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非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病人96例中早搏58例,窦性心动过速38例。所有病人口服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心律、心率、药物起效时间及生化项目的变化。结果早搏病人58例,显效2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79.31%。窦性心动过速38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4.21%。心可舒片对心律失常的影响主要从第2周开始,对心悸症状的缓解第3天~第5天起效,2周以后效果明显。结论心可舒片对非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心悸的临床症状缓解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安全有效,未发现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中成药固心胶囊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5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病人。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西药,仅给予固心胶囊治疗,每次2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54例病人中48例(88.9%)心悸、胸闷不适、气短乏力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35例室性早搏显著减少,显效率为64.8%,48例室性早搏减少>50%,总有效率为88.9%。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固心胶囊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疗效显著且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可舒片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给予心可舒片及ARB类降压药;对照组84例,给予空白胶囊及ARB类降压药.观察患者治疗3个月和1年后血压、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并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心房纤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片联合ARB类降压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心脏病所导致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室性心律失常不仅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也可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心可舒片对频发早搏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其对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频发早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缓释片47.5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在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各行1次动态心电图及普通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其服药前后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等电生理参数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及HF、窦性心律频率均上升,LF、QTd及QT间期离散度(QTc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房性早搏数、室性早搏数、总早搏数、短阵心动过速次数及发作心动过速时的平均心室率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可舒片与倍他乐克合用可有效增加其治疗频发早搏的作用,同时改善倍他乐克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副反应,并可改善此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的预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对7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进行追踪观察,结果提示本病和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与早搏的频率、振幅,QRS间期及早搏后T波改变等ECG变化关系不大;积极治疗本病的伴发病,消除发作诱因,重症发作者给适当抗心律治疗,其预后通常良好。  相似文献   

7.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中成药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60例室性早搏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特发性室性早搏25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停用目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包,每日三次,温开水冲服,4周为一疗程.结果60例患者服稳心颗粒4周后显效率为58.3%(P<0.05),总有效率为85%(P<0.001).其中25例功能性室性早搏患者,17例室性早搏减少>90%,显效率为68%(P<0.05),22例室性早搏减少>50%,因此总有效率92%(22/25).1例出现心动过缓,停药后消失.4例出现轻度头晕,勿需停药.结论稳心颗粒对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特发性室性早搏疗效显著.而且该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频发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若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则预后良好,从危险-效益比的角度不支持常规的抗心律失常治疗。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起始治疗。但若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和频发室性早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就需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53例病人共54例次消融结果。总成功率96.3%。其中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2例(32次),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18次),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定性早搏3例(3次),心房纤额行房室结改良1例次。本组54例次消融治疗无任何并发症,提示对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可作为常规的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纤维胃镜检查时的心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观察了60例患者纤维胃镜检查时的动态心电图变化。检查前窦性心动过速19例,室上性早搏1例,ST段压低2例。检查过程中窦性心动过速53例,室上性早搏15例,室性早搏2例,2种以上早搏者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ST段压低8例,R波电压下降43例。结果提示:胃镜检查时心律失常是常见的,老年病人中发生率更高;机理可能与胃镜刺激咽部引起的神经反射及胃镜对心脏的机械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45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75例应用步长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甘松、三七、琥珀组成)治疗,每次9 g,1日3次口服;对照组70例应用美西律治疗,每次150mg,1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并应用步长稳心颗粒12g/kg、6g/kg分别对氯仿、氯仿-肾上腺、氯化钡致心律失常保护作用进行了实验观察,并与生理盐水组相对照.结果治疗组房性早搏31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室性早搏44例,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8%;对照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总有效率分为77.67%、77.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观察显示步长稳心颗粒对氯仿引起的小鼠室颤,氯仿-肾上腺和氯化钡引起心律失常有明显保护作用,能延缓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早搏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毒副作用,可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房间结有效不应期,对心律失常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以及睡眠体位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对21例经五官科确诊的OSA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清醒状态下6例(28.6%)偶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睡眠中21例(100%)均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特征为:随憋气加重出现传导阻滞、停搏、逸搏冢早搏、短陈心运过速;呼吸恢复时,窦性心律突然加速伴早搏、心动过速。侧卧位时心律失常消失或改善(76.7%vs33.  相似文献   

13.
<正>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指心搏频率、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可分为快速性(如早搏和心动过速等)和缓慢性(如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的范畴,严重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为多见,但随着现代疾病病因学的改变,精神因素影响、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方式改变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物治疗左心室假腱索所致室性早搏的方法。方法选取近两年来51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心超检查示左心室假腱索,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给予口服盐酸美西律、酒石酸美托洛尔联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早搏次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早搏发生率较服药前降低。结论盐酸美西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应用治疗左心室假腱索所致室性早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RonT的重要性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落于T波上(RooT),向来被认为是危险的现象。RonT常易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顫动。但近来的资料表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并非仅与RonT现象有关。作者连续观察了44例非选择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均有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起始时间的记录)。测定:1.联律间期(R-R′),即室性心动过速的起始早搏R′和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悸患者的病因,研究心悸与心律失常及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8例心悸患者分为器质性与非器质性两组,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结果 248例心悸患者DCG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227例,检出率为91.53%。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悸显著高于房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与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心悸发作时器质性组与非器质性组出现心律失常的几率接近。结论心律失常和心悸的发作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50例室性早搏与临床诊断对照分析,来讨论室性早搏与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关系。一、一般资料本组250例室早中,住院患者220例,门诊患者30例。男146例,女104例,年龄13~72岁。器质性心脏病22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30例。分析方法:分别测量9个导联室早的部位,QRS 时间、电压、早搏指数和原发性 T 波改变。  相似文献   

18.
近年研究证明,Bonnecor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对心肌的收缩功能和冠状循环无影响。本文报告不同剂量Bonnecor对室性早搏的疗效。对象与方法其选择59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9例,年龄26—73(平均54.1±2.9)岁。其中缺血性心脏病48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特发性室性早搏5例。全部病人均在Bonnecor治疗前和治疗8~10d后进行24h连续心电图监测。按LOwn提出的室性早搏分类法进行分级为0级(无早搏),1级(偶发早搏,少于30次/h),2级(频发早搏,多于30次/h),3级(多源性早搏),4a级(成对的早搏、反复出现),4b级(成串的早搏、即3个或3个以上早搏反复出现)和5级(早搏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治疗时根据Bonnecor剂量的不同将病人分成两组:1组:21例,150mg/d,口服;2组:38例,200mg/d,口服。疗程均为8~10d。疗效按显效(早搏数减少75%以上),有效(早搏数减少50%~75%)和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昼夜变化规律的探索,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非器质性心脏病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24h动态心电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早搏症状在24h内的发生率和发生次数的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前后的平均心律无明显差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06:00~12:00、12:00~18:00的时间内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较其他时间段明显偏多,对照组在昼夜24h的时间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分布较为均匀,两组患者在四个时间段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均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24h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观察,发现患者在06:00~12:00、12:00~18:00时间段发病频率较高,在这段时期内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扩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应用静脉导管法对7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发现房室传导裂隙现象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0~5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4例,其中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2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预激综合征3例,合并室上速1例;高血压病(Ⅱ期)2例,1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1例合并频发性室性早搏;心肌炎后遗症合并频发性早搏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例,均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及房性早搏;原因不明频发性室性早搏7例。呈现的房室传导裂隙现象有6种类型。电生理特征见表1。笔者还观察了心率及药物对裂隙现象的影响。发现心率增快时,由于希浦系有效不应期(ERP)缩短,小于房室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