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107例,根据T2DM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合并T2DM,n=50)和观察组(合并T2DM,n=5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后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A、LVEDD、LVESD、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LVEDD长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LA、LVESD、LVEDV、LV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及近期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按是否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为体外循环组(n=35)与非体外循环组(n=63)。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全身麻醉,体外循环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体外循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6%,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的28.6%(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期心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但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较优,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7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术后的相关数据,明确两种手术对病人手术后早、中期的影响 (2年内),为临床选择提供经验。方法:比较我院2010年10月到2013年5月期间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75岁及以上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数据,分外体外循环组42例,非体外循环组68例,比较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别。结果:两组病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无明显差别;手术操作时间、远端吻合口数、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术后两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居住时间、术后住院费用、以及输血量有显著差别;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也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内心功能分级、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比率无显著差别。结论:通过术后早、中期(2年)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冠脉搭桥方法均对75岁以上老年人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服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服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试验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及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VDD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9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双侧颈动脉无病变或轻度狭窄,58例)和观察组(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70%,3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麻,观察组采取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154.23±50.66)min,对照组(520.43±150.34)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取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缩短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醛固酮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后醛固酮水平分为醛固酮正常组(n=52)和醛固酮增高组(n=28),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程度;随访3个月后,对比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左室舒张末径(LV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入院时,醛固酮增高组冠脉病变积分明显高于醛固酮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中均无患者发生再梗死、心源性死亡及休克;醛固酮增高组心律失常、心衰的发生率高于醛固酮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醛固酮增高组LVDD大于醛固酮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醛固酮水平高的AMI患者,其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左室重构出现较早,提示早期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分为两组: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实验组,43例)和不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组(对照组,43例),术后1~3天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等指标,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病例均痊愈出院。两组人均冠状动脉搭桥支数3~5支,实验组3.6±0.7支,对照组3.6±0.6支,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CKMB、cTn I、NT-pro BNP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显著改善,无心绞痛复发。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器可以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损伤,对降低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均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对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心脏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呼吸机使用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恢复窦性心律的例数]、手术前后心脏结构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疗效。结果整个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手术中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和恢复窦性心律的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实验组心功能分级疗效(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并心房颤动(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并AF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单极射频消融术,观察组患者行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情况,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前后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消融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VEF、左心房前后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左心房前后径均短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并持续性AF安全有效,可有效缩短左心房前后径,维持术后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心脏血管外科从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实施的483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DM)组197例,非糖尿病(non DM)组286例.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糖尿病以外的冠脉危险因子、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合并肾功能衰竭(22.3%比9.0%,P=0.011)及脑梗塞(25.4%比11.5%,P=0.012)病史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的冠脉病变支数三支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比non DM组大(67.0%比50.7%,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及移植血管种类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组的远端吻合口数比non DM组多[(3.2±0.9)个比(2.8±0.7)个,P=0.03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气管捕管时间及ICU留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M组的住院时间比non DM组长[(33.2±14.1)h比(24.7±9.5)h,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都各有2例表层切口感染,没有胸骨纵隔感染.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平均(38.8±16.2)个月电话随访心衰、心梗及心源性死亡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5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小剂量组(25例),戊乙奎醚 0.05 mg/kg;大剂量组(25例),戊乙奎醚0.1 mg/kg.