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供血的游离组织瓣修复严重的小腿创伤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小腿软组织损伤严重且无可携带游离组织瓣的血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将其近端与游离组织瓣的动脉吻接,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与游离组织瓣的动脉伴行静脉吻接,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该方法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36例,其中携带背阔肌肌皮瓣15例,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胸脐皮瓣9例.结果 36例游离皮瓣(肌皮瓣)均顺利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随访6个月至2.5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 在小腿无可供吻合的血管时,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供血的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ree tissue flap anastomosed with reverse descendant branch of 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for severe soft tissue defect at leg. Methods The severe soft tissue defect at leg, without any vessels for anastomosis of free tissue flap, was reconstructed with free tissue flap, which was anastomosed with proximal end of descendant branch of 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and great saphenous vein. From Oct. 2004 to Dec. 2009, 3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15 cases of latissimus dorsi musculocutaneous flaps, 12 cases of anterolateral femoral flaps,and 9 cases of thoracoumbilicus flaps. Results All the 36 free flaps survived completel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2. 5 years with good cosmetic results. Conclusions It is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to repair the severe soft tissue defects at legs with the reverse descendant branch of 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to carry the free flap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low-through嵌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合并深部死腔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治6例合并深部死腔、骨缺损或骨关节与肌腱外露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60岁,平均4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机器绞轧伤1例,重物砸伤1例。损伤部位:下肢5例,上肢1例。创面范围7 cm×4 cm~26 cm×10 cm。合并骨缺损3例,骨关节及肌腱外露3例,慢性骨髓炎2例,主干动脉损伤2例。采用Flow-through嵌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深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肌瓣切取范围5 cm×2 cm~20 cm×5 cm,穿支皮瓣切取范围10 cm×5 cm~28 cm×11 cm。供区直接闭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与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重建的主干动脉通畅,患肢末梢血运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股四头肌肌力正常,膝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 Flowthrough嵌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不仅能实现创面的立体修复,而且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是修复四肢合并深部死腔、伴(或不伴)受区主干动脉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供区创面的闭合方式,以减少供区并发症。方法闭合创面方式包括:皮下潜行分离后直接拉拢缝合、皮下潜行分离后植皮修复、带蒂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转移修复以及带蒂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缺损部位包括前臂及手背5例、小腿5例和足部8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0 cm×9.0 cm~10.0 cm×29.0 cm。斜支穿支皮瓣切取范围5.0 cm×11.0 cm~11.0 cm×33.5 cm。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6个月,皮瓣、皮片均完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植皮患者残留1.5 cm瘢痕,直接缝合和穿支皮瓣修复者供区术后为线状瘢痕。髋膝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未见肌力减退。供瓣区留下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区,植皮和穿支皮瓣修复者供区感觉麻木较明显,供区直接缝合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结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可降低皮瓣感觉障碍,对于面积较大供区可采用邻近区域穿支皮瓣修复,以达到最佳外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9年9月,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外伤致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12例,缺损面积为20 cm×19 cm~25 cm×9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7 cm×10 cm~25 cm×9 cm。采用单叶皮瓣修复6例,分叶组合皮瓣修复6例。术中将皮瓣血管蒂动、静脉与前臂尺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吻合,其中7例保留的皮瓣内股前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供区直接闭合。术后随访时观察皮瓣的成活、外观、质地、血运以及供受区皮肤愈合情况,同时测量皮瓣感觉恢复、肌力以及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 12例患者的皮瓣均成活,未发生感染、血管危象及下肢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随访6~36个月,皮瓣的外观、质地与周围组织相似,双侧上下肢体均较对称,无明显臃肿,血运良好,受区无明显的瘢痕增生;供瓣区切口较隐蔽,缝合后仅留线性瘢痕,肢体肌力正常,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皮瓣感觉恢复S3级7例,S2级4例,S1级1例。结论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可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及外形,同时能减轻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例上肢、8例下肢共20例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例,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给予体位护理,加强夜间护理,采用床旁指导教学的方式进行术后康复指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出院后采用微信、电话、门诊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术后2例出现动脉危象,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后血管危象均解除,皮瓣成活。