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心血管超声诊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所有50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肺动脉栓梗塞,然后通过病理检查得到证实,其诊断准确率达到了100%,而且随着患者三尖瓣反流的增加,其肺动脉收缩压和反流速度均出现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时,为其提供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超声心动图等心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及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心电图改变的机理。方法回顾分析17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早期常规12导联心电图特点并比较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发现率。结果14例出现某种典型心电图改变。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异常发现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在早期发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与超声心动图有相同的价值。临床医生不应该忽视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心电图的改变,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早期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使患者得到早期的救治和更加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选择为1997年 9月~ 2 0 0 1年 5月临床诊断高度怀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 140例 (男 79例 ,女 6 1例 ) ,平均年龄为 39± 18岁。所有患者均行肺灌注、肺通气显像及下肢深静脉显像。其中 2 6例患者同时进行肺动脉造影 ,11例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36例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18例行下肢容积血流阻抗图检查。结果  14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中有下肢静脉病变者为 12 0例 ,占 85 7%。近端病变 113例(80 0 % )。下肢深静脉显像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下肢容积阻抗图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 90 9% ,72 2 % ,80 0 %。结论 研究证实下肢静脉病变和血栓形成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栓子主要来源于近端静脉血栓。放射性核素肺灌注 /肺通气、下肢静脉显像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和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肺动脉栓塞患者48例,均接受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肺动脉栓塞特征及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结果 1.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检出48例患者存在肺动脉栓塞,显示栓子380处。2.超声心动图共显示40例患者存在异常表现,诊断符合率为83.3%(40/48)。与非肺动脉栓塞患者相比,肺动脉栓塞患者右心房容积明显增大,右心室前后径明显增宽,肺动脉压力显著升高(P0.05)。3.与单侧肺动脉栓塞患者比较,双侧肺动脉栓塞患者右心房容积及右心室前后径更大,肺动脉收缩压更高,"D"型征显示率更高(P0.05)。结论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数量及形态特征,但不能准确反应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超声心动图可以敏感的反应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并可以量化的反应右心功能、肺动脉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先天性肺动脉异常起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先天性肺动脉异常起源患儿28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并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6.4%(27/28),误诊率为3.6%(1/28)。接受肺动脉矫治或移植术治疗患者10例(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8例、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1例、肺动脉吊带1例),暂未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3例(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4例、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6例、肺动脉吊带3例),放弃治疗患者5例(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如1例、单侧肺动脉起源异常2例、肺动脉吊带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先天性肺动脉异常起源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实验组应用心血管超声,对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心血管超声对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栓塞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异常诊断率高于常规的诊断方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的特点,患者对此的接受能力高,并具有很高的诊断率,很大程度上避免误诊和漏诊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心超声造影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右心超声造影检查,检查仪器是由PHILIPS公司生产的IE-33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检查,所有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均是增大的。右室的前壁肥厚、肺动脉明显增宽,肺动脉压力均超过100 mm Hg;其中只有1例患者的左心房和左心室出现了增大,其余9例均在正常范围内。经过右心室造影后,8例患者的降主动脉内出现了较多造影气泡,诊断准确率达到100%,患者在检查后均未出现任何不适。结论临床上二维超声是检测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检测方法,当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合并上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只有借助右心室超声造影和螺旋CT检查,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8例经心电图检查高度怀疑急性肺栓塞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示:典型的SⅠQⅢTⅢ型27例,V1、V2导联T波倒置48例,V1-V3导联T波倒置59例,V1、V2导联ST段抬高〈0.1mV者19例,V1、V2导联ST段抬高0.1-0.2mV者12例,IRBBB45例,肺型P波27例,心房颤动4例,窦速63例。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分叉处血栓2例,30例典型右心增大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28例未见明显右心系统形态改变但出现轻度肺动脉高压;典型肺动脉栓塞改变32例。肺动脉造影显示:双侧肺动脉栓塞38例,右肺动脉栓塞11例,右下肺动脉栓塞10例,左侧肺动脉栓塞9例。结论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判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虽然作用有限,但紧密结合病情及肺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减小肺栓塞心电图误诊几率。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栓塞无创伤性诊断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多数作者认为在各种肺动脉栓塞无创伤性诊断方法中胸部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较大,应取代放射性核素通气和血流灌流扫描检查而成为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者的首选检查;超声检查对诊断肺动脉栓塞有一定价值,且有助于判断预后,有助于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进行鉴别;血浆D-二聚体测定和潮气末CO_2分压测定有助于排除肺动脉栓塞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三维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筛查作用,提高诊断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与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1月到2016年4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35例疑似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都给予二维、三维超声,然后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诊断效果。