min为第二时相反应期;冲动阻断组仅有个别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对照组无明确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实验组在注射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及腹侧髓质(VLM)可见大量的c-fos表达。冲动阻断组,两侧Vc及VLMc-fos表达数量及范围明显少于实验组。对照组未见c-fos表达。结论:清醒大鼠甲醛注射法可作为颌面部疼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模型。甲醛作为颌面疼痛刺激剂引发出的疼痛行为反应———擦面反应及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可否作为疼痛程度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预先注射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面部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操作对照组(n=10)和福尔马林实验组(n=40)。福尔马林实验组大鼠在其左上唇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50斗l建立炎性痛模型,在注射福尔马林前1h预先腹腔注射容量均为15ml的米诺环素(45mg/kg)或生理盐水,以预先注射药物和成活时间不同(1或2h)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蛋白定量分析各组大鼠同侧Vc核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在面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大鼠Vc核内迅速出现C--fos表达增加,而且c-fos的表达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强。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预先腹腔注射米诺环素组c-fos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预先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可有效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诱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福尔马林疼痛动物模型,定量比较颌面部不同浓度福尔马林刺激后动物疼痛行为和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方法:第Ⅰ-Ⅳ组分别于大鼠右侧上唇皮下注射50μl5%、2.5%、1.5%福尔马林液和生理盐水;第V组右侧眶下注射1% Articaine 300μl,l0min后再于右侧上唇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50μl。记录比较注射后1h内动物疼痛行为,2h后的脑干切片c-fos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不同浓度福尔马林液刺激均可诱发典型的两个时相性的疼痛反应,5%福尔马林诱发更明显的疼痛行为,但并没有产生更多的擦面行为。脑干三叉神经脊索核c-fos表达量与福尔马林浓度高度相关。结论:擦面行为是颌面部福尔马林刺激引起的特异性疼痛行为,可反映伤害性刺激强度,但浓度宜低于2.5%(或2.5%)。中枢c-fos表达是外周伤害性刺激后神经元兴奋的标志,c-fos表达量可代表外周伤害性刺激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翘苷对牙周炎大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c-Fos信号通路及破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连翘苷低剂量组、连翘苷中剂量组、连翘苷高剂量组、维生素C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亚甲蓝染色检测大鼠牙槽骨吸收(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情况;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形态;TRAP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牙周组织p38 MAPK/c-Fo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周组织呈现上皮残缺、破裂,形态异常,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破骨细胞数目、TNF-α、IL-6水平、牙周组织p38 MAPK/c-Fos通路相关蛋白c-Fos表达、p-p38 MAPK/p38 MAPK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连翘苷低、中、高剂量组及维生素C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减轻,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破骨细胞数目、TNF-α、IL-6水平、牙周组织c-Fos蛋白表达、p-p38 MAPK/p38 MAPK降低,且连翘苷各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连翘苷高剂量组与维生素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翘苷可下调p38 MAPK/c-Fos信号通路,抑制牙周炎症及破骨细胞活化,减轻牙周组织损伤,改善牙周炎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翘苷对牙周炎大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c-Fos信号通路及破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连翘苷低剂量组、连翘苷中剂量组、连翘苷高剂量组、维生素C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亚甲蓝染色检测大鼠牙槽骨吸收(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情况;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形态;TRAP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牙周组织p38 MAPK/c-Fo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周组织呈现上皮残缺、破裂,形态异常,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破骨细胞数目、TNF-α、IL-6水平、牙周组织p38 MAPK/c-Fos通路相关蛋白c-Fos表达、p-p38 MAPK/p38 MAPK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连翘苷低、中、高剂量组及维生素C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减轻,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破骨细胞数目、TNF-α、IL-6水平、牙周组织c-Fos蛋白表达、p-p38 MAPK/p38 MAPK降低,且连翘苷各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连翘苷高剂量组与维生素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翘苷可下调p38 MAPK/c-Fos信号通路,抑制牙周炎症及破骨细胞活化,减轻牙周组织损伤,改善牙周炎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福尔马林致炎性鼠中枢三叉神经尾侧亚核(Sp5C)c-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体重200-250g健康SD大鼠,在左上唇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建立炎性痛模型。