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方琼  刘明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79+183-179,183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并发症和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对91例确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1例患儿均有发热(100%),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65例(71.4%);该组病例并发肝功能损害72例(79.1%);并发支气管肺炎42例(46.2%);并发心肌损害20例(22.0%);并发脑炎2例(2.2%);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2.2%),91例患儿中,治愈75例,好转15例,死亡1例。结论:不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预后良好,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者应积极治疗并发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根据临床表现及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给予早期确诊并积极治疗并发症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的分析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2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都以发热持续时间长、肝脾肿大程度重、多伴有3系以上功能受损为突出表现。结论持续发热时间长、肝脾肿大程度重、多伴有3系以上功能受损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重点,同时应注意变异淋巴细胞及血清嗜异凝集反应,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及时应用α-干扰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其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MP感染常伴多脏器损害,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其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伴肝功能损害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7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各年龄组肝损害发生情况;再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否超过50 U/L,比较有肝损害与无肝损害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的区别。结果 不同年龄组的肝损害发生情况不同,7~13岁组肝损害发生率高于1~3岁组(P<0.05);肝损害组脾脏肿大、异形淋巴细胞异常的比例高于无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7~13岁患儿发生肝损害可能性较大,且合并肝损害患儿多有脾肿大和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黎金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24-1325
目的:提高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6年9月我科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咽峡炎(100%)、肝大(77.8%)、脾大(44.6%),颈淋巴结大(88.9%)、异常淋巴细胞等于或超过10%(100%)。合并症中肝功能损害最常见,肝功能异常66.7%,肝功能损害以酶学改变为主。早期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结论:对婴幼儿出现持续发热伴化脓性扁桃体炎且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尤其肝功能损害应注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发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及治愈率。方法综合分析了30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结果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尚有淋巴结肿大、咽痛、肝脾肿大、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及其他脏器并发症等。②合并其他脏器改变总结与分析结果合并脑膜炎1例,急性咽炎22例,支气管肺炎5例,肾脏改变致肾小球肾炎2例,其中早期眼睑浮肿者30例,肝功转氨酶改变者20例,淋巴结肿大者28例,肝肿大者20例,脾肿大者28例,查出EB病毒抗体者15例。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多可获得诊断,对于治疗首选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其次根据累及脏器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入院前误诊入院后确认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15例患儿进行误诊情况分析。结果:15例患儿均有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症状,早期异常淋巴细胞出现率低,心肌、肝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及时的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特征,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儿出现发热,咽,扁桃体炎和淋巴结肿大的典型临床三连征,占全部病例的43.4%;并发症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其次为肺炎,心肌损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也有部分患儿表现为双眼睑水肿,变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10%见于83.8%病例。是诊断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便有效的筛查手段,但其增高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无关。EBV-VCA-IgM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指标之一。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各异,病后应注意随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计数,血清EBV-VCA-IgM,肝功,心肌酶等检查,提高对本病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大都良好。  相似文献   

9.
袁江  李宝冬  周耀铃 《首都医药》2007,14(18):20-20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5例EB病毒IgM抗体为阳性;嗜异凝集素抗体阳性30例(66.67%);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在>10!例(46.67%),支原体抗体阳性4例(8.89%)。并发脑炎、肝功损害、肺炎、肾炎、心肌损害共17例(37.78%),经治疗均痊愈,未遗留后遗症。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上易引起多器官系统的损伤,及早诊治,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21例患儿中发热19例、咽峡炎20例、淋巴结肿大21例、肝脏肿大16例、脾脏肿大9例、眼睑水肿11例、鼻塞5例、皮疹12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18例 (86%),异形淋巴细胞检查>10%者18例 (86%),EBV-IgM检测阳性19例 (90%).肝功能异常11例,心电图异常4例,胸片检查异常2例,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阳性者共5例,隐血2例.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及EBV-IgM检查具有特异性,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阿昔洛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83-85
目的观察古拉定联合易善复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损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古拉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9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古拉定联合易善复对改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戴绚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4):279-280
目的:了解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4月间36例临床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为发病高峰,36例患儿均有发热,伴咽峡炎、咽部分泌物31例(86.1%),淋巴结肿大24例(66.7%),肝肿大12例(33.3%),肝脾均肿大8例(22.2%),皮疹8例(22.2%);外周血常规发现异型细胞33例(91.6%);EBV-IgM检测均为阳性;给予抗病毒治疗,3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一定季节性和传染性,临床表现多样,EBV-IgM检测阳性是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治.方法 对1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均出现发热,均伴淋巴结肿大,伴咽痛10例(76.9%);扁桃体肿大9例(9.2%);皮疹6例(46.1%);肝、脾肿大8例(61.5%),以脾大居多;白细胞总数>10×109/L11例(84.6%),发现异型淋巴细胞>10%者11例(84.6%),肝功能异常6例(46.2%),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10例(76.9%),EB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1例(84.6%).结论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喉炎,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异型淋巴增高>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阿糖腺苷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治疗的5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阿糖腺苷,对照组用阿昔洛韦,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阿糖腺苷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平均住院日缩短,费用减低,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少,可在疾病早期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肝脾功能损害、循环及泌尿系统损害的程度与例数也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低年龄段的患者中,其增生的异性淋巴细胞所占比例较低,但3个不同年龄段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累及多种器官系统,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眼睑水肿、免疫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等。且一部分并发症与患者细胞免疫状况及其发病相关,同时具有较高病死率,需要临床对其予以高度重视,避免对疾病转归与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6,(1):97-99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患儿的整个治疗过程,围绕抗菌药物的遴选及肝损害的治疗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患儿的治疗过程顺利,抗感染治疗疗效较为显著,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师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提出合理化的用药建议,保障了患儿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9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使临床诊断水平得以提高。方法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探究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IM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咳嗽、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总数升高,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或总数超过1×109/L;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阳性;患儿经常规及相应处理治疗均治愈。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复杂多样,部分患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多种多样,通过提高对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方法更昔洛韦5mg/kg/次,q12h,ivgtt,疗程5d。结果 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经治疗,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结论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其中有65例患者获得痊愈,7例患者获得显著恢复效果,6例患者获得有效恢复效果,其总有效率为97.5%。结论 相关的医护人员应该足够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具备的临床特征进行重视,这样的话则可以及时的对该病进行诊断,有效提升诊断率,并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热,咳嗽,咽痛,皮疹,淋巴结、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症状及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不同比例的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能异常及合并MP—Ab阳性是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更昔洛韦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EB病毒感染危害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予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