结果:在35例产妇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出102处心脏异常情况,其中房室间隔异常35处,动脉心室连接异常28处,房室连接异常25处,动脉干异常14处。不过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对各种类型心血管畸形的正确诊断率都高于二维超声(P<0.05)。二维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50.0%、96.6%和16.7%,而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分别为97.0%、100.0%、100.0%和66.7%,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都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维联合三维超声检查有利于对心脏形态学进行客观评估,提高诊断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脉栓塞无创伤性诊断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多数作认为在各种肺动脉栓塞无创伤性诊断方法中胸部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较大,应取代放射性核素通气和血流灌流扫描检查而成为临床肺动脉栓塞的道选检查;超声检查对肺动脉栓塞有一定价值,且有助于判断预后,有助于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进行鉴别;D-二聚体测定和潮气末CO2分压测定有助于排队肺动脉栓塞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与胃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5例胃肠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胃肠超声造影和胃镜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镜与病理学检查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kappa值为0.85。胃肠超声造影与病理学检查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kappa值为0.81。结论胃肠道超声造影与胃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心血管造影、心脏超声进行检查,并将三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最终均通过临床诊断、综合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观察临床最终确诊结果,多层螺旋CT、心血管造影、心脏超声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层螺旋CT、心血管造影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检出率均高于心脏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心血管造影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用于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无创伤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应用超声心动图对于其病情诊断和临床预后质量评估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2016年收治确诊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3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以及评估临床疗效,对研究患儿对象相关临床基线资料以回顾性方法分析,归纳超声心动图对此类患儿的诊断价值与疗效评价价值。结果以患儿肺动脉压力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患儿心脏各个腔室随着肺动脉压的提升而对应增大,而肺动脉压越高的表示患儿病情越重,临床预后质量越差。结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儿病情发展程度,在给予对应治疗干预措施后可利用超声心动图对预后质量进行评估,合理调整治疗措施,保障患儿临床疗效和生命安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我院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表现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相似,应用CT肺动脉造影鉴别有一定局限性,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与CT合用有助于诊断。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临床表现及常规影像特异性较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与CT结合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的准确性,探讨两种不同途径的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拟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100例,分别接受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的检查,研究人员将所有患者的两次超声检查图进行存档并分析得出异位妊娠的诊断,比较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最后经手术和病理诊断共有95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阴道超声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腹部超声(95.8%对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腹部超声(80%对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阴道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为了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应该大力推广阴道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与分析急诊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进行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与普通心动图在诊断准确率、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140例患者中有12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高达91.40%,临床通过手术、治疗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与超声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急症的准确度明显高于正常心动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检查反应时间、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方面与正常心动图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耗费时间相对较少,可为临床上心血管急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低频超声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然后联合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对比分析常规低频超声检查和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0例患者中,常规低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有83例;联合高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有102例,其中胆囊息肉样病变70例(68.63%),胆囊腺肌增生症32例(31.37%),另有8例误诊,误诊率为7.3%;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92.73%)明显高于低频超声检查(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6,P=0.001)。结论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有利于提高胆囊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均行肺动脉CTA检查,并采用MIP、MPR及VR行图像后处理。结果肺栓塞患者50例,累及肺动脉及分支250支,其中叶肺动脉主干栓塞68支,段肺动脉栓塞80支,亚肺段动脉栓塞82支。结论采用肺动脉CTA检查,可及时进行快速、准确的肺栓塞诊断,血栓的数目、位置,管腔与血管管壁的关系及狭窄程度可清晰显示,并为血栓栓子的性子、来源、血流动力学状态等提供诊断信息,故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谢诤  江莲  侯昕珩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89-1491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6例确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基础疾病、诊断、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36例患者均经CTPA确诊;其中有5例行溶栓、31例行抗凝治疗;死亡1例,死于溶栓后胸腔大出血、休克;35例患者治愈或好转。结论(1)肺动脉栓塞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应加强认识,早期诊断至关重要。(2)心电图、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CTPA、CTV)、下肢静脉彩色超声等检查都具有各自特点,应合理应用。(3)溶栓及抗凝治疗都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