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利用MRI技术研究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超急性期(6 h内)及急性期影像动态演变规律。方法 10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模型,分别于MCAO后0.5、2、6、12和24 h行大鼠脑部冠状位磁共振T_1WI、T_2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别测量T_2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缺血区异常信号体积、ADC值和相对ADC值(rADC),并进行分析。结果随缺血时间延长,DWI及T_2WI异常高信号体积持续增大。0.5、2、6、12和24 h各时间点ADC图像显示的脑缺血体积明显大于T_2WI(P<0.01)。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的ADC值均较对侧脑组织明显减低(P<0.01)。随缺血时间延长,缺血中心区、边缘区和外周区的rADC值均呈不同程度减低。缺血中心区MCAO后2、6、12和24 h的rADC值明显低于0.5 h(P<0.01);缺血边缘区MCAO后2、6、12和24 h的rADC值明显低于0.5 h(P<0.01),6 h的rADC值明显低于2 h(P<0.05),12和24 h的rADC值明显低于2 h(P<0.01),24 h的rADC值明显低于6 h(P<0.05)。结论大鼠超急性期脑缺血病变进展迅速,急性期脑缺血进展减慢,DW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神经生长因子(NGF)防治缺血性脑损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健康成年家犬25只,随机分为治疗组20只,对照组5只,均行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制备,栓塞后30 min,治疗组给予NGF,并于MCAO后6、24 h,7 d及3个月时分别取材。各组均在MCAO前后行DWI检查,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治疗组犬各时间段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相对较轻;对照组犬相应症状较重。治疗组24 h、7 d和3个月平均扩散系数(ADC)值下降幅度较小,回升时间较早;对照组相同时间点ADC值下降幅度较大,回升时间也较延后(P<0.01)。结论经NGF治疗的犬脑梗死模型在不同时间段的临床表现及DWI的信号强度较对照组轻;可根据DWI图像及ADC值进行NGF的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和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及ADC值与脑内代谢物质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行头部MR平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梗死灶中心区、周边区、外围正常区及梗死灶中心区对侧镜像区(以下简称镜像区)的ADC值;行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测定上述各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肌酸及乳酸的含量.并进行ADC值与NAA、胆碱、乳酸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与镜像区比较,梗死灶中心区的ADC值降低最明显,其次是周围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围正常区ADC值无明显变化.②与镜像区比较,梗死灶中心区的NAA含量降低、乳酸含鼍升高均为最明显;外围正常区的NAA和乳酸无明显变化;梗死周围区、外围正常区、镜像区的胆碱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梗死中心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的ADC值与NAA含量呈正相关(rs=0.196,P=0.027),与乳酸旱负相关(rs=-0.381,P=0.000),与胆碱无相关性(rs=0.088,P=0.326).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中心区和周围区的ADC值、NAA、胆碱和乳酸的含量出现变化;ADC值的变化与NAA、乳酸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兔脑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I/R)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 将制作成功的兔MCAOI/R模型58只,随机分为永久性缺血组30只(再分为缺血1、3、6、12、24、48 h组,每组5只)和缺血再灌注组28只(再分为缺血再灌注0、2、5、11、23、47 h组,每组分别为5、5、4、5、4只);另取10只动物行假手术分别作为缺血组(5只)及再灌注组(5只)的对照组;观察不同时间DWI像上高信号区范围变化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演变特点.结果 各组于缺血1 h均见到DWI像上明显的高信号,并伴ADC值的下降.缺血组不同缺血时间点各组平均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缺血1 h比,各缺血时间点DWI像上的高信号区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24 h后趋于稳定.再灌注组与再灌注前(缺血1 h)相比,再灌注2、5 h组均表现为DWI像上高信号区范围的缩小及ADC值升高;再灌注11h组表现为高信号范围的增大并ADC值升高;再灌注23、47 h组表现为高信号范围的增大而ADC值出现较明显的下降.结论 急性脑缺血后DWI像高信号区及ADC值的下降经早期再灌注后可明显改善,但持续的再灌注可能导致ADC值的再次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性别因素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雌性组和雄性组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单侧栓塞模型,再灌注24 h断头取脑行TTC染色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手术过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两组梗死前、栓塞后即时、再灌注24 h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值。结果再灌注24 h时,雌性组与雄性组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8.4±3.3)%、(42.0±2.9)%,P<0.05。梗死前雌性组与雄性组脑血流基础值分别为(153±19)、(211±23)pu,P<0.05;栓塞后即时雌性组与雄性组脑血流值分别为(47±2)、(77±20)pu,P<0.05,与梗死前比较,雌性组与雄性组血流值分别减少(67±3)%、(62±11)%,P>0.05;再灌注24 h雌性组与雄性组脑血流值分别为(158±4)、(103±10)pu,P<0.05,分别恢复为基础值的(103±10)%、(90±13)%,P>0.05。