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以φ3 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φ1.5~2 mm克氏针分别固定尺骨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后开始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康复训练.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优7例,良4例.结论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改良肘关节前方入路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6-06诊治15例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采用改良肘关节前方入路,复位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后微型钢板内固定,修复撕裂的前方关节囊,术后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早期有效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2~18)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改良肘关节前方入路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切口小、视野清晰、内固定操作方便的优点,固定牢固,术后积极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使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术中暴露、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近期单纯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及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资料,均使用肘关节后侧入路暴露固定,术中暴露固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以上骨折患者均使用后侧入路,术中各结构暴露清楚,固定牢固,冠突前侧肱肌止点剥离较少。结论采用后侧入路术中尺骨冠突、桡骨小头均可完整暴露、固定,如向近端扩切口,肱骨远端内外侧髁均可完整暴露,同时固定肱骨远端骨折,修复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等。减少前侧入路固定冠突对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前侧入路位置深、暴露困难及对前侧屈肘肌群止点大量剥离等,从而减少术后异位骨化及肘关节僵硬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并修补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5~36个月,按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采取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骨性解剖结构、修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切口,钢丝套扎固定冠状突骨折;掌骨或指骨螺钉及指骨T型钛板固定桡骨头骨折;利用锚钉或直接缝合修复内、外侧副韧带。术后使用外固定支架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3年,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20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范围为95°~145°,旋转度80°~150°。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结构的可靠修复及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了10例肘关节脱位合并桡骨小头和冠状突骨折("恐怖三联征")病人的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尽可能的固定冠状突骨折,固定桡骨小头,修复相关的关节囊和外侧韧带损伤,必要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和辅助外固定。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肘关节Mayo评分平均得分75%,优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0%。[结论]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损伤机制的充分认识,并重建其稳定性可以获得更好的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切口及锚钉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应用主副双切口人路,前者在肘外侧主要显露前关节囊、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伸肌总腱起点。副切口偏内侧,主要复位冠突骨折,然后采用小钢板、空心螺钉、克氏针张力带等固定骨折。侧副韧带使用美国施乐辉双固定钛螺钉系统(锚钉)修复。术后3周左右取下石膏托及拆除外固定支架,开始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本组6例随访时间6月~5年,平均13月;除1例外术后摄片发现骨折一般在3-5月内均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11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0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良2例。其中1例术后5月时,摄片发现有桡骨小头小钢板断裂,重新做了钢板内固定,8月后骨愈合,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无困难。结论采用双切口,可充分嶷露需复位骨折部位,可减少因牵拉等导致的进一步损伤,有利于内固定物的植入。“锚钉”修复侧副韧带,因其构造的特殊性可以使撕脱的侧副韧带与骨面紧密接触缝合,术后可获充分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6-12诊治的2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均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尺骨冠状突骨折及桡骨头骨折均用无头挤压螺钉内固定,撕裂的外侧副韧带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6(12~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及内外翻应力时肘关节均保持稳定,屈伸活动范围均可达到15°~130°,旋转活动度平均140°。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平均89(75~100)分,其优8例,良11例,可2例。结论单纯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固定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后,肘关节已经获得相对稳定,无需作内侧切口修复内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6—2018-11采用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无颈部骨折且较大骨块者使用埋头微型空心钉固定;合并颈部骨折且骨块较小者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行微型T形解剖钢板螺钉固定术;对于外上髁处损伤者缝合重建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于肱骨外上髁裸区旋转中心处行带线锚钉修复伸肌起点和外侧副韧带。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4~21个月,平均7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内固定未出现松动和移位。1例术后11个月肘关节屈曲和伸直功能受限且出现疼痛,合并骨化性肌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按Mago评分:优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Kocher入路联合前内侧切口能有效显露和固定桡骨头、冠状突骨折,修复的损伤骨与韧带组织,能较好地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8-05—2012-03诊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38例,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Ⅱ型28例,Ⅲ型10例;按Johnston-Mason分型因合并肘关节的脱位38例均为Ⅳ型;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7例,Ⅲ型13例。38例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修复关节周围韧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及患肢活动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方法评估:优23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4.2%,肘关节功能恢复可。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为高能量损伤、伴有侧副韧带损伤,对肘关节功能影响明显,早期行手术治疗重建骨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构稳定,同时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可恢复到较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恐怖三联征后肘关节的解剖功能重建对恢复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3例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26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副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3例均获得3个月~2年随访,平均1.7年。随访发现手术能较好恢复肘关节稳定及功能,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例,良7例,可3例,差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骨折同时多伴有侧副韧带撕裂,肘关节严重不稳定,只有在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手术治疗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9月,收治10例"恐怖三联征"患者.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18~66岁.损伤原因: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2例.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Ⅲ型1例,余2例曾行桡骨头切除术.术中按从深层至浅层依次修复冠突骨折、前方关节囊、桡骨头骨折、外侧副韧带及伸肌总腱起点,酌情修复内侧副韧带,并以铰链外固定支架固定.采用HSS2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例术后7 d伤口感染,行脐胸带蒂皮瓣移位修复伤口愈合;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1个月,平均24.9个月.术后6~20周骨折达临床愈合,平均9.6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度85~130°,平均106.5°;旋转度100~160°,平均138°.按HSS2肘关节评分标准:优4例,良4例,一般2例.