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8)
<正>Ariyo等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抑郁十分常见,发生率为15%~30%。Rumsfeld等研究发现,约3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伴有抑郁。接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18%~60%。Park等[1]研究证实,接受PCI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抑郁评分均高于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TC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TCA后再狭窄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患者PTCA的一般情况、PTCA有关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再狭窄率为25.7%(18/7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量喝酒、糖尿病、缺少运动是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122,7.528,4.906.首次PTCA时低年龄、男性相对容易发生再狭窄.结论PTCA患者(尤其是男性)不宜嗜酒,应控制血糖,更多活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首次PTCA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PTC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TCA后再狭窄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患PTCA的一般情况、PTCA有关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再狭窄率为25.7%(18/7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量喝酒、糖尿病、缺少运动是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122,7.528,4.906。首次PTCA时低年龄、男性相对容易发生再狭窄。结论:PTCA患(尤其是男性)不宜嗜酒,应控制血糖,更多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足患者发生抑郁情绪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23年2月。通过EndNote X20软件对初步检索文献进行查重、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13个相关因素进行Meta分析。糖尿病足病程[OR=2.28,95%CI(1.41~3.67)]、合并糖尿病肾病[OR=4.50,95%CI(1.90~10.69)]、合并微血管并发症[OR=2.20,95%CI(1.46~3.34)]、Wagner分级[OR=2.13,95%CI(1.33~3.44)]、截肢/趾史或风险[OR=2.41,95%CI(1.60~3.64)]是糖尿病足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足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Wagner分级高、有截肢/趾史或风险是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07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冠心病组)96例,分别检测2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血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冠心病组UACR、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63.62±7.03 vs 40.93±5.92,P=0.035;(19.33±7.04)μmol/Lvs(13.50±6.23)μmol/L,P=0.037;(6.33±0.56)mg/Lvs(3.65±0.47)mg/L,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CR、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2.169,95%CI:1.582~4.350,P=0.035;OR=2.370,95%CI:1.773~4.560,P=0.017;OR=1.939,95%CI:1.577~2.963,P=0.020)。结论 UACR、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公开发表的冠心病患者发生SCD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6月。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28篇文献,共10 3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吸烟、饮酒、体质指数升高、情绪不稳定、便秘、糖尿病、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病史、脑梗死病史、急性肾损伤、血脂异常、房室传导阻滞、肺部感染、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TIMI分级≤2级、心率变异性异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肌钙蛋白升高是冠心病患者发生SC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发生SCD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高龄、男性、吸烟、饮酒、体质指数、情绪不稳定、便秘、糖尿病、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病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指导下康复运动对冠心病再血管化患者心功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确诊冠心病经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20例,年龄60~7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运动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运动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接受活动平板试验指导下规律康复运动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对照组和运动治疗组经过治疗后较入院时心率、收缩压均下降,LVEF和6MWT距离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运动治疗组心率、收缩压均下降,LVEF和6MWT距离增加,[(77.1±10.9)次/min vs.(72.4±8.1)次/min],[(133.0±11.2)mm Hg vs.(122.4±14.1)mm Hg],[(48.0±2.9)%vs.(56.1±3.3)%],[(204.8±86.4)m vs.(324.5±70.8)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6周后较入院时TC和NT-pro BNP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运动治疗组HDL-C升高,NT-pro BNP、BMI降低,[(0.98±0.29)mmol/L vs.(1.14±0.33)mmol/L]、[(467.8±109.4)pg/ml vs.(423.2±113.5)pg/ml]、[(23.87±1.88)kg/m~2 vs.(22.83±1.2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联合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指导下运动康复治疗较单纯常规治疗有效改善再血管化患者心功能和糖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5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后6个月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4年2月因冠心病收治入长征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的患者1228例,其中男性936例,女性292例,年龄30~92岁(60±10岁)。按年龄分为≥75岁组(n=261)和75岁组(n=967)。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实验室数据、手术相关治疗数据及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慢性肾衰竭比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既往卒中比例、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比例、入院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三酰甘油下降,而凝血酶原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pro-BNP升高,RCA和LAD病变比例、三支及以上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比例、钙化病变比例、长病变比例增加,桡动脉入路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院内死亡、出血相关并发症、造影剂肾病、PCI术中心肌梗死、PCI相关心力衰竭比例增加,术后6个月全因死亡比例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比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OR=3.677,95%CI:1.561~8.622)、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OR=4.086,95%CI:1.733~9.636)、入院时合并恶性心律失常(OR=9.286,95%CI:3.864~22.316)、既往卒中史(OR=3.517,95%CI:1.524~8.116)与高脂血症(OR=4.996,95%CI:1.278~19.530)是PCI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症更多,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PCI术后并发症更多。吸烟、入院时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既往卒中史、高脂血症患者PCI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合并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的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组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包括死亡、卒中(出血性、缺血性)、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以及颅外神经损伤等。结果:合并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和CAS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相近,糖尿病会增加行CAS术后脑卒中的风险(OR=46.88,P=0.038)。结论:对于合并有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或CEA对于患者术后的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其他并发症无显著影响,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6,(5)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3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7例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分为A组,106例非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分为B组。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糖尿病病程、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B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B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临床上应强化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以提高阿司匹林对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追踪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和114例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功能分析;观察吻合口的形态和桥血管/支架再狭窄的发生,计算左心功能指标,用以评价并比较二种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支架植入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明显增高;1年以后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年以上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明显高于支架植入术后。