20例均获6~16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观良好,供区切口均线性愈合,供区下肢活动未受影响。结论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术后加强夜间护理,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避免手术失败,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治疗下肢骨外露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5-01—2017-01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5例下肢骨外露患者实施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期间,给予心理干预、术区皮肤准备、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等病情变化,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静脉危象1例、皮瓣下血肿1例、感染2例,经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后痊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满意,活动功能正常。结论积极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开展功能锻炼指导,是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治疗下肢骨外露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9年9月,对15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完全或部分修复。本组病例创面均位于小腿中下段2/3及足踝部,皮瓣切取面积:8cm×12cm~10 cm×25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受区外观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对于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56岁,平均(39.82±10.05)岁。摔伤3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例,热烧伤4例。膝前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为6.0 cm×8.0 cm~9.0 cm×15.0 cm,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面积为6.5 cm×11.0cm~9.5 cm×20.0 cm。结果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均成活,术后11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55±3.85)个月,皮瓣局部未见血肿水疱、磨损、溃疡,质地柔软,弹性较好,关节功能较好。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是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顺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腹股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20年1月收治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创面面积:6 cm×13 cm~11 cm×25 cm,9例为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合并有主干血管、神经损伤,1例合并有主干血管、神经损伤及骨折。皮瓣切取面积:6 cm×13 cm~12 cm×25 cm,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骨折采取内固定或外固定,主干血管、神经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供区直接闭合或植皮。结果 术后皮瓣顺利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似,外形满意。术后1年根据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会的感觉评价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恢复至S2~S3。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顺行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23例口腔癌患者。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9~74岁,平均52.6岁。舌鳞状细胞癌16例,口颊癌7例。肿瘤TNM分期:T4N0M03例,T4N1M0 5例,T3N1M0 7例,T3N2M0 5例,T3N0M0 3例。病程6~18个月,平均8.8个月。行颈淋巴清扫和原发病灶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行口腔缺损修复,供区采用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移位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认有恒定的股前内侧穿支存在,未发现穿支缺如。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裂开和明显肿胀等情况。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9.4个月。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结论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是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15例,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根据手部缺损情况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沿皮瓣穿支血管向远端继续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考虑好手部各缺损处间距,按需切取分叶穿支皮瓣、阔筋膜瓣、股直肌肌瓣、股外侧肌肌瓣、股中间肌肌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肌间隔瓣。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一蒂多叶瓣,在肌瓣及阔筋膜瓣上植皮,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 结果 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修复各创面在肌瓣、阔筋膜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肌间隔上植皮均成活良好,外形无臃肿,植皮处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创面愈合好,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正常。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0个月,平均8.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0%。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能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及疗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是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适应证及供瓣区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创面大小设计旋髂浅动脉皮瓣,并分别游离移植修复17例面颈部、足踝部及小腿等处创伤及畸形,对供瓣区无法直接拉拢缝合者,设计同侧脐旁岛状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 17例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最大面积19 cm×14 cm,最小5 cm×3 cm,16例术后成活良好,1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2周移植皮片修复.10例供瓣区直接缝合,7例行脐旁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个月至2年随访,腹部外形良好.结论 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对于面颈部及手足等处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而同侧脐旁岛状皮瓣亦可使供瓣区得到良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目的 设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肌皮瓣,探讨分叶肌皮瓣的概念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解剖学研究,设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其支配的股外侧肌肌支形成肌瓣,肌皮支形成皮瓣的分叶肌皮瓣,临床用于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肢体骨髓炎和面部肿瘤切除与修复8例。