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盖延红  陈伟  徐丹  张美华 《中国医药》2013,8(9):1206-120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ACS 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以同期到我院的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血清BNP浓度,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舒张末期容积.结果 ACS组(AMI组和UAP组)的血清BNP浓度[(391±136) ng/L,(267±80) ng/L]均明显高于SAP组[(36±21)ng/L]和对照组[(33±1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ACS组的BNP水平[(277±160) ng/L]高于SAP组[(74±3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 ①血清BNP浓度在ACS患者中升高.②ACS患者BNP浓度的升高除了与心脏大小和射血分数相关外,也可能与缺血损伤造成的急性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声学密度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贵明  周旻  黄灿亮  万征  杜鑫  袁文利 《天津医药》2007,35(11):829-83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CIBS)的差异,评价其对预测冠状动脉(冠脉)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00例受试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3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27例(SAP组)以及对照组10例,其中AMI组与UAP组合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用二维超声检测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测量各组颈动脉斑块CIBS.结果AMI组(83.33%)、UAP组(82.22%)和SAP组(62.96%)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CIBS显著低于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IBS≤-8.2 dB时预测ACS的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1%;AMI组、UAP组和SAP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颈动脉斑块CIBS明显低于SAP患者,用声学密度测定颈动脉斑块CIBS有望成为无创性预测ACS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 入选309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住院的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3例.选取同期因胸闷等症状就诊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132例)、双支病变(115例)、三支病变组(62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分值不同分为Gensini评分<20分组(68例),Gensini评分20~ 40分组(128例),Gensini评分>40分组(1 13例).对于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0.0(54.6,226.7) ng/L比18.0(14.0,28.6) ng/L] (P<0.0l).血浆BNP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3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269±197) ng/L比(159 ±88)、(82 ±54) ng/L](均P<0.01);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40分组明显高于20 ~ 40分组及<20分组[(214±126)ng/L比(122 ±80)、(88±56) ng/L](均P<0.01).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34,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徐伟丽  曹磊 《中国医药》2013,8(9):1214-1215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182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各91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加用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超声心电图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和心搏出量(CO);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记录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患者LVESD、LVEDD、hs-CRP、BNP、cTn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52±4)mm比(58±6)mm,(32±5)mm比(45±7)mm,(11.8±2.5) mg/L比(20.7±3.1) mg/L,(203±44) ng/L比(411±52) ng/L,(585±66) ng/L比(889±95)ng/L,均P<0.01],并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分别为(56±5)mm,(42±6) mm,(15.7±2.8) mg/L,(277±34) ng/L,(713±82) ng/L,P<0.05或P<0.01];LVEF、SV和CO则明显高于治疗前[(52±7)%比(40±6)%,(56±8)ml比(38±5)ml,(5.6±0.7) L/min比(4.1±0.6) L/min,均P<0.01],并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分别为(46±7)%,(42±7)ml,(4.6±0.6)L/min,P<0.05或P<0.01].曲美他嗪组临床总有效率80.2% (73/9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2.5%[72.5% (66/91)(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曲美他嗪对CHF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BNP水平,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统计分析CHD不同组别的BNP水平变化及其与Gensini评分系统的相关性。结果 BNP浓度在AMI组为(1278.2±1759.2)pg/ml,UAP组(272.4±352.8)pg/mL,SAP组(71.6±97.5)pg/mL,对照组(40.2±61.1)pg/mL,对照组和SAP组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BN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5)。不同Gensini积分组之间血浆BNP浓度水平也呈上升趋势,且三组间血清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水平与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UA)与肌钙蛋白T(cTnT)的相互关系.方法 8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健康体验正常者30例.分别检测血清UA和cTnT.结果 AMI组和UAP组的血清UA和cTn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AMI组又显著高于UAP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UA和cTnT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UA和cTnT浓度变化与病情相一致,且血清UA与cTn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一氧化氮(NO)与冠心病(CHD)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7月于我院分别测定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和32名健康对照者的oxLDL、oxLDL-Ab、NO水平,比较各组中上述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 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包括AMI组和UAP组)的oxLDL、oxLDL-Ab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O在SAP、UAP、AMI患者中含量降低,尤以AMI最为显著,各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中oxLDL、oxLDL-Ab水平与NO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浆oxLDL、oxLDL-Ab、NO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梁洁  孙尧 《河北医药》2009,31(3):273-27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方法(1)按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危险性分层将102例UAP患者分为低、中、高3个危险组;(2)测定102例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及46例对照者的血清Hcy和hs-CRP的含量,分别比较其在3组中的差异。