结论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较小,其机制可能与雌性大鼠基础脑血流值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兔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与磁共振弥散成像(MRI-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在诊断脑梗死及监测脑梗死动态变化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兔大脑中动脉缺血及再灌注(MCAO/R)模型58只,随机分为永久缺血组和再灌注组。其中永久性缺血组分为缺血1、3、6、12、24、48 h组,每组5只;再灌注组缺血1 h拔线再通后分为再灌注0 h(5只)、2 h(5只)、5 h(5只)、11 h(4只)、23 h(5只)和47 h(4只)组。另取10只动物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兔脑缺血和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进行MRI-DWI,测量ADC值;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1 h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缺血12 h和再灌注11 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再灌注组表达程度低于缺血组,再灌注后23~47 h表达再次上调。在不同的缺血时间点,各组平均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缺血组缺血1 h均可显示DWI上明显高信号并伴有ADC值的下降,至缺血6 h时ADC值最低。再灌注5 h ADC降到最低。再灌注23~47 h,ADC值出现再次下降,与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表达再次上调相对应。结论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DC值的变化对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脑组织NSE和S-100蛋白的表达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可重复性局灶大鼠脑缺血模型,研究头低位预置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24h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染色测量梗死范围;HE染色对梗死周边区损伤神经元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术后24h,头低位(H)组、药物(D)组与对照(N)组相比,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梗死周边区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而H组和D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头低位预置对随后的脑缺血产生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 motion,IVIM)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及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IVIM扫描。所得数据经过后处理得到标准弥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standard ADC)、慢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slow ADC)、快弥散系数(fast 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fast ADC)。分别测量TIA组及对照组两侧大脑半球的standard ADC值、slow ADC值及fast 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TIA患者随访MRI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DWI序列显示进展为新发脑梗死。与对照组比较,TIA组fast ADC值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ndard ADC值、slow 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VIM成像能够反映弥散信息及局部脑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变化,有望为TIA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浙江省景宁县人民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前列腺癌患者22例作为前列腺癌组,同期经手术证实前列腺增生患者22例作为前列腺增生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DWI扫描,观察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的DWI和ADC图像,比较前列腺癌组未受侵犯前列腺组织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ADC值、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ADC值。结果前列腺癌组的年龄和对照组的年龄比较没有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癌的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像呈现为低信号;DWI组肌纤维增生的DWI和ADC图像均表现为不均质的稍低信号,腺体增生的DWI和ADC图像均表现为不均质的高信号。前列腺癌组未受癌组织侵犯的外周带ADC值、腺体增生ADC值、间质增生ADC值和DWI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DWI组(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央带腺体增生ADC值(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DWI组中央带肌纤维增生ADC值(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未受侵犯前列腺组织的ADC值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的ADC值之间没有差异,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的ADC值,DWI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考虑脑梗死并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为单侧脑梗死病人行DTI检查,共48例。重建ADVAV图、FA图及DTT图,测定脑梗死区及健侧相应部位脑组织的ADVAV值和FA值,对锥体束受累病人,测量双侧大脑脚、脑桥的ADVAV值和FA值测量。结果脑梗死后脑组织ADVAV值、FA值随病理生理演变呈一定规律性变化,在慢性期锥体束受累病例显示远离病变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ADVAV变性则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MRI及DWI相比DTI可清晰显示梗死灶与白质纤维束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受累程度。