结果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骨中段有肌皮支2支以上,平均2.5支,可形成皮瓣;在股外侧肌的上中1/3入肌处发出向外的粗大肌支,降支主干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的全程发出5~10支口径为0.4—1.4mm的肌支,均可用以形成肌瓣。可以用血管支的距离调整肌瓣和肌皮瓣的叶间距离,以提供叶间距合适的分叶肌皮瓣。8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后期行植骨术,随访6~20个月无再感染。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可以形成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皮瓣的分叶肌皮瓣。该肌皮瓣具有血管蒂长,叶间距大,腔隙填充完全,应用灵活,抗感染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组织瓣修复多指(趾)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一蒂多叶组织瓣一次修复多指(趾)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8例多指(趾)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2~38岁,平均27.6岁.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穿支为蒂形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股外侧皮神经前支;以股外侧肌肌支、股直肌肌支、股中间肌肌支、远端肌间隔支为分叶瓣,依受区缺损面积及各指(趾)蹼间距切取各组织瓣,在肌瓣上植全厚皮,一次修复手(足)部创面.结果 术后8例患者均未发生血管危象,植皮均成活.全部病例获6个月~3年(平均10.5个月)随访,修复各创面外形均良好,无臃肿,植皮处轻微挛缩.肌瓣植皮处恢复保护性感觉,各皮瓣两点辨别觉约8~10 mm.修复1例左足一至三趾软组织缺损病例,术后患足无疼痛及不适,负重行走正常;修复7例手部缺损病例,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71%.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多叶组织瓣能一次修复多指(趾)软组织缺损,仅需吻合一组血管,无需行分指及整形手术,是修复多指(趾)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肌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死腔的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2例合并死腔的小腿软组织缺损伤的患者,采用带肌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6.0 cm×6.0 cm~15.0 cm×8.0 cm,肌瓣体积5.0 cm×3.0 cm×3.0 cm~13.0 cm×3.0 cm×3.0 cm。皮瓣的穿支动脉与受区的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受区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的伴行静脉吻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2例皮瓣未发生血管危象,全部成活,伤口均无感染,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皮瓣成活且外形良好,无臃肿、溃疡、骨髓炎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带肌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抗感染力强,能良好的填塞死腔,有效地预防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的发生,临床效果好,是一种良好修复合并死腔的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为股骨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上外侧动脉的吻合以及膝上外侧动脉的分支分布进行了解剖观察,并设计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股骨外侧髁骨(膜)瓣。临床应用该骨(膜)瓣转位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13例。结果 随访14~30周,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3~20周,效果良好。结论 该骨(膜)瓣血管剖位置恒定,手术简便,转位灵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临床应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薄型皮瓣的成功经验.方法 自2002年10月起,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为蒂切取皮瓣、并将皮瓣的深筋膜和大部脂肪去除后移植5例患者。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该皮瓣具有供区隐蔽,切取范围大,并可修成薄型皮瓣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用于修复前臂、小腿中下段、足跟部及足背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最小5 cm×8 cm;最大15 cm×28 cm.结果 移植18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处理后循环恢复,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2年,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解剖恒定,皮瓣厚度适宜,供区隐蔽,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移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7例足、踝及胫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6~51岁。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压伤3例。损伤部位:足部2例,踝部2例,胫前区3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8 h~40 d,平均20 d。创面伴骨、肌腱等组织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7 cm~20 cm×14 cm。入院后对合并伤进行对症处理,4~16 d后手术。术前先行皮瓣数字化三维重建,并行皮瓣设计。术中切取大小为15 cm×9 cm~22 cm×16 cm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较好,恢复保护性感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踝关节功能满意,背伸19~22°,跖屈30~36°,正常行走。供区无明显瘢痕形成,肢体无异常。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侧支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对供区影响小,术前三维重建设计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可作为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部皮肤穿支血管的嵌合皮瓣,为修复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复杂的洞穿性缺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及分支、其在股部正面及两侧可能存在的皮肤穿支血管,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8例.此种皮瓣可分为3种类型: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直肌穿支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结果 术后8例16块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且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未行皮片移植.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均良好,供区畸形和功能障碍均不明显.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嵌合皮瓣吻合血管数量少,较切取2个皮瓣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大,适合口腔颌面部大型复杂的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