结果(1)UAP组血清Hcy[(21±9)ng/L]、[hs-CRP(12.2±7.3)mg/L]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P〈0.01);(2)UAP患者低、中、高危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7±6)ng/L、(21±8)ng/L、(25±10)ng/L,后2组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AP患者低、中、高危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为(9±5)mg/L、(12±7)mg/L、(16±8)mg/L,后2组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危险度分层的升高而升高,可作为UAP患者危险度分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 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按照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选择26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hs-CRP及BNP浓度.结果 AMI、UAP、SAP组血浆hs-CRP及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组hs-CRP及BN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三支病变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双支、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完全闭塞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中度、高度狭窄组(P<0.01),高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P<0.01).结论 hs-CRP、BNP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193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并与104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血清Lp(a)、Fg、DD水平.结果:血清Lp(a)、DD水平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水平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p(a)水平在UAP组和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FS水平在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AP组、UAP和SAP组(P<0.01);DD水平在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高于UAP和SAP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DD、HDL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Lp(a)、Fg、DD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工作中冠心病的预测和评估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1例冠心病患者组(冠心病组)及77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 Hcy、hs-CRP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应用循环酶法检测Hcy,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冠心病组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分析各亚组Hcy、hs-CRP水平差异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9)μmol/L比(9±6)μmol/L,(15.1±1.4)mg/L比(1.0±0.9)mg/L](P<0.05)。冠心病各亚组比较:AMI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UAP组[(24±8)μmol/L比(16±5)、(19±6)μmol/L,(23.7±5.9)mg/L比(4.0±3.0)、(15.4±3.2)mg/L](P<0.05)。 UAP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19±6)μmol/L 比(16±5)μmol/L,(15.4±3.2) mg/L 比(4.0±3.0) mg/L](P <0.05)。结论血清Hcy及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相一致,检测血清Hcy及hs-CRP水平可以判断冠心病病情,对于指导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 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心绞痛入院后及经正规治疗心绞痛缓解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81例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及经过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时的hs-CRP水平。并与同时期在门诊体检者中选取的健康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hs-CRP水平:正常对照组(2.74±0.76)ms/L;稳定型心绞痛组(4.06±0.92)ms/L;治疗前组(7.64±2.03)ms/L;治疗后组(5.41±1.39)ms/L。治疗前组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hs-CRP和UAP的发生有关系,所有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心绞痛发作时更是显著升高,hs-CRP可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吴达党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784-1786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联合检测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BNP,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与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与hs-CRP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hs-CRP与BNP两者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BNP和hs-CRP浓度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病变程度相关,对判断CHD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应用美国BIO-RAD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Bio-Plex细胞因子检测仪器系统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MMP-9、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hs-CRP、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3种细胞因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TNF-α、CRP及 MMP-9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38例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的血清hs-CRP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和UAP组,UAP组高于SAP组。AMI组CK、CK—MB水平显著高于UAP、SAP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病情发展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按比例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门诊体检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照。检测血清hsCRP、U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sCRP、UA心肌梗死组为(34.67±12.18) mg/L、(412.46±68.93)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17.21±8.39) mg/L、(274.19±46.62)μmol/L,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25±1.40) mg/L、(297.41±37.43)μmol/L,健康组为(4.96±1.24)mg/L、(279.64±34.78)μmol/L,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hsCRP、UA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与UA间存在正相关(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无相关性(P>0.05);不同预后心肌梗死患者hsCRP与UA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UA明显升高,与病情发展相关性,高水平的hsCRP、UA常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