比较三组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cTnI、CK-MB、CK、AST、α-HBDH、LDH浓度,主动脉开放后1 h(T1)及主动脉开放后24 h(T2)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组间比较,戊乙奎醚大、小剂量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戊乙奎醚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剂量上大剂量组并不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对冠心病患者中近远期疗效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40例行PCI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以及同期40例行OP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比较两组气管切开、血液透析、胸骨感染、术后心房颤动及院内死亡率及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记录随访2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气管切开、血液透析、胸骨感染、术后心房颤动及院内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术组再次气管内插管率高于PCI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8/20)vs.2.50%(1/40),P0.05];两组手术前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LVEF较术前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两组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再入院率低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1/40)vs.18.92%(7/40),2.63%(1/40)vs.16.22%(16/40),10.53%(4/40)vs.40.54%(15/40),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PCI术和OPCABG术在近远期死亡率相似,但OPCABG术后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依照心电图检查T波情况分为倒置组(n=87)和直立组(n=87),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峰值充盈时间(LVTPFRv)]、直立组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时间不同患者LVEF水平,分析直立组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LVEF水平相关性。结果两组LVTPFR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立组LVEF、LVEDV高于倒置组,LVESV低于倒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立组发病后T波恢复直立时间不同患者LVEF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LVEF水平随恢复直立时间缩短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直立组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r=﹣0.625,P=0.017)。结论直立组心功能高于倒置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与其心功能密切相关,临床监测患者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其心功能,可为临床病情程度及预后判断提供主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PCI前后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于PCI前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至少1年。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梗死相关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PCI术前、PCI术后1周及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2个月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前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脑梗死、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灌注、心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SICU自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单纯行冠脉搭桥患者信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术前超声EF值和术前血肌酐水平。终点指标为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谵妄发生率。结果:共60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体外循环组495例,非体外循环组1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术前最后一次EF值、术前血肌酐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平均搭桥个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循环组平均转机时间123.7±46.8分钟,阻断89.9±33.6分钟。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ICU停留时间体外循环组高于非体外组(3.0±1.8 vs 2.5±1.7天,t:2.603,p:0,009)。术后MACCE事件及CRRT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循环组105例患者发生谵妄(21.2%),非体外循环组14例发生术后谵妄(12.5%)。基于倾向性评分的逆概率加权回归分析提示OR值为2.402(95%CI, 1.337-4.317),P=0.004。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降低术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行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4例,根据意向性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途径PCI,研究组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造影剂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12、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 (冠脉 )搭桥术对肺组织的影响。方法 :2 0例接受选择性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分为 2组 ,A组 (10例 )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 ,B组 (10例 )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检测各组血清弹性蛋白酶、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 ,分析肺组织损伤的参数。结果 :A组弹性蛋白酶术后 1h、IL 8术后 6h、TNF α在术后 2h达到最高值 (P <0 .0 1)。A组肺活检组织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病理切片检查示A组有肺组织损伤表现 ,A组所有的参数在术后 2 4h趋于正常。结论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肺组织的损伤较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输注后对婴幼儿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将术中及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全部回收处理,并于术后6小时内回输至患儿体内。对照组不使用血液回收机,术中及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弃用。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术后15min、24h、第5天的血色素(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术前、术后15min、24h、72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术后24h引流量,围术期异体血使用率、围术期红细胞使用量、术后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使用率。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Hb、Hct、PLT、PT、INR、APTT、FIB、TT、D-D、F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时点两组患儿术后15minPT、INR、APTT、TT、D-D、FD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点PT、INR、APTT、FIB 、TT、D-D、FD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15min的Hb、H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h、术后第5天的Hb、Hct、PL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库血使用率与库血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h引流量和PCC使用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在不同时点的凝血功能指标与不使用自体血液回收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可明显减少异体血使用率和使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可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呼吸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老年(≥60岁)冠心病的患者分为CCABG(33例)和OPCAB(28例)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CREA(血肌酐)、BUN(尿素氮)结果,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平均ICU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中输血量,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CCABG组与OPCAB组术后CREA和BUN在术后当天,第1、3、5、7、9天及出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ABG组与OPCAB组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41.03±61.09)h、(14.67±14.40)h(P<0.05);平均ICU时间为(124.21±82.91)h、(77.54±46.44)h(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4.91±8.18)d、(13.B9±7.86)d(P>0.05);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562.57±376.92)ml、(478.25±176.48)ml(P>0.05);术中输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总输液量两组无差异(P>0.05);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OPCAB组低于CCABG组.结论 OPCAB对老年患者安全和有效,尤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