分别在注射后30,60,120,240,360min等时间点处死,每组6只。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同侧Sp5C核c-fos和GFAP表达的情况。结果:在面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fos阳性(fos-immunoreactivity,Fos-IR)神经元在注射后30分钟即可观察到,120分钟达到峰值,到360分钟观察结束仍有较高的表达。GFAP-IR在福尔马林注射后30分钟即有较高表达,60分钟达峰值后下降,240分钟即恢复到正常水平,二者分布区域相同。结论:在福尔马林致炎性痛模型中Sp5C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对炎性疼痛刺激的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对神经元的活动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滑膜成纤维细胞(synovial fibroblast,SF)合成炎性因子IL-1β、MMP3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大鼠SF,体外培养并鉴定,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与不同浓度LPS共培养、以SB203580预处理后与LPS共培养,24h后免疫化学染色、RT-PCR分别检测通路活化水平和炎性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LPS可刺激SF使IL-1β、MMP3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表达量随LPS浓度增高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5);且与LPS共培养后SF中p38 MAPK通路活化,阻断p38 MAPK后,炎性因子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LPS诱导SF高表达IL-1β、MMP3,p38 MAPK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前后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干预后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探讨p38MAPK在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及干预后的作用和NGF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实验对照组(NS组)和NGF治疗组(NGF组),动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3、5、7和14 d。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脑干做免疫组化测定及Nissl染色,取神经干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磷酸化p38MAPK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和染色深度均增加(P<0.05)。NGF干预后舌下神经核内磷酸化p38MAPK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和染色深度均明显减少(P<0.05)。Nissl染色显示,术后7、14 d NGF组损伤侧舌下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NS组。透射电镜观察NGF组神经干形态优于NS组。结论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受损神经元p38MAPK的活性增强;外源性NGF能抑制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引起的舌下神经核运动神经元p38MAPK的激活;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外源性NGF具有保护受损的舌下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牙髓炎造成中枢致敏时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part of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c-fos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牙髓炎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点Vc核c-fos蛋白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封药后12h至24h,Vc核c-fos阳性神经元表达数目显著增多。结论:Vc内c-fos蛋白的变化时程与牙髓炎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磷酸化p38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Ki-67在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p-p38MAPK对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2005年WHO关于牙源性肿瘤的分类标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38MAPK、uPA和Ki-67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KCOT)、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ur,AOT)及牙源性钙化囊性瘤(calcifying 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CCOT)(以上为肿瘤组)和5例牙胚(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 p-p38MAPK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6%(17/65),在肿瘤细胞胞质和胞核均可见着色;uPA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8%(51/65),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胞质着色;Ki-67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5%(62/65),为弥散的肿瘤细胞胞核着色.p-p38MAPK、uPA和Ki-67在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可能以正性调节的方式调控uPA从而促进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可能是肿瘤发生、侵袭和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提取DPSCs,将培养鉴定的DPSCs传代培养至第3~5代,用于以下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DPSCs)、矿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38 MAPK在LPS诱导牙龈成纤维细胞表达uPA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LPS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内p38 MAPK活性的影响;蛋白激酶活性实验SB203580地p38 MAPK活性的抑制作用;Northern blotting观察SB203580对LPS诱导uPA表达的影响。结果:LPS能够迅速地激活牙龈成纤维细胞内p38 MAPK的活性;SB203580能够有效地抑制牙龈成纤维细胞内的p38 MAPK的活性;经SB203580处理后,LPS对uPA的诱导作用受到显著的抑制。