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高龄冠心病并房颤患者100例(时间所选为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简单化分组,对照组实施阿司匹林抗栓方案治疗,实验组则实施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抗栓方案治疗,分析两组高龄冠心病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结果。结果两组高龄冠心病并房颤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栓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血栓发生率(16.00%),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并房颤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抗栓方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更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变化、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及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DL-C、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阵发性房颤复发率、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1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一氧化氮(NO)水平、血压控制达标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T、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T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提高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阿托伐汀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压值、左房内径等临床指标、不良反应、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RP、血压值均比与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R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房内径与治疗前比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左房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肌无力、胸闷等不良反应患者各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对照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15.7%、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缬沙坦与阿托伐汀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改善CRP水平,减少房颤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令三联抗栓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令三联抗栓方案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显著好转,且好转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令三联抗栓方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治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广东省台山人民医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内皮功能、治疗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47/50)优于对照组62.0%(3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存在临床并不少见。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会增加出血风险。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及时更新,而我国尚缺乏相应的抗栓治疗指南或共识。该共识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以及专家建议等,着眼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讨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急诊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7年10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100例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观察组除了急诊常规治疗外,对患者早期抗凝、控制血糖。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治疗效果、吞咽功能评定、神经系统受损评分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疗效评价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评定方面入院7 d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前再次评定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系统受损评分上,观察组通过治疗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在急诊治疗中及时控制血糖,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在没有明显禁忌情况下早期对脑梗死实施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预后更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以实施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血脂水平变化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疗效安全,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控制血脂及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高血压伴心房颤动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98)和对照组(n=102),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房颤复发情况和心脏超声参数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房前后径(LA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IVPWT)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明显降低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房颤的复发,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单用或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用治疗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分别采用钙通道阻滞剂单用和在此基础上与ACEI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肾脏功能指标水平、心肌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和肾脏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钙通道阻滞剂单用,钙通道阻滞剂与ACEI联用治疗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保护肾脏功能,改善远期预后,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房颤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证房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d,观察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疗效。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悸、气短、乏力、不寐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房颤气阴两虚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实施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分析两组血压和血脂水平变化、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相比较,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观察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十分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显效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控制情况,显效率为86.7%,对照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血压控制满意,并能够改善冠心病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标准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抗凝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栓栓塞发生率、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采用标准抗凝治疗,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并分析应用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均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观察组(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对血压和血脂水平的调控有显著疗效,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5,(4)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两种抗凝方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住院编号的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长期服用华法林,对照组短期服用华法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为7.9%,对照组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方案在防控阵发性房颤脑梗死、出血并发症等方面效果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案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胸痹合剂治疗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试验对象,使用数字发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胸痹合剂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维度等。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的生存质量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生理功能、生理精神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治疗维度等生存质量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应用胸痹合剂治疗的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策略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100例。以患者房颤后是否出现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n=28例)与无脑卒中组(n=72例);同时根据脑卒中前患者治疗情况分为抗血小板治疗组(n=69例)、抗凝治疗组(n=20例)、无抗栓治疗(n=11例)。结果 脑卒中组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概率明显高于无脑卒中组,而接受抗凝治疗的概率明显低于无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治疗组与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时间均为房颤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较低,对房颤后脑卒中有保护作用,可在高龄房颤患者中推广应用;而房颤时间则是影响高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三联(TT)与双联(DAPT)抗凝方案对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房颤合并ACS且治疗期间接受抗凝药物(NOAC)治疗的患者116例,根据抗凝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抗栓治疗联合DAPT治疗)56例,观察组(常规抗栓治疗联合TT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水平,记录两组随访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ngptl2、ET-1均下降,NO升高,且观察组更佳(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死亡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DAPT抗凝方案,TT抗凝治疗方案在房颤合并ACS患者中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同时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