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改良上下腔静脉阻断法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应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技术,结合使用“哈巴狗”钳及肠钳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微创心脏手术2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右房黏液瘤摘除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同期三尖瓣成型术12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术中上下腔静脉阻断充分,无漏血,无上下腔静脉损伤,无围术期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改良上下腔静脉阻断法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中应用,安全、简单容易、阻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符合美观的微创小切口开胸术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3月~2004年8月我们采用腋下小切口、听诊三角小切口、后外侧小切口加肋骨中断3种微创小切口开胸治疗胸部疾病83例。其中腋下小切口46例;听诊三角小切口28例;后外侧小切口9例。肺大泡切除26例;动脉导管结扎20例;肺囊肿切除5例;肺周围良性病变楔形切除10例;肺癌肺叶切除5例;心包囊肿切除2例;纵隔良性肿瘤切除5例;贲门失弛缓症Heller手术6例;贲门癌切除4例。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10.6cm;术后平均引流量62.4m l;平均手术时间42.3m in。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二次开胸止血及切口感染。结论微创小切口开胸术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特殊器械、手术时间短、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疼痛轻出血少、符合美观等诸多优点。在掌握适应证及熟练操作技术的前提下,可作为常用的开胸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方法,并对比分析其相对于传统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右胸微创小切口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MVR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7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且更利于术后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与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均安全有效,但腋下小切口手术更具微创性,对心肺功能影响小,而且术后恢复快,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左房室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左房室瓣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例,术前巡回护士做好包括患者及各项仪器、器械物品的准备;术中注意体位摆放,仪器的安全使用、手术间的环境管理。器械护士熟悉微创手术过程及胸腔镜手术的配合,做好周围循环插管的配合,正确使用和保养精密的胸腔镜器械和心脏专用的微创器械等。结果手术护理配合顺利,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效果好,顺利出院。结论熟悉胸腔镜心脏手术配合的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使手术顺利完成,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标准胸骨正中切口,探讨经右胸微创小切口行心脏黏液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7例行心脏黏液瘤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右胸微创切口切除15例(右胸微创组),经标准胸骨正中切口手术22例(标准正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输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情况、住院死亡率和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胸微创组住院时间[(11.2±1.3)d对(14.5±1.4)d,P0.05]、术后输血量[(0.7±0.8)U对(1.8±1.4)U,P0.05]及疼痛评分(4.6±0.9对6.0±1.3,P0.05)明显低于标准正中组。2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与标准胸骨正中切口相比,经右胸微创小切口行心脏黏液瘤切除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穿刺牛角扩张气管造口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40例患者根据选取气管切开方式随机分为微创牛角扩张气管造口术组20例及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和安全性等差异。结果微创牛角扩张气管造口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组,术前两组生命体征安全性观察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指标组间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术后生命体征波动变化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牛角扩张气管造口术具有安全快速、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在危重患者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胸腔镜和机器人技术在心脏外科的应用,心房颤动(房颤)微创外科治疗方法应运而生。1 微创房颤消融技术的发展最早的微创房颤消融手术是与其他微创心脏手术一起实施的,在胸部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时行左心房房颤消融术。2003年,Akpinar等报道67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在行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时接受或不接受心内膜单极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93.6%,对照组为9.4%。Jeanmar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 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科45例心脏肿瘤手术患者(3例为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右胸前外侧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19例(42.2%),年龄52±18岁,术前9例(20%)合并心功能不全。左房占位33例,右房占位9例,左室、右室和多发占位各1例。胸骨正中切口34例,右胸前外侧切口微创手术11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右侧微创切口与正中切口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全组良性肿瘤42例(93.3%),其中粘液瘤33例;恶性肿瘤3例(6.7%)。随访无死亡、无复发。结论:心脏肿瘤良性疾病多见,手术效果优良,完整切除是预防复发的重要因素。经右胸微创切口切除心脏肿瘤技术可行,疗效确切,可作为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胸骨下段小切口先心病矫治术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心脏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小、美观、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越来越为患者和医生所接受。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2月 ,我院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 18例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中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3~ 15岁 ;体重 14.5~ 42 kg。其中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13例 (单纯膜部 10例、干下型 2例、嵴下型 1例 )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5例 ,均为继发孔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查体、心脏超声、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 ,皮肤切口上端起自胸骨角…  相似文献   

11.
