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断并治疗的135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试验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有助于提高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味檀香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基础上,治疗组服用三味檀香胶囊及胺碘酮,对照组只服用胺碘酮,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总数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QT离散度较对照组相对更小(P0.05)。结论三味檀香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及血脂指标变化,治疗后1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观察组ST段下移程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0%,对照组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较胺碘酮单独治疗效果更显著,且用药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可靠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9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使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可靠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通过稳心颗粒、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照组通过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临床诊治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通过稳心颗粒、胺碘酮联合治疗,疗效较佳,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经抽签随机将上述入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胺碘酮,观察组提供常规治疗+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心功能增强效果,发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发现治疗前后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若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观察组口服胺碘酮,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逐渐停止用药,至少坚持服药2个月.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的疗效,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胺碘酮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比较显著,能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能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胺碘酮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8例,不良反应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口服联合注射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结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9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结合胺碘酮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针对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实施中药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心内科6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用计算机对入院编号随机抽样分组,分为:常规组(n=30,胺碘酮)、联合组(n=30,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分析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联合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联合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阿替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心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经胺碘酮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血压、心率与不良反应率。结果 1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对照组为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率、血压指标改善疗效比对照组更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后,患者的治疗疗效大大提升,心率、血压水平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心宁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山西省偏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应用保心宁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病人分别给予扩冠、降压、降糖、调脂及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75%,主要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7.08%,主要症状疗效总有效率81.25%,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心宁胶囊与胺碘酮联合应用可提升心律失常控制效果,迅速改善病人的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用艾司洛尔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0%vs. 70.00%,P=0.025)。治疗后,观察组QTc间期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1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输出量(CO)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8,P=0.025,P0.001)。结论艾司洛尔联合低剂量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好,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罗帕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口服胺碘酮药物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心律失常,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时使用胺碘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0例,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90例患者中,35例患者为室性早搏,经胺碘酮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91.4%(32/35);26例患者为阵发性房颤,经胺碘酮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96.2%(25/26);16例患者为持续性房颤,经胺碘酮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81.3%(13/16);13例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胺碘酮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61.5%(8/13)。结论在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胺碘酮的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室性早搏和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言,经胺碘酮干预后预后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实验组给予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低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胺碘酮与美托洛尔对心律失常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心律失常的治疗疗效较好,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手段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采用胺碘酮单一治疗方式治疗,观察者为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复方罗布麻片与胺碘酮联合的治疗方式治疗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在缓解病情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