结论:LPS通过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诱导牙龈成纤维细胞表达uP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38丝裂原激活蛋白(MAPK)在压力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LF)合成炎症因子白介素(IL)-6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对HPLF预处理60min,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PLF受200kPa压力刺激后培养上清内IL-6蛋白水平,比较预处理组与对照组2之间IL-6含量的差异。结果加压后16和24h两时间点加力组均较对照组1IL-6表达量显著增高;而预处理组较对照组2IL-6表达量下降。结论p38MAPK是机械压力诱导HPLF产生IL-6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小胶质细胞在口腔癌性疼痛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0~300 g),采用舌黏膜下注射Walker 256细胞悬液,制备舌肿瘤疼痛模型。实验一,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0),即对照组(Sham组)和肿瘤组(Tumor组)。观察肿瘤生长,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缩头反应阈值(HWMT)观察口面部机械痛行为,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实验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即对照+空白组(Sham+Veh组)、对照+抑制剂组(Sham+Mino组)、肿瘤+空白组(Tumor+Veh组)、肿瘤+抑制剂组(Tumor+Mino组)。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利用qRT-PCR检测Vc中Iba-1、IL-6、IL-1β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HWMT,观察大鼠口面部机械痛行为变化。采用SPSS 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Sham组相比,随着肿瘤不断增长,Tumor组于第5天时开始出现口面部机械痛(P<0.05),Vc小胶质细胞显著增殖、活化,直至第10天仍处于口面部机械痛敏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给予米诺环素后,与Tumor+Veh组相比,Tumor+Mino组大鼠的Vc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显著受到抑制,Iba-1、IL-6、IL-1β及TNF-α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HWMT显著升高(P<0.05),机械痛敏显著减轻。结论 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参与口面部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可显著减轻口面部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检测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人口腔鳞癌细胞KBV200多药耐药的作用,并探讨其与ROS-MAPK通路的关系。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HA对KB、KBV200细胞增殖的影响,顺铂(cisplatin,DDP)、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阿霉素(adriamycin,ADM)、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对KB、KBV20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加入DHA后的变化;分别联合ROS诱导剂3-AT、ERK抑制剂UO126、JNK抑制剂SP600125、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观察干预前、后的逆转差异。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ROS的荧光强度,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KB细胞相比,KBV200细胞对VCR、VP-16、ADM药物的耐药性显著提高(P<0.05),10、20、30 μg/mL DHA作用后,KBV200细胞对VCR、VP-16、ADM的IC50显著降低,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KB组细胞相比,KBV200组细胞ROS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DHA处理后,ROS荧光强度显著增高,VCR、VP-16、ADM IC50 显著降低(P<0.05),与ROS促进剂效果一致。与KB细胞相比,KBV200细胞p-ERK/ERK、p-JNK/JNK、p-p38MAPK/p38MAPK水平显著升高(P<0.05);DHA处理后,p-ERK/ERK、p-JNK/JNK、p-p38MAPK/p38MAPK水平显著降低,VCR、VP-16、ADM IC50 显著增高(P<0.05);加入ERK抑制剂UO126、JNK抑制剂SP600125、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后,KBV200细胞VCR、VP-16、ADM IC50 进一步降低。结论 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促进ROS生成、抑制MAPK通路而逆转KBV2001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索拉菲尼对人口腔癌TCA811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浓度(2.5、5、10、20 μg/ml)索拉菲尼干预人口腔癌TCA8113细胞48 h后,以MTT法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拉菲尼对p38MAPK活化的影响;为检测p38MAPK在索拉菲尼抗TCA8113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先以10 μmol/L SB203580(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TCA8113细胞30 min,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索拉菲尼继续培养48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索拉菲尼能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其抗增殖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索拉菲尼还可明显增强p38MAPK的活化,而SB203580可显著缓解索拉菲尼诱导的TCA8113细胞活力下降.结论:索拉菲尼可抑制人口腔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p38MAPK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对牙髓卟啉单胞菌内毒素(LPS)诱导成骨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和IL-6 mRNA的影响,探讨根尖周病变牙槽骨吸收的可能病理机制。方法成骨细胞MG-63经PD98059和SB203580预处理1 h后,加入牙髓卟啉单胞菌LPS作用6 h,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1β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D98059预处理后,牙髓卟啉单胞菌LPS诱导MG-63表达IL-1β mRNA的水平下降。SB203580预处理后,牙髓卟啉单胞菌LPS诱导MG-63表达IL-1β mRNA和IL-6 mRNA水平均下降。结论牙髓卟啉单胞菌LPS诱导MG-63细胞表达IL-1β mRNA依赖ERK1/2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表达IL-6 mRNA依赖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