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替罗非班静脉内用药;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少于对照组的2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可以在术前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诊治的68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按照PCI血栓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采用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冠脉造影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冠脉造影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佳,优于对照组PCI术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指标及预后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影响,增强PCI手术疗效同时可积极改善其预后,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中抽取24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TMPG灌注情况、血小板活化功能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灌注3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62P、CD63与MPA的阳性表达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62P、CD63与MPA的阳性表达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两组均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Ⅲ级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CE: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50例。两组均于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干预及开展PCI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用药治疗及PCI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心肌灌注情况及心肌状态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肌灌注3级占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心肌状态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心肌灌注质量,减少心肌细胞坏死表现,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9月到2016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介入组(n=150)和干预组(n=150),对所有介入组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对所有干预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实施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CKMB峰值时间、CKMB峰值、TIMI3级发生率及LVEF、LVDd与介入组相比明显较优,术后心绞痛发生率与介入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4例符合标准的老年NSTEMI合并DM患者,随机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急诊介入治疗(PCI)及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入院诊断明确后即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并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2436 h,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术后再灌注指标、B型钠尿肽(BNP)、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脏事件、并发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PCI术时,观察组TIMI血流计帧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较对照组更优(P<0.05)。术后30 d观察组BN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NSTEMI合并DM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和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PCI治疗临床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经PCI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IMIⅢ级血流、TMPⅡ级以上血流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随后6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明显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示前降支靶病变为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125例),在血栓抽吸基础上分别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60例)或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IRA血流≤TIMI 3级、PCI术后MBG分级3级患者少于对照组,观察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严重出血事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CI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少于对照组,血清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无差别。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在急诊PCI时术中血栓抽吸基础上,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获得更好的心肌再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并可减少严重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TIMI分级情况及术后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梗死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梗死血管血流情况,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替罗非班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及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h~48h。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术。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帧计数,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TIMI血流改善,盐酸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56.8±13.3)%vs(51.7±11.4)%。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及与替罗非班联合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首次挂号单双号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应用应用山莨菪碱及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无灌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完全灌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LVEDD和LVESD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及与替罗非班联合辅助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患者的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指标,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抑制炎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冠脉内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合并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介入治疗前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并继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36h,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替罗非班可减少并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计数(HGB)、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PLT和HGB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患者心肌灌注,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险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指常规药物治疗24~48h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49例,于PCI前开始持续泵入替罗非班至术后36~48h。对照组49例,常规PCI。观察2组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2组患者中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替罗非班组无一例于术中或术后出现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形成,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组PCI后血小板活化度可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ST段抬高ACS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行早期PCI,可降低冠状动脉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7月收治的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PCI前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PCI当天给予替罗非班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综合疗效、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介素6(IL-6)、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ICAM-1、IL-6、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局部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根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持续用药36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0%(39/47),高于对照组的74.5%(35/47)(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胃肠不适、头痛、肌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的144例STEM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PCI及常规治疗),低剂量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剂量替罗非班),高剂量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剂量替罗非班),各48例;对比三组患者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7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基础治疗加PCI)和观察组(加服替罗非班)各87例,比较MACE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22.9%(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观察组为4.6%(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介入治疗患者左心室射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采用非介入治疗方案,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则不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硝酸甘油用量、血小板变化、出血事件以及心肌梗死后30天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血小板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硝酸甘油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虽然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盐酸替罗非班用于非介入治疗方案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硝酸甘油用量,且安全性较好,但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影响不明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