结论 DTI结合常规MRI及DWI对梗死灶的解剖定位更准确,ADVAV值与FA值联合应用有助于对脑梗死进行更精确的临床分期,DTI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磁共振 (DWI)在脑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以急性期脑梗死 3 6例为研究对象 ,在平均发病 71h进行摄影。分别进行T1WI、T2 WI、FLAIR影像以及应用EPI法进行DWI摄影。结果 在发病 2 4h内摄影的病例中 ( 10例 ) ,T1WI检出病灶 2例 ,T2 WI检出病灶 4例 ,FLAIR法检出病灶 6例 ,而DWI法则检出全部病灶。另外 ,在 14例多发性脑梗死中 12例以及PVH高度的 10例中 ,用通常的方法确定原发病灶困难 ,而在DWI则清楚地显示。结论 MR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有较高的准确性 ,不仅有利于超急性期的诊断 ,在确定原发病灶上亦具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功能弥散成像(DWI)对早期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脏病变,对其早期阶段(给药后1-14周)的弥漫性改变进行动态磁共振常规形态学成像(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常规MR增强扫描)和DWI,并作组织学检查,与正常大鼠比较。结果两组大鼠肝脏的常规形态MR相比无明显差异,而DWI显示了实验组大鼠肝脏早期肝硬化的不均质性改变,表现为相应肝叶的片状信号增高。正常组各周间肝实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无明显差异;实验组自第5周ADC值开始下降。当悌度因子(b)为300 s/mm2时,正常组与实验组间以及实验组第10周与第1周和第9周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600 s/mm2和1 000 s/mm2时,自第6周正常组与实验组间以及实验组第6周与第1周和第5周间ADC值变化显示出明显差异(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1-4周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是以肝细胞肿胀为主,为肝炎阶段,5-8周则属于以肝实质内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肝纤维化阶段,9-14周已进展为肝硬化阶段,实质内有许多纤维分割不完整或完整的增生性结节形成。结论MR功能弥散成像较形态结构影像能更早的反映肝脏弥漫性病变,动态ADC值的测定有助于肝脏早期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病变进展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MR I)扩散加权成像(DW I)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的影像评估及指导价值。方法搜集30例行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于术前24~48 h、术后24~48 h、14~16 d及30~32 d(二次TACE术前)行MR I平扫、增强及DW I扫描,b值选300、600及800 s/mm2,比较不同时间段瘤区组织的平均表现扩散示数(ADC)值的变化并观察同期肿瘤MR I信号变化。结果术后各组肝癌组织的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4~16 d病变ADC值最高,是肿瘤细胞液化、坏死高峰期。术后30~32 d ADC值下降,与二次TACE对比,肿瘤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二次TACE发现病变18处,MR I平扫及增强诊断相符率85.7%。DW I诊断相符率94.7%。不同b值图像分析,b值选600 s/mm2时,图像较清晰,病变敏感性高。结论核磁功能成像DW I对肝癌TACE术后肿瘤细胞残存、复发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可有效评估肝癌TACE术后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70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 30 min组、MCAO30 min再灌注30 min组、MCAO 30 min再灌注60 min、MCAO 60 min组、MCAO 60 min再灌注30 min和MCAO 60 min再灌注60 min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检测相对ADC(relative ADC,rADC),用红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缺血Ⅸ面积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检测AQP4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DWI末见异常信号,其他MCAO 30 min组、MCAO 60 min组、MCAO 30 min再灌注30 min组、MCAO 30 min再灌注60 min、MCAO 60 min再灌注30 min和MCAO 60 min再灌注60 min组DWI高信号病灶范围由小扩大,随后逐渐缩小,缺血面积旱相同改变.MCAO 30 min组和MCAO60 min组AQP4表达毋显著上调,再灌注后各组AQP4表达显著下降,与MCAO 30 min组和MCAO60 min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均<0.05),rAOC与AQP4表达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脑绀织AQP4表达与ADC变化密切相关,DWI可间接反映AQP4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弥散成像 (DWI)、血流灌注成像 (PWI)、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 16例TIA患者的颈内动脉系统在发病后 1~ 6h行DWI、PWI、常规MRI及MRA检查 ,并对其中 1例于病后第 2天和第 3天复查MRI、MRA。其余 15例于病后 3~ 8d复查MRI和MRA或CT检查 1次。结果 在发病1~ 6h内行MRI检查的 16例中 ,CT及T1、T2 加权像均未见异常 ;MRA发现一侧颈内动脉闭塞者 2例 ,其前后交通动脉均开放 ;1例DWI正常而PWI显示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血流量下降 ,3h后症状体征消失 ,次日MRA示颈内动脉再通 ;另 1例DWI、PWI未见异常。这 2例均在 2~ 3d后因血管再闭塞或侧支循环闭塞而出现梗死灶。DWI异常的 5例 ,PWI、MRI及MRA却未见异常 ,症状缓解后复查MRI,在DWI异常的部位发现梗死灶。 9例临床表现为TIA的患者 ,其DWI、PWI、MRI及MRA未发现异常 ,以后复查MRI或CT也未发现异常。结论 DWI、PWI及MRA对颈内动脉系统TIA的诊断和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56例发病时间1~72 h(其中20例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6 h;36例为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7~72 h)的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PWI和DW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患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