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红细胞、血红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很多,新生儿溶血病是常见病因之一,其中又以ABO溶血病多见,可引起早期红细胞大量溶血破坏,胆红素(尤其是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而出现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产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故早期诊断及干预相当关键。临床上ABO溶血病可通过血清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溶血病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我院2001年1月-2005年7月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溶血病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可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我院2001年1月-2005年7月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溶血三项试验检测的结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确认为ABO血型不合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送检本中心的150例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ABO-HDN患儿,同时选取150例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组,对各组患儿进行新生儿血清溶血三项试验(直接试验、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测定和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检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后将各结果作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检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提供依据。结论当母体血型为O型时,ABO-HDN中A型新生儿发病率高于B型新生儿;血清溶血三项试验检测结果,以释放试验阳性率最高,直接试验阳性率最低;ABO-HDN血清学溶血三项检测阳性率与标本送检时间及胆红素水平有着密切关系;ABO-HDN患儿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主要集中在1∶128~1∶256。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造成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我院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对比分析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42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结果 642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生理性黄疸458例(71.34%),病理性黄疸184例(28.66%),其中包括ABO溶血病58例、感染52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31例、围生因素所致26例、其他因素17例。病理性黄疸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结论 ABO溶血、感染、G6PD缺乏症是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郴州地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构成。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该院新生儿高胆素血症患儿534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总胆红素水平、人巨细胞病毒(HCMV)基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酶活性,筛查新生儿溶血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素血症患儿中 G-6PD 酶缺乏症患儿43例,占8.0%;ABO 溶血病患儿98例,占18.4%;HCMV 感染患儿153例,占28.6%;细菌感染患儿149例,占27.9%。结论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以感染性因素为主,加强患儿胆红素水平监测,并对检验结果和病因进行分析,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正>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是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是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病例可以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因此需早期积极治疗。我院应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选择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1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其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1],且除外Rh溶血及败血症、G6PD缺乏症、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消化道畸形等有其他疾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亲和婴儿的血型不和而引起的一种溶血病,最常见的有ABO溶血症和Rh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病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及新生儿死亡。换血疗法可及时去除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胆红素浓度,可有效减少核黄疸的发生,特别对重型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效果显著。我科于2007~2009年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病3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需积极治疗。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03-01~2006-12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其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1]不伴其他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52例,B组为对照组。两组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日龄、出生体重、性别、血型、黄疸时间等因素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x-±s)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出生体重(kg)入院日龄(h)黄疸时间(h)<24 24~48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双倍血量换血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疗法的优缺点。方法:将2000-2007年66例病例皆为ABO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换血指征,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和双面蓝光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加用换血治疗,分别观察治疗6、12和24h内胆红素及核黄疸发生率及换血后感染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6h胆红素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2、24h无差异;核黄疸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治疗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双倍血量换血法对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有迅速降低胆红素作用,长期并无显著优势,应慎重换血。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ABO血型溶血病(HDN)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为研究O型孕妇产前血液中IgG抗-A(B)抗原的不同效价对新生儿红细胞致敏及发病的关系,本研究测定5年中430例夫妻ABO血型不合的妊娠37周以上O型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并对出生后A或B型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调杏。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ABO溶血病12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治方案。方法:对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母子血裂不合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抽血查溶血3项检查(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确诊为ABO溶血病患儿进行蓝光及综合治疗。每日监测微量血胆红素。结果:129例患儿中114例痊愈出院;9例黄疽减轻,家长要求自动出院;6例行换血治疗后痊愈。住院时间最短2d,最长8d,平均为4.2d。结论:对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达到换血指征的应及时换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该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和相关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医院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2月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科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534例,并统计分析患儿的临床和检验相关资料。结果患新生儿G-6PD酶缺乏者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9%,新生儿ABO溶血病占高胆红素血症的18.0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占28.1%,细菌感染者占27.4%。结论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构成以感染性因素为主,早产儿相对足月儿易患高胆红素血症,加强患儿胆红素水平监测,并对检验结果和病因进行分析,可有效预防和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采用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例,取得满意疗效,并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现将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13例,女6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16例;<2 500 g 1例,~4000 g 18例;年龄为20min~11 d;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病因:ABO溶血病5例,RH溶血病8例,败血症2例,其它4例;合并重度贫血2例,胆红素脑病5例(均为外院转入);换血日龄:生后2 h~11 d;住院天数3~11 d。2)换血指征:①新生儿RH溶血病,②经综合治疗后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52例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儿中ABO溶血病的发生情况,并比较所有患儿间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临床检查结果的差异,研究可能影响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52例新生儿中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的有30例(57.69%),发病率较高;(2)通过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体质量、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G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及出生时间均可能为影响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相关因素;(3)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HG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及出生时间为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较高,患儿出生时间、HGB浓度和相关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可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7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主要为围产期因素、感染性病症因素、母乳性黄疸因素以及ABO溶血病因素,且新生儿年龄<7 d与≥7 d的高胆红素血症关联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工作人员应准确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多关注新生儿围产期护理指导,尽可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降低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体内血型抗体IgG亚型的含量与其溶血危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50例产前高效价的孕产妇进行产后新生儿免疫血液学检测(ABO 41例,Rh 9例),其中32例新生儿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IgG亚型检测卡测定患儿及其母亲血清IgG抗体亚型,其中ABO血型系统25例,Rh系统7例。结果 在32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血清中检测出26例IgG1和IgG3亚型同步升高,21例IgG1和IgG2亚型升高;12例IgG3明显升高的产后新生儿均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表现,而8例IgG2或IgG4亚型升高的孕妇,其新生儿均未发现高胆红素血症表现。结论 胎母间血型抗体亚型含量成正相关、IgG1和IgG3抗体亚型的含量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高效价孕妇有必要进行IgG亚型分析,对检出不同IgG亚型的孕妇进行选择性治疗,从而实现个体化精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早诊断早治疗的依据。方法对150例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占43.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占18.0%,ABO溶血病占15.3%,感染占14.0%,原因不明占9.4%。其中发病日龄在生后7d内占84.7%。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是防治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高胆红素血症做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一种常见于胎儿和早期新生儿的与溶血相关性的自限性免疫性综合征,它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IgG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ABOHDN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与母体内的IgG抗A(B)的效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