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显像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于滨州市中医医院接受心超声心动图检查的500例老年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20例(65~70岁26例、71~80岁50例、81~90岁44例),非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体检者380例。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显像特征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65~70岁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71~80岁组与81~90岁组(P<0.05)。81~90岁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单纯主动脉瓣发病人数占比明显高于65~70岁组、71~80岁组,而主动脉瓣+二尖瓣发病人数占比明显低于65~70岁组、71~80岁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及高脂血症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酗酒、患有高血压、脑卒中及高脂血症均为影响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多见主动脉瓣病变,且年龄,吸烟,酗酒,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及高脂血症均可能导致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临床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本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予以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均可提高PCI术后MACE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与PCI预后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PCI术后与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性别、年龄、吸烟及血脂等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对该类因素预防,以降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王翠英  李敏  李虹伟 《心脏杂志》2011,23(5):655-657
目的:分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SDHVD和68例无心脏瓣膜钙化的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超声心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对本研究涉及到的相关因素组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存在组间差异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在两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HVD的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是SDHV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随年龄增长心瓣膜结缔组织出现的退行性变、钙化、纤维化所导致的结构及功能的异常。与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日益增加,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且>80岁发病率则更高,性别差异已不明显[1]。老年患者常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合并存在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后将致复杂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加重心脏问题的复杂性,临床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后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8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颅内肿瘤患者,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基于生存结局的Cox回归分析。此外还对生存资料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知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因素(P=0.029 5)、心脏病变及心功能异常因素(P=0.027 1)、糖尿病因素(P=0.046 8)。但肺功能异常因素(P=0.793 4)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的Exp(B)最高,Exp(B)=5.577。此外,基于生存结局的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Exp(B)值分别为12.897、4.904。结论老年人颅内肿瘤具有其特点,高血压、糖尿病为术后生存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冠心病为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 026例为脑梗组,选同期887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血尿酸(SUA),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高尿酸均可能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且影响强度依次为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年龄高尿酸血症性别。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进行PCI手术的CHD心绞痛患者150例为实验组,同期未进行PCI手术的CHD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实验组PCI手术前1 d、手术后6个月及对照组住院10 d后的生存质量;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是否吸烟及饮酒等基线资料,对影响CHD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学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是否吸烟喝酒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1 d SAQ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SAQ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CHD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与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及是否饮酒、吸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患者术后合并高血压、吸烟是影响CHD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CHD心绞痛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喝酒影响其PCI术后的生存质量,其中高血压和吸烟作为独立因素影响PCI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行冠脉介入治疗且治疗成功的1 6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将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吸烟、血脂水平等作为自变量,对影响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吸烟、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血脂水平。 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其生存质量还受到吸烟、血脂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疗效,需对患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脂情况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差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局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脂情况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结局不良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 39μmol/L)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6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 39μmol/L)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或能帮助其改善不良结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16,(1)
目的分析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将其余5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BMI、性别、年龄、TC、TG、HDL-C及LDL-C方面的差异,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BMI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年龄、TC、TG、HDL-C及LDL-C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吸烟(OR=3.342)、高血压(OR=2.578)、糖尿病(OR=2.341)、高脂血症(OR=3.176)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于湘潭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初发组(68例)和复发组(72例)。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生活习惯、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男性比例、饮酒率、血糖及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和复发组冠心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吸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心房纤颤发生率、高血压分级、年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冠心病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吸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心房纤颤发生率、高血压分级、年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初发组,HDL-C低于初发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冠心病、高血压分级、尿酸、TC、HDL-C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分级、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血尿酸水平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HDL-C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高水平血尿酸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翱翔  柳晓琳 《山东医药》2012,52(34):40-42
目的调查锦州市太和区农村居民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锦州市太和区15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11 682例进行高血压病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对调查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发现高血压病患者2 149例,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40%,标准化患病率为16.2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腌制食品、BMI、腰臀比、静态时间长、睡眠质量、焦虑或紧张、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家族史、体力劳动、文化程度、蔬菜水果与高血压发病有关(P均<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腌制食品、吸烟、BMI、腰臀比、焦虑或紧张、高脂血症、高血压家族史的OR值均>1,而文化程度、蔬菜水果、劳动强度的OR值均<1(P均<0.05)。结论锦州市太和区农村居民的高血压病患病率较高,其中年龄、腌制食品、吸烟、BMI、腰臀比、焦虑或紧张、高脂血症、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蔬菜水果、劳动强度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5,(4)
目的分析脑卒中低龄化原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42例低龄化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炎等差异;对发病原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脑卒中者进行治疗护理和问卷调查。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低龄化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比例显著升高,差异统计学有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炎是脑卒中低龄化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100.0%。结论加强脑卒中低龄化原因分析,积极做好各种预防宣教及护理工作,才能有效阻断脑卒中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某地区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延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延迟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的77例患者研究,住ICU时间延迟(术后ICU时间>5 d)患者作为住ICU延迟组,以住ICU时间无延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治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77例,其中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延迟患者1 1例,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延迟发生率为14.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术前肾功能损害、术后呼吸衰竭为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延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术后呼吸衰竭(OR =27.481,95% CI:2.477~304.89);血液透析(OR =8.438,95% CI:1.020~69.816).结论 术后呼吸衰竭、血液透析是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住ICU时间延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心脏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和药物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中极易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肥胖、血糖、血脂、血压、吸烟和高尿酸血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分别是:肥胖(OR=2.561)、高血压(OR=2.023)、血脂(OR=1.347)和血糖(OR=1.248)。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而肥胖、血糖、血脂、血压、吸烟和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应及早干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干部病房212例≥7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3级住院患者,依据原始病历记载情况,将21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118例及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94例,对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后动脉参数情况进行χ2或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结果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病程、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IGR及高尿酸血症比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吸烟、肥胖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及IGR是高血压合并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P<0.01)。结论积极防治,早期强化降压、降糖、调脂治疗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将42例生存时间≤1年患者纳入A组,将44例生存时间1年患者纳入B组,通过医院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记录两组一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Karonfsky生存状态(KPS)评分、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治疗方式、放疗剂量等,将可能对患者放疗后生存时间造成影响的因素纳入,并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为自变量,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最终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性别、年龄、吸烟史、KPS评分、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放疗剂量均可能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应根据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防治高危因素,提高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短期生存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0例髋部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分析患者生存状况情况,并根据患者生存状况情况分为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该类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80例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中,24例(30.0%)患者预后较差,56例(70.0%)患者预后较好。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逐渐下降。年龄、病程、治疗方式、合并肺部感染及合并心脏疾病与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生存状况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5岁、病程≥7d、合并肺部感染是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生存状况差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生存状况差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部分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预后较差,高龄、病程长、合并肺部感染及保守治疗是该类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上述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应尽早手术,避免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瓣膜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196例超声确诊欲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颈动脉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成两组,单纯瓣膜病组147例(75%),瓣膜病伴发冠心病组49例(25%),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同时将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及相关生化危险因素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瓣膜病伴发颈动脉狭窄总发病率为13%,其中颈动脉狭窄≥70%发生率为7%。单纯瓣膜病组颈动脉狭窄发病率为6%,瓣膜病伴发冠心病组为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冠心病史和高血压史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P<0.05)。结论:瓣膜病伴发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发病率达34%,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可行颈动脉造影以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脑微出血(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原发性脑出血(ICH)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297例发病72小时内急性脑出血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并进行3个月的临床随访,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ICH预后的影响。结果ICH患者CMBs发生率为67. 68%;单因素分析显示CMBs患者与无CMBs患者在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既往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血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CMBs( 5个)是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CMBs5个提示ICH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