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病人的营养水平及肺功能。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6例老年COPD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比较不同营养水平病人各项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576例COPD病人中营养正常312例(54. 17%),有营养不良风险192例(33. 33%),营养不良72例(12. 50%)。随着住院COPD病人年龄的增加,其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营养正常组握力、体质量指数、小腿围、上臀围均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P0. 05),营养不良风险组上述指标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0. 05)。营养正常组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P0. 05),营养不良风险组上述指标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0. 05)。营养正常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均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P0. 05),营养不良风险组的上述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0. 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COPD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不断增高,对其正常生理储备和肺功能产生影响,应当重视对老年住院COPD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条件相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生活质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大,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条件相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生活质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大,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营养水平与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微型营养评定法进行营养状况评定,分为营养不良组(n=20)、营养不良危险组(n=47)和营养良好组(n=74)。比较3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和氧代谢情况。结果3组酸碱度(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F)、大通气功能(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氧分压(Pa O_2)、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血氧饱和度(Sa O_2)、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_2)、氧合指数(Ca O_2)、氧摄取率(ERO_2)、摄氧率(VO_2)均显著优于营养不良危险组和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危险组均显著优于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氧利用率与其营养状况均存在相关性,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能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294例),和单纯COPD组(234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定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水平。结果:与单纯COPD组相比,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患者的血清CA125较单纯COPD组显著升高(P0.05);而其它肺瘤标志物(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血清骨胶素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可能被用于判断COPD是否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一个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营养疗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营养疗法,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隔日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和脂肪乳;对照组仅实施基础治疗。20d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血清前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和血清清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及pH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前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和血清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营养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能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增加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营养状态,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我院16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进行筛查分组,比较其体质量指数、生化指标、血气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营养不良组97例(57.7%),较营养良好组比例(42.3%)高(P<0.05),营养不良组NRS-2002评分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5.67±1.53)分比(2.33±0.58)分,P<0.05]。营养不良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显著低于营养良好组(19.83±2.84比25.67±2.08,P<0.05),而血清清蛋白(AL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RP、机械通气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病死率均高于营养良好组(均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者血清CRP、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者,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营养状况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缺血性ST-T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慢性肺气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该利用多种诊断方法对两种相似临床表现的病症进行区别,避免漏诊误诊,耽误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2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超过80岁、体重指数超过2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病程超过10年、合并冠心病以及血钾水平低等情况患者其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24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232例患者康复出院,16例患者转院治疗,2例患者自行出院,放弃治疗。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分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并予以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与手术切口延迟愈合之间的关系,为老年患者临床营养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分和糖尿病筛查,将2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良好+糖尿病组、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糖尿病组。研究各组MNA-SF评分与传统营养指标、血清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术前MNA-SF评分与血清营养学指标所反映的营养评价结果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共64例患者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为28.32%,其中营养良好组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3.57%)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33.33%);切口延迟愈合组MNA-SF评分及其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愈合组。结论 MNA-SF营养风险评估是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价的可靠方法,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糖尿病与股骨颈骨折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紧密相关,MNA-SF营养风险评估和血清营养学指标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2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年龄超过80岁、体重指数超过2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病程超过10年、合并冠心病以及血钾水平低等情况患者其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24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232例患者康复出院,16例患者转院治疗,2例患者自行出院,放弃治疗.结论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分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并予以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长期住院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均接受问卷调查,搜集与整理基本资料。观察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营养不良风险、营养良好情况,明确长期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从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方面,对长期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分析营养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率为5%,营养不良风险率为35%,营养良好率为60%。住院老年患者无抑郁62例,轻度抑郁30例,重度抑郁8例;无焦虑61例,轻度焦虑32例,重度焦虑7例。长期住院营养不良老年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高于营养不良风险老年患者和营养良好老年患者(P<0.05);营养良好老年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老年患者(P<0.05)。重度抑郁、重度焦虑均是影响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且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与心理健康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以良好为主,但是营养不良的风险较大,且饮食状况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够为其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中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成功出院91例(75.83%);死亡6例(5.00%);而病情不稳定者23例(19.17%),病情反复发作,呈现多样性心电图表现。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中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使用综合护理干预为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开展临床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选择78例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设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39例,两组临床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方案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6min步行距离(6MWD)较对照组远、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远比对照组高,并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综合护理干预为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护理服务也可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况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营养状况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 ,探讨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机制。  方法 对 38例老年COPD(分为营养不良组 18例 ,非营养不良组 2 0例 )急性发作期患者和 15例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进行营养状况评价 ,同时测定其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  结果  COPD营养不良组、非营养不良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营养不良组空腹胰岛素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COPD营养不良的发生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营养不良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及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78例,使用微型营养评定(MNA)量表评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组(MNA≥24分,136例)潜在营养不良组(17≤MNA<24分,70例)、营养不良组(MNA<17分,72例)。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RSD)评估不同营养状态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Ghrelin、IL-17、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营养不良组单纯焦虑、单纯抑郁、焦虑合并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潜在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潜在营养不良组明显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纯焦虑、单纯抑郁、焦虑合并抑郁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低于无焦虑抑郁患者(P<0.01)。营养不良组血清Ghrelin、IL-17水平明显高于潜在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潜在营养不良组明显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营养不良组体质量指数、小腿围、上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78例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评价两组患者营养状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PTH水平,并对两组相关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评价血清PTH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0%(P0.05);血清各指标水平在不同营养状况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PT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表现为营养不良潜在营养不良营养正常,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红蛋白(Hb)表现为营养不良潜在营养不良营养正常;相关性分析发现,PTH与MNA、TP、TC、TG、CRP、Hb负相关(P0.05),与BUN、SCr正相关(P0.05),与ALB、HDL-C、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 CRF患者并发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血清PTH水平高表达,与机体营养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予以重视,以协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