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住院的AM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溶栓治疗的同时静脉输入参芪扶正注射波250ml,每日1次,连用3周后比较两组再通标准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再通标准指标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为55.56%,明显低于对照组82.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休克及总病死率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不仅为补气要药,同时对心脏块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溶栓治疗组和L-Arg组,每组各39例;L-Arg组于溶栓治疗同时给予L-Arg200mg/k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h检测2组患者血浆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观察2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事件(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肺水肿、死亡、出血等)的发生率。结果:L-Arg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溶栓组(76.9%∶7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g组较常规溶栓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而肺水肿、死亡率和出血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rg对心肌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尿激酶溶栓联合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较好的降低冠状动脉再通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养心通痹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通痹汤治疗。结果在治疗后2 h~24 h内,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不断升高,24 h后开始逐渐下降。观察组hs-CRP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2 h~24 h内,两组患者肌酸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高敏肌钙蛋白T(TNT-HS)水平均不断升高,24 h后开始逐渐下降。观察组CK、CK-MB及TNTHS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及治疗后7 d,观察组心肌梗死面积(MI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 d及治疗后7 d,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通痹汤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改善左室射血功能,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未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缺血修饰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就诊于衡水市人民医院的80例未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将80例病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稀释后缓慢输注,每日1次,共治疗7 d。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对缺血修饰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缺血修饰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缺血修饰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GRAC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未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治疗期间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有效降低病人缺血修饰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可降低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溶栓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4h、12h、24h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6%,对照组病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4h、12h、24h的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治疗,不仅明显改善病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而且可以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溶栓治疗90min、120min、180min内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52.5%、67.5%和77.5%,对照组分别17.5%、32.5%和35%,两组不同时间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4例出现复发性心绞痛,2例非致死性心梗,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对照组有6例出现复发性心绞痛,3例非致死性心梗,2例心血管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普乐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普乐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溶栓、抗凝治疗方式相同,治疗组另加普乐林(葛根素)注射液500ml/d静脉滴入,10-15日。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ST段下移、心肌酶峰值时间提前,血管再通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休克、心梗后心绞痛、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乐林注射液(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心梗侧枝循环建立,降低心梗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用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替普酶)33例与对照组(尿激酶)32例.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肌钙蛋白达峰时间、出血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8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P<0.05)、出血发生率6.1%、肌钙蛋白达峰时间13.4 h±2.3 h,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通率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为研究组87例与对照组8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注射用瑞替普酶、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再通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溶栓治疗后0.5 h、1 h、2 h的血栓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再次闭塞、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中牙龈出血例数分别为15例(17.2%)、6例(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替普酶相比,瑞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血栓再通率,溶栓效果明显,且无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条件下,分别予以小剂量阿替普酶、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冠脉再通率、心肌功能、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溶栓后1h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Isoenzyme,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急性梗死治疗中小剂量阿替普酶的运用,可提高溶栓后1h冠脉再通率,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及血流动力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冠脉血管再通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近5年来18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PA)和非梗死前心绞痛组(NAP).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浓度、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及出院前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溶栓后PA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NAP组,分别为为76.9%和51.0%(P<0.05).PA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浓度较NAP组显著降低,量度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在PA组明显低于NAP组,分别为2.6%和13.7% (P<0.05).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患者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和重度左室功能不全比例明显降低,表明梗死前心绞痛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1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出血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溶栓再通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溶栓再通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观察组出血率为11.36%,对照组出血率为34.09%,观察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能够显著提高溶栓再通率,降低出血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96例,在急诊科经静脉给予尿激酶(UK)溶栓治疗49例为观察组(A组),未溶栓治疗患者47例为对照组(B组),二组治疗除观察组使用UK外,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住院4周病死率为6.12%(3/49),对照组为25.53%(12/4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0.40%(10/49),对照组为51.06%(24/4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53.06%(26/49),对照组为14.80%(7/47).二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严重的大出血或脑出血.结论在急诊科溶栓治疗AMI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保护心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1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根据间接溶通指标比较两组病人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早期溶栓再通率高于晚期溶栓再通率(83.6%vs 68.0%,χ2=6.67,P=0.01),B组早期溶栓再通率高于晚期溶栓再通率(69.8%vs44.4%,χ2=14.8,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溶栓再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64%vs 69.81%,χ2=5.36,P=0.02);A组晚期溶栓再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0%vs 44.4%,χ2=11.28,P=0.000 7);A组总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8%vs 61.3%,χ2=7.29,P=0.006)。住院期间,A组与B组比较,再发心绞痛发生率(13.8%vs 26.3%,χ2=4.88,P=0.03)、心肌梗死发生率(10.0%vs 21.3%,χ2=4.80,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发生率(1.3%vs3.8%,χ2=1.28,P=0.21)、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1.3%vs 1.3%,χ2=0,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A组与B组比较,缺血脑卒中发生率(1.3%vs 2.5%,χ2=0.42,P=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发生率(2.5%vs10.0%,χ2=4.80,P=0.04)、再发心绞痛发生率(17.5%vs 32.5%,χ2=6.00,P=0.02)、心肌梗死发生率(12.5%vs 23.8%,χ2=4.26,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STEMI的冠脉再通率高于尿激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STEMI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尿激酶,临床应用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第三代静注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其中瑞替普酶组22例,重组链激酶组18例,观察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心力衰竭及休克等并发症和出血不良反应.结果 瑞替普酶组和重组链激酶组的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6.36%和66.66%,其中60 min及90 min再通率瑞替普酶组高于重组链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0 d内再闭塞率、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分别为4.55%和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瑞替普酶组高于重组链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重组链激酶均适合急诊室内急性心肌梗死惠者的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早期再通率高于重组链激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次数、血瘀证评分、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心悸及血瘀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疗效(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73例)、溶栓治疗组(B组,182例)和急诊PCI组(C组,228例)。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P0.05);而C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中度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随访第30天病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肤黏膜出血和严重颅内出血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优于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周期2周。比较两组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心电图好转率。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5.7%,对照组为60.7%;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为39.3%;观察组心电图好转率为82.1%,对照组为60.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按照临床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各50例。早期组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即患者发病0~3 h内进行治疗;晚期组在急性心肌梗死晚期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即患者发病3~12 h内进行治疗。结果早期组患者临床再通率显著高于晚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组,出院时左心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室壁瘤形成、心包积液、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晚期组患者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可靠、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两组据病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辛伐他汀、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胺碘酮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4%(P<0.05);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率及病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能增加冠状动脉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