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焦文峰 《临床医学》2013,(11):78-79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神经外科28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80例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36 例,感染例次55例,医院感染率为12.9%,医院感染55例次中总共检出病原菌43株,鲍曼不动杆菌排名为第4位,占查出菌株的9.3%.结论 及时发现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控综合措施,减少、避免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发生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探讨肝移植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 总结和分析肝移植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3-2012年3月1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感染原因及耐药特性,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呈现出多重耐药的现象。其中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青霉素类(哌拉西林)、头孢类(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到100%。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死亡率高,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为主)、术中失血量大(≥3000ml)、呼吸机支持时间长(≥72h)、ICU滞留时间长、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是造成感染死亡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强,肝移植病员术前及术后大量使用抗生素,术后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在ICU的术后过渡期等原因会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获得性感染,治疗较为棘手,因此在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必须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做好隔离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避免引发交叉感染,保护其他易感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6年3月ICU收治的50例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50例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等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彭蓉  章瑀颖  龙君  朱卫国 《华西医学》2012,(8):1218-1220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培养出19株,2010年29株(多重耐药菌株1株),2011年35株(多重耐药菌株2株),并对其分布的标本类型、科室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痰中检出率最高;科室分布依次为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科;该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5%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其地区、医院最新的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病情、高龄、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多种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使用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ICU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科室5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解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310例患者中26例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为0.5%。26例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46.2%患者为脑出血,38.5%患者为颅内肿瘤,92.3%患者为多重耐药,100.0%患者建立人工气道,84.6%患者在ICU住院时间超过7d。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严密的消毒隔离、重视手卫生、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是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PRD)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宜昌市中心医院ICU2010年6月—2011年12月36例痰培养细菌药敏试验提示P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HAP患者,使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3.0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2.25 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存在肾功能不全时)。疗程至少7 d,治疗结束后,对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后20例临床有效,10例进步,6例无效,总有效率55.5%。15例患者细菌得到清除,清除率为41.6%。平均疗程(14.3±5.6)d,仅4例出现不良反应(4/36),占11.1%。结论根据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耐药特点,提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剂量治疗ICU PDR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HAP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感染现状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小榄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U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比较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2年(干预前)和2013年(干预后)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结果 2012年(干预前)和2013年(干预后)从小榄医院ICU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71株和57株,其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94.4%和84.2%。该项方案干预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由77.5%降为66.7%;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率显著降低(χ2>3.84,P<0.05)。结论 该项方案干预后,ICU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其中有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从ICU继发感染者不同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从ICU重症患者不同标本类型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差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568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资料。结果从ICU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为痰液(60.0%);药敏试验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普遍多重耐药,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最敏感,耐药率小于40.0%;从痰液和无菌体液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普遍高于血液和尿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多重耐药,在ICU中不同标本类型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治疗该菌感染时首选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与抗菌药物使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322株,以非ICU病房菌株为对照,分析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半年为时间段,统计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不敏感率(NS%)、多重耐药阳性率(MDR%)、泛耐药阳性率(XDR%),并评估与ICU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的相关性。结果与非ICU病房相比,ICU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的NS%均明显更高,MDR%也明显更高(P0.05)。除多粘菌素外,鲍曼不动杆菌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NS%低于30%。鲍曼不动杆菌MDR%与美罗培南DDDs呈正相关(r=0.975,P=0.037),而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或复方新诺明的NS%与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呈负相关(r=-0.9,P=0.005)。结论临床应更多关注本科室的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增加与美罗培南的过多使用存在一定关系,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需谨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推荐选择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ICU中预防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综合ICU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29例患者采取严格的护理措施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生.结果 29例患者中,治愈出院9例,好转后出院及转科15例,死亡5例.2年间未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综合ICU暴发流行的情况.结论 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取及时隔离,加强对环境、患者周围物品和医疗器械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重视手卫生,做好环境卫生学生物监测,建立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细菌的危机值报告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督导,发挥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的作用等是预防ICU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ICU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A)耐药性变迁与干预效果。方法监测2011年1月-2013年12月从ICU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90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2013年1月起实施医院感染干预措施。结果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环丙沙星外,2012年分离出的ABA菌株对其他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2011年有所上升;2013年分离出的ABA菌株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2012年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ICU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配合医护人员手卫生教育、做好与患者接触的衣物、器械卫生,是预防ICU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41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特点,为预防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141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分离自痰液,高危科室为ICU,主要诱发因素为住院时间长、入住ICU、广谱抗生素应用及侵入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96.7%)。结论需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集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就诊并合并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了解其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结果 神经内科监护病房共收治患者538例,其中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18例,感染发生率为3.35%.对其药敏结果 进行统计,我们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落实交接班制度、监测生命体征、合理用药及护理、营养支持、加强消毒隔离和监测、加强下呼吸道管理等策略是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感染防控措施。[方法]对ICU 38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严格执行床旁隔离,加强呼吸道管理、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制度。[结果]34例好转,4例死亡,并且鲍曼不动杆菌未在ICU内暴发流行。[结论]对于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并防止鲍曼不动杆菌在ICU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制定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减少或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暴发流行。方法 利用Whonet 5.3软件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烧伤ICU 85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来源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 结果 37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离自创面,占43.5%,其次来自痰和血液标本,分别为17株和12株,各占20.0%和14.1%,咽拭子标本为10株,占11.8%,静脉导管标本9株,占10.6%。除头胞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外,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临床常用的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以上。 结论 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无菌操作;改善患者住院环境,保护高危人群;加强消毒隔离,保障层流病房效果;积极查找感染原因,并对可疑感染环节定期监控,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严格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同时努力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加强饮食营养均是有效防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产生、传播甚至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RICU收治的32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分析引起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2011年1月—2012年12月RICU共收治304例病人,其中32例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0.5%;32株RICU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痰液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病程、基础疾病、卧床时间、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和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有关。严格实施环境干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营养支持对预防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老年危重症监护病区(ICU)患者呼吸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为临床用药与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老年ICU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离情况与其耐药性。结果 50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50例,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感染50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合并真菌感染101例,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非敏感性情况呈上升趋势(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经统计学分析药敏趋势无明显变化(P0.05)。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RAB)、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超过各自构成比的50%。结论老年ICU呼吸道感染患者常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维持较高水平,临床医生应结合实验室报告合理选药,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及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7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30 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非存活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入住ICU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7.118)、感染前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OR=8.073)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入住ICU、机械通气、血培养提示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OR=5.837)、机械通气(OR=4.926)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入住ICU、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机械通气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8~2009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情况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24.2%)、肿瘤科(13.7%)、神经血液内科(13.7%)、呼吸内科(11.8%)、传染科(10.8%);在ICU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ICU以外的病房),除了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为0%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耐药率都达60%以上。普通病房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60%。结论住院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ICU最为严重,而且ICU病房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耐药率,耐药性十分严重,应引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天荣 《全科护理》2014,(12):1097-1097
[目的]探讨头脑风暴法在重症监护室(ICU)疑似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ICU连续发生的3例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例,采用头脑风暴法召开科室护士讨论会,分析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共同制订控制措施并实施。[结果]实施控制措施10d后无续发病例,再无聚集性发病发生。[结论]头脑风暴法应用于ICU院内感染控制行之有效,可提高护士识别工作过程各环节中存在的感染途径,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