结论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在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疗效评价和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240例。根据患者术后72 h内牙龈出血(包括进食硬食物时出血、刷牙出血、自行出血)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观察患者术后72 h内牙龈出血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37例发生牙龈出血,发生率为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OR=9.255,95%CI(1.487,57.613)〕与手术时长〔OR=1.010,95%CI(1.001,1.020)〕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手术时长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牙龈出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孙淑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2,(5):561-565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抑郁发生情况,并探究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160例ACS行PCI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相关检查、手术情况及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ACS患者行PCI术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对PCI术后抑郁预测价值。结果:160例患者术后伴抑郁者(SDS≥50分)共51例(31.88%),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分别为9例(5.63%)、29例(18.13%)、13例(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居、病变血管支数三支及以上、BDNF降低、5-HT降低、低社会支持水平、睡眠质量差是老年ACS患者PCI术后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5~3.900,P<0.05或<0.01);血清BDNF、5-HT预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抑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0.930。结论:老年ACS患者行PCI术后有一定抑郁发生率,尤其是独居、病变血管支数多、BDNF降低、5-HT降低、社会支持水平低、睡眠质量差者需警惕术后抑郁可能,且血清BDNF、5-HT对PCI术后抑郁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冠心病患者抑郁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85例入住该院心内科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无抑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HAMD抑郁评分为(5.3±1.5)vs(5.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病例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9.3±3.5)vs(5.8±1.8),且高于入院时评分(P<0.05);但对照组入院及出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住院时间及冠心病病程长、内向性格、高血压病史、有家庭负担是住院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比较小,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内向性格及家庭负担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内向性格及家庭负担可以明显增加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出现的风险,对于上述可以干预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降低患者出现抑郁的可能,提高疗效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6,(4)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探讨高血压患者并发抑郁的影响因素,为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对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18例进行抑郁问卷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21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不伴抑郁126例(57.8%),抑郁患者92例(42.2%)。92例抑郁患者中重度抑郁患者20例(9.2%),中度抑郁患者45例(20.6%),轻度抑郁患者27例(12.4%)。高血压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血压分级、病程、使用降压药种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压分级高、病程长是高血压患者并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高龄、病程长、血压分级高是高血压合并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能仅着眼于血压的控制,应综合考虑患者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5)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疑诊为冠心病的41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83例)和非冠心病组(129例);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80岁以上(13.95%比28.98%)、糖尿病(37.98%比66.78%)、有吸烟史(32.56%比59.72%)者比例、总胆固醇[TC,(5.06±1.53)mmol/L比(5.41±1.36)mmol/L]、甘油三酯[TG,(1.53±0.82)mmol/L比(2.02±0.9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5±0.86)mmol/L比(2.57±1.15)mmol/L]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5±0.52)mmol/L比(0.86±0.38)mmol/L]明显降低(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吸烟、高TC、高T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8.65,P0.05或0.01);而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24,P=0.002);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高总胆固醇和高血压为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R=1.563~2.315,P均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力求减少或消除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探讨再血管化年代冠心病死亡的原因。方法 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住院患者。依据CAG将患者分为3组:冠状动脉搭桥(CABG)组,优化药物治疗(OMT)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自2017年开始,采用电话随访、查阅既往住院病历随访或门诊随访。死亡事件为随访终点。分析所有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对3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入选1645例患者,随访中死亡113例。CABG组、OMT组及PCI组分别死亡28例(24.78%)、22例(19.47%)、63例(5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死亡患者生前基础临床资料除Syntax积分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BG组、OMT组、PCI组死亡患者Syntax积分依次降低,分别为(33.45±17.89)分,(31.23±12.99)分,(21.35±11.65)分。死亡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40例(35.40%),猝死21例(18.58%),癌症17例(15.04%),心力衰竭14例(12.39%),多器官衰竭11例(9.73%),脑血管死亡6例(5.31%),支架血栓3例(2.65%),出血1例(0.88%)。PCI组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死亡事件分为非心血管死亡、迁延心血管死亡和意外死亡3类。非心血管死亡主要是癌症和脑血管意外,占21.23%;迁延心血管死亡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和多器官衰竭,占22.12%;意外死亡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和急性支架血栓,占56.64%。3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和支架血栓多见。癌症是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多器官衰竭和心力衰竭预后很差。随着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的广泛应用,脑出血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院内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共1 007例,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断其对PCI后发生院内死亡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所有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共33例发生院内死亡,死亡率为3.3%。PCI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急诊PCI(OR=8.59)、肾功能不全(OR=4.53)、急性心肌梗死(OR=6.83)、左室射血分数50%(OR=3.53),左主干病变(OR=6.12)、C型病变(OR=5.90)、置入支架数≥3(OR=4.64),ROC曲线下面积为0.9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48。结论:急诊PCI治疗、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50%、左主干病变、C型病变、置入支架数≥3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回归模型对PCI后院内死亡事件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12)
根据 JAMA Psychiatry 发表的一项研究,卒中发病后最初3 个月内发生抑郁的风险较对照人群增高8 倍.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Osler 等使用来自7 个丹麦全国注册系统的数据对卒中患者与对照人群的抑郁风险、危险因素以及抑郁对死亡的影响进行了对照研究. 在135417 例卒中患者中,34346 例(25.4%)在卒中发病后2 年内诊断为抑郁,其中超过半数(17690 例) 在卒中发病后最初3 个月内出现. 相比之下,在145499 名无卒中的对照人群中,11330 例(7.8%)在进入研究后2 年内诊断为抑郁,其中不足1/4(2449 例)在最初3 个月内出现. 在卒中发病后最初3 个月内,患者的抑郁风险比无卒中的对照人群增高8 倍.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患病率在23%~60%之间.文章对PSD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前个性、文化程度、卒中和抑郁病史、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失语以及社会支持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