叶虹  吴医学  张德奎 《山东医药》2004,44(11):52-52
为减少心脏手术患者的创伤及痛苦,力求切口美观隐蔽,1999年2月~2003年6月,我们对81例患者采用腋下微创小切口实施心内、心外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正中开胸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修补术是一项低风险和高效的手术方式,而右前外小切口微创手术由于其创口小,效果好而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本文总结38例右前外小切口修补成人ASD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共完成各类微创ASD患者3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8例,年龄平均(33.3±13.0)岁。手术操作特别关注以下几点:右前外小切口,长约4~6 cm,女性患者注意保护乳腺组织,预防膈神经损伤,均采用股动静脉插管,经胸阻断升主动脉。结果:患者中有21例为不停跳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平均(61.3±19.3)min;心脏停跳患者17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78.6±28.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45.0±26.1)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7±2.2)d,未输血率81.6%。无手术死亡,无围术期并发症,无膈神经损伤。术后1例患者由于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大量渗血。出院超声检查无残余漏,对小切口美观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的达73.68%,感到满意的有26.32%,无胸廓畸形和膈神经损伤。结论:右前外小切口微创手术方法治疗ASD,是安全可靠的,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因此,推荐作为ASD修补的标准方法,尤其是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状腺瘤行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分为小切口组33例和常规切口组32例。常规切口组采取常规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小切口组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瘤行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高,可简化手术揉作,缩短操作时间,伤口缩小,可减少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对加速术后康复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夹,与传统左后外侧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2000年03月至2014年03月间,我院对69例小龄儿动脉导管未闭分别采用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微创组37例)和传统左后外侧切口治疗(传统组32例),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第二日对患儿予口诉言语评分法(VRS)结合其哭闹程度的疼痛评分并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第二日对患儿予VRS结合其哭闹程度疼痛评分,微创组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胸微小切口(4~5 cm)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右胸微小切口(4~5 cm)微创心脏瓣膜手术8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51例,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手术适应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手术包括MVR 50例,MVP 11例,MVR+TVP+MAZE 2例,MVR+PFO缝闭3例,MVR+赘生物清除2例,MVR+ASD修补+TVP 3例,MVR+TVP 8例;AVR 8例;MVR+AVR 2例.右胸切口长度4~5 cm.术后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6例,伤口延迟愈合5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肺部并发症,无肝肾功能不全.8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经右胸微小切口行微创心脏瓣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因肺部病变住院手术患者,均在胸腔镜辅助腋下垂直小切口下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切口长4—6cm,开胸时间平均5min,手术时间平均1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20ml,术中均未输血;胸管平均引流时间1.5d,平均引流量230ml;术后疼痛分级:2级47例,3级16例,4级2例;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8d。结论胸腔镜辅助腋下垂直小切口用于肺部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隐匿。  相似文献   

17.
胡玉华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703-170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肺大泡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8年2月开展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38例。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腋下微创小切口术治疗胸部肿瘤的手术方法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腋下微创小切口术治疗58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肺癌32例,肺部良性肿瘤11例,食管癌9例,纵隔肿瘤6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5 h;清除淋巴结6.5枚/例;开胸时间平均6.8 min;关胸平均17.4 min;胸腔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3.75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32 d。术后疼痛分级:1级56例,2级1例,3级1例。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腋下微创小切口术治疗胸部肿瘤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可作为临床治疗胸部肿瘤的方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进行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取出术,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内固定取出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体温低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在胸腰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明显减少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微创手术方式房间隔缺损 (ASD)修补在心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右胸前外侧第 4肋间切口进胸 ,直视下心脏不停搏完成ASD修补 2 8例。其中直接缝合 15例 ,用Dacron片、4/0Prolone线连续缝合修补 13例。结果 全组 2 8例ASD患儿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恢复快 ,痛苦小 ,切口渗出少 ,并达到美容效果 ,无气体栓塞、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心脏畸形矫正满意 ,全组无死亡病例。采用经右胸第 4肋间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行ASD修补术 ,切口小 ,创伤小 ,病人痛苦小 ,效果满意。结论 心脏不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 ,可以避免心肌再灌注损伤 ,同时也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 ,进一步减小了对心脏的影响。但手术操作难度大 ,仅适用于切开右心房能完成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