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以及护理,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总结疗效。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好转48例(96%)。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心跳恢复之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已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从我院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本次选取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抢救治疗措施之后,成功复苏的患者有82例,复苏成功率为82%其中30例患者有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出现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8.2%;12例患者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出现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75%;16例患者由于脑血管疾病出现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72.7%;12例患者由于中毒出现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3.3%;7例患者由于严重创伤出现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70%;5例患者由于溺水出现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3.3%。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可知: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治疗,可及时抢救患者。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心脏骤停救治中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机,对比两组长时间与短时间复苏患者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及复苏后乳酸值。结果两组短时间与长时间复苏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长时间复苏患者,对照组复苏后乳酸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采用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低血乳酸值,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急症中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急症救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徒手心肺复苏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使用相对急救方法所取得的实际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差异相对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为46%,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为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症治疗中,尤其出现心脏骤停患者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相比较徒手救治更加有效,急救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潘靖华  何长科  罗刚 《内科》2010,5(3):288-289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3月我院抢救的49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复苏成功率为20.4%,死亡率为79.6%。院内和院前发生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30.8%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开始时间〈5 min和≥5 min的患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32.1%和4.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尤其是院前发生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应普及心肺复苏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以期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急救系统建立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设置院内急救站点,组建援助急救队,采用突然模拟实战演练,并寻找问题,不断改进,逐步建立院内急救系统。选择2016年5~12月传统急救演练模拟心脏骤停患者39人次为对照组, 2017年3~11月新设置急救演练模式后模拟心脏骤停患者42人次为干预组,分析2组院内急救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s)、除颤仪到达时间(s)。结果:设置院内急救站点及援助急救队后,干预组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为(52.52±11.09)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为(54.55±11.31)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为(350.76±31.32)s、除颤仪到达时间为(379.33±35.12)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院内急救站点与援助急救队的设立,显著缩短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各环节时间,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提高医院整体综合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骤停(CPA)患者院前急救程序和措施,分析影响救治成功率的因素,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由我市120急救中心接诊的87例AMI并CPA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本组救治成功率为16.1%.院前救治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的心肺复苏、年龄、早期气管插管、及时电击除颤等(P<0.05).结论:急救常识的普及、完善的急救网络配置、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流程和规范化救治措施,可提高AMI并CPA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除颤时间窗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率与除颤时间窗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6 例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中及早使用电除颤时间窗与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在心肺复苏中恢复自主呼吸与循环的44 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尽早使用电除颤与复苏成功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除颤开始的时间距心脏骤停发作越短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心脏骤停患者尽早实施电除颤可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84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分析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15例,有效率为35.71%,对照组心肺复苏有效7例,有效率为16.67%,分析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具有较高的复苏成功率,可有效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院内抢救的247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萨勃机进行心肺复苏(萨勃机组,n=112例)和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法进行复苏(标准复苏组,n=135例),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相同。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开始前的临床状况(年龄、性别、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病因类别等均无显著差异,萨勃机组复苏成功率(46.4%)和患者存活率(16.1%)均显著高于标准复苏组(分别是11.1%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萨勃机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优于标准心肺复苏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院内急救系统建立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医护人员应急能力。方法 设置院内急救站点,组建援助急救队,采用突然模拟实战演练,寻找问题,不断改进,逐步建立院内心肺复苏系统。选择2016 年 5月-12月传统急救演练模拟心脏骤停患者39人次为对照组, 2017 年3月- 11月新设置急救演练模式后模拟心脏骤停患者42人次为干预组,分析两组院内急救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s)、除颤仪到达时间(s)。 结果 设置院内急救站点及援助急救队后,干预组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为52.52±11.09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为54.55±11.31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为350.76±31.32s、除颤仪到达时间为379.33±35.12s,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院内急救站点与援助急救队的设立, 显著缩短各环节急救时间,明显提升医务人员救治能力,充分调动团队救治速度,提升抢救成功率。建立急救管理新模式,定期实战演练,提升医院整体综合急救水平,是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以利提高急诊科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患者实行心肺复苏救治的过程。结果患者性别和肾上腺素使用方法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无关;有无目击者及是否及时除颤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关(P〈0.05);有无目击者、是否专业急救人员、是否启动EMSS、是否5min内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关(P〈0.01)。结论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加强急诊科建设及专业素质培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时间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急救流程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急救流程)与实验组(31例: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等待时间、病情评估平均耗时、总抢救时间等相关抢救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急救护理满意度(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升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急诊科急救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的符合心脏骤停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的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心肺复苏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护理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郭丽珠  胡大一 《心脏杂志》2010,22(2):212-214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观察并分析家属行基础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连续入选2006年5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市3个医院就诊的患者共127例。分为家属行基础心肺复苏组(A组)和未行基础心肺复苏组(B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对患者家属(414人)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现况与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 127例患者中,A组27例(21.3%);B组100例(78.7%)。A组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22% vs. 7%,P<0.01),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包括:家属是否参与心肺复苏、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操作是否规范有效等。结论: 家属行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优于未行心肺复苏者;目前家属对心肺复苏技术的需求量大,掌握率低,急需普及,普及的关键是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组合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06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胸部按压-气道-呼吸(C-A-B)程序51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D)程序37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胸部按压(D-C)程序32例,对照组均采用气道-呼吸-胸部按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A-B-C-D)心肺复苏程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4.17%(17/120),高于对照组的8.33%(10/120)(P0.05)。研究组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9.61%(10/51),行D-C程序成功率为9.38%(3/32),行D程序成功率为10.81%(4/37)。行C-A-B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行D-C程序和D程序(P0.05);行D-C程序和D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结论实施心肺复苏时根据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地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心脏停博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急救干预过程中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救治情况及复苏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心肺复苏循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以及康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为心脏停博患者行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救治效果,促进患者复苏后的整体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脏骤停到心肺复苏时间,患者被分为>6min组(12例)、4~6min组(21例)、1~3min组(33例)和<1min组(34例)。观察比较各组心肺复苏结果和结局转归,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6min组、4~6min组、1~3min组和<1min组,成功复苏的例数分别为0,4,18和28例,总计50例成功复苏。与>6min组、4~6min组比较,1~3min组和<1min组的复苏成功率(0%,19.05%比54.55%,82.35%)显著升高,P<0.05或<0.01。成功复苏患者的痊愈率为43(86.00%),其中15例来自1~3min组,28例来自<1min组。>6min组、4~6min组、1~3min组和<1min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6.67%、90.48%、93.94%和97.06%,总体满意度为92.00%,且无医疗纠纷发生。结论:急救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病人的关键为心肺复苏的时机,而护理干预作为加强救治效果的作用也很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126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案,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最危险的急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导致的原发性心脏骤停,若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心肺复苏的机会较多,抢救成功率较高。1999年1月~2005年7月,我们抢救1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骤停患者(包括心内科住院及来院急诊的病例),就有关复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