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原因并探讨培养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士6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护士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培训,观察组护士在此基础上再接受系统的观察能力培训,对比两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观察能力考核合格率以及医生、患者对其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主动护理意识缺乏、医院奖惩制度不明确等因素,是导致心血管内科护士临床观察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系统的培训方法,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急救药品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急救药品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临床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来源于护理人员、医院及患者三方。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多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减少不良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讨论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防范危险因素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6月~11月接受的23例患者,分析患者资料,了解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统计防范对策。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对患者的态度,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患者自身的较大期望值、医院的环境等。结论要求护理人员遵守护理章程,转变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定期对护理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对护理人员开展人文关怀,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心血管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水平)、患者自身(期望过大)及环境因素(规章制度、住院环境)等。结论采取完善护理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患者和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住院或工作环境等措施有效防范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11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并对其相应的护理人员22名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中一系列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关对策。结果患者对于护理方面的不满意方面主要表现在病房环境卫生不合格23.64%、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28.18%、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30.91%;护理人员的不满意方面主要表现在科室没有定期开展培训27.27%和患者自身因素40.91%。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有效减少不安全因素,优化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的提升以及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几率的降低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护理状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还是相对较多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能够达到相关要求以及患者自身对于护理流程认知的缺失以及护理环境不能够满足于现代治疗的需求等都是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结论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有效性,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重视,尽可能的采取防范措施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规避,这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顺利开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定导师制教学方案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实习生46名,按照实习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3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试验组采取导师制教学,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护理胜任能力考核评分及培训方法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各方面护理胜任能力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培训方法各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导师制教学方案,能促使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以及实习生护理胜任能力的提高,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参考相关文献和其他单位的工作经验,提出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推行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安全防范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分析,积极推行防范措施,促进临床护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心血管内科的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干预管理措施。结果在对心血管内科中护理环境、患者自身以及护理人员三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开展分析后,从而确定了提升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水平,以及增强医护人员的医务素养和护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管理策略。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当中,应该整体而全面的处理好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对心血管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我院其他科室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人员发放同样的自拟调查问卷,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及生活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焦虑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抑郁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生活满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繁重和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对此,医院应当进一步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情况,总结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给心血管内科护理造成影响的不安全因素包含了患者自身、护理人员以及院方不安全因素。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来源是患者、院方以及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从这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风险管理,研究组风险事件率、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制定针对性、规范性措施,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的特点规律。全面回顾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2014年的护理工作实践,分析主要特点,探索主要规律,提出提高护理质量举措。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基本符合护理规范、适应科室特点、发挥了主要功能作用,但在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和现代医疗新特点,不断满足患者的新要求、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新发展上还存在差距和不足,需下更大功夫。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应积极适应形势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不断推进护理工作走向人性化、专业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医院三甲评审可以导致强烈的效应,主要有领导对医疗护理高度重视,全员意识提高,护理部的高频次督导检查及手术室对护理人员专科综合能力的强化培训等,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专科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5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80例回顾分析,归纳其中护理质量、用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规范因素,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结果医院不规范事件共9件,其中护理人员、患者、药物以及医院因素各4件、2件、2件、1件,分别占1.43%、0.71%、0.71%、0.36%。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以及用药安全管理中,不规范因素多见于护理人员、药物、患者自身以及医院方面,需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使护理质量、用药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借助随机抽样法从2017年-2018年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10例,随机分组,共分为干预组(包括55例)和对照组(包括55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差错类风险事件、投诉纠纷事件以及意外事故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态度、技能熟练度、情感支持、综合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规避各项护理风险因素,从而显著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降低各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安全因素。结果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包括院方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结论不安全因素包括院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本身,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给予患者健康知识教育,是减少不安全因素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护理人员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培训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护理人员86名,采用该院自制的问答卷,对每名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情况、胰岛素使用的相关情况和胰岛素规范注射的完全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胰岛素的使用相关知识得到大幅提升;护理人员对胰岛素规范注射的掌握情况大幅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培训,能够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相关知识,提升其工作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微量泵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及护理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时均采用微量泵。对微量泵的使用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且对微量泵的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经过微量泵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48例患者中效果良好的有43例,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安全有效的结束。治疗优良率为89.6%,护理满意度为95.8%。结论 通过对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微量泵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安全隐患,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微量泵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快速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可以很好的避免护理出错发生的事故,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