无关节僵硬、肱尺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 d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行松解术后4~6个月症状消失;6例术后6个月出现异位骨化,1例术后36个月X线片示肘关节半脱位,均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恐怖三联征"造成肘关节严重不稳定,应采取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骨性解剖结构、修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并辅以外固定支架;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最大限度避免关节僵硬,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概念(肘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并报告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4年4月~2007年3月,作者共收治肘关节三联征损伤5例。桡骨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Ⅱ型4例,Ⅲ型1例;按Schatzker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Ⅰ型1例,Ⅱ型4例;按O′Driscoll法分类:5例均为Ⅰ型。4例采取了手术内固定治疗,以3 mm钛空心拉力螺钉或1 mm K针分别固定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经3个月~3年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12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10°。3例随访1年以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例,良1例。未手术治疗的1例功能评定为差,有肘关节不稳定和疼痛。[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骨折片虽然很小,但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撕裂,肘关节严重不稳定。只有在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及早(3周内)进行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肘关节三联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厚兆军  王栓科 《中国骨伤》2016,29(7):677-680
肘关节三联征是一种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可达到同心圆复位、肘关节稳定,桡骨及冠突骨折块较小可保守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若需手术治疗,必须修复桡骨头骨折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以采用单一外侧入路也可以联合前内侧入路。MorryⅠ型和Ⅱ型冠状突骨折是否需固定,是否附加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损伤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肱尺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5例典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方法包括:经肘关节外侧入路予桡骨头骨折内固定、修补外侧副韧带及伸肌总腱止点。经肘关节内侧径路固定尺骨冠状突,修复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后使用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肱尺关节脱位.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稳定性。于术后1、3、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评估。结果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6min(60.150min)。平均随访时间8.8个月(3~13个月)。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6周(4—9周)。至随访末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7±25)°。按照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7分(80~95分),优2例,良3例。无浅表或深部感染、皮肤无坏死、无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手术内固定或修补肘关节稳定结构结合外固定支架维持肘关节同心圆解剖关系可以明显改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肘关节的功能及预后.对此类损伤建议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肱尺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5例典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方法包括:经肘关节外侧入路予桡骨头骨折内固定、修补外侧副韧带及伸肌总腱止点.经肘关节内侧径路固定尺骨冠状突,修复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后使用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肱尺关节脱位,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稳定性.于术后1、3、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评估.结果 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6 min(60-150 min),平均随访时间8.8个月(3-13个月).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6周(4-9周).至随访末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7±25)°.按照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7分(80-95分),优2例,良3例.无浅表或深部感染、皮肤无坏死、无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手术内固定或修补肘关节稳定结构结合外固定支架维持肘关节同心圆解剖关系可以明显改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肘关节的功能及预后,对此类损伤建议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57岁,平均(39.57±9.95)岁。高处坠落伤5例,车祸伤2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型1例。手术采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副韧带,术后石膏托将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固定,3周取下石膏行伸屈肘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结果术后7例均获得6~27个月随访,平均(14.00±7.05)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20周,平均(13.29±3.82)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范围为85°~145°,平均118.57°±20.35°;前臂旋转范围为90°~150°,平均126.43°±21.35°。Mayo肘关节评分65~95分,平均(82.86±10.35)分;优3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5.71%。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采取手术治疗,尽可能重建骨性结构及软组织解剖结构,恢复肘关节稳定性,术后尽早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根据尺骨冠突骨折线的位置、尺侧副韧带是否损伤、冠突受损程度及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分为4型.[结果]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术后随访16~72个月,平均27.9个月.无1例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和肘关节不稳定,但Ⅲ型1例、Ⅳ型2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Ⅳ型骨折患者术后患侧肘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小于健侧(P<0.05).[结论]Ⅰ型冠突骨折可行保守治疗,若骨折片移位突入关节间隙影响肘关节活动,可手术摘除碎骨片;Ⅱ、Ⅲ型冠突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注意修补或重建韧带以稳定肘关节;Ⅳ型冠突骨折,应重建冠突及尺侧副韧带前束,并保持冠突的高度达到原高度的1/2以上,同时加强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袢钢板技术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策略及其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并完整随访的3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8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摔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由深部向浅层依次进行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外侧韧带复合体。采用袢钢板技术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内固定(微型钢板、桡骨头解剖钢板或空心钉)或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骨折;采用带线锚钉进行外侧韧带复合体的修复重建;内侧韧带复合体不做手术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均配戴肘关节铰链式可调支具固定,早期进行肘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均获18~24个月随访,平均20.2个月,均获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的愈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为55~100分,平均85.8分。其中优19例,良8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1.8%。2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僵硬,3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经抗感染、伤口换药等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肘关节脱位、骨折不愈合、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修复是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的关键,袢钢板技术修复尺骨冠状突骨折能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早期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型可吸收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微型可吸收钉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9例尺骨冠状突骨折行开放复位、微型可吸收钉内固定,合并桡骨头骨折者复位后同样以微型可吸收钉固定.同时缝合修复损伤的关节囊及肘关节内、外侧侧副韧带.术后肘关节功能位固定4周后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8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肘关节稳定,无疼痛,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110°,前臂旋转幅度平均100°.按Morrey等肘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3例.结论 尺骨冠状突骨折对肘关节的功能影响不容忽视,既使较小的骨折片往往伴有较严重的肘关节复合损伤.整复骨折,微型可吸收钉固定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