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8)
目的探讨和分析奥美拉唑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原因,为临床中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集奥美拉唑致心血管不良反应报告3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结果奥美拉唑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关系不明显,但与年龄及给药途径有密切的关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绞痛,低血压等,且以胸闷、心悸最为常见。结论奥美拉唑致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多,故需注意合理使用该药物,避免其诱发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8)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报告6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程度、发生时间及转归时间等。结果 65例中,共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7种,心血管不良反应表现为心悸、心动过速、心脏不适、心尖部疼痛、左心衰竭等;不良反应程度以新的一般和一般为主,发生时间多在1天之内,且多在1 h内缓解。结论应注意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做好预防工作,在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后及时处理,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期间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入组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喹诺酮类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剂用量、引发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脏不适、心悸、心动快速、左心衰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心脏不适、心悸、心动过速,分别占比38.46%、30.26%和24.62%。130例患者共使用7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其中10例诺氟沙星、22例氧氟沙星、26例左旋氧氟沙星、16例环丙沙星、20例莫西沙星、20例加替沙星、16例吉米沙星;其中28例口服用药,占比21.54%,92例静脉给药,占比70.77%,10例外用给药,占比7.69%。130例患者中,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时间≤5min 20例,占比7.69%,6-30min 42例,占比32.31%,31min-2h 66例,占比50.77%,2h 2例,占比1.54%。患者的心血管不良反应转归时间≤5min 0例,6-30min 38例,占比29.23%,31min-1h 68例,占比52.31%,1h 24例,占比18.46%。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易引起心脏不适、心悸、心动快速、左心衰竭等心血管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在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实施治疗时,需做到合理用药,积极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二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例1男性,7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6年,加重1周,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于2005年3月21日入院。既往无神经精神异常史。肺功能检查示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重度下降。动脉血气分析:pH7.38.动脉血氧分压(PaO2)72.4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7.2mmHg。血肝。肾功能、电解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正常。痰培养:嗜麦芽寡食单胞菌。给予吸氧、解痉平喘,先后用阿洛西林、依替米星、头孢曲松钠等抗炎治疗,4月8日起予加替沙星注射液(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试字H20030022)0.2g静脉滴注,每天1次。4月10日下午4时起患者出现烦躁、激动、坐卧不安,不让医护人员检查和治疗,有被害观念和幻觉, 相似文献
5.
随着普罗帕酮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也逐渐为临床医生所关注.笔者收集了1995~2004年住院病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PSVT患者,出现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10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3)
目的分析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已上报于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22例,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不良反应(ADR)主要发生于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所涉及的药品种类有47种,其中降压药的构成比最高;ADR累及的系统有多种,其中皮肤系统的构成比最高;ADR所涉及的药物剂型主要有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结论为了减少和防止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ADR的发生,因此要重视药物ADR监测工作,加强管理和规范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因排尿不畅,尿急尿痛尿涨,于2009年6月20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体检(T)36.6,脉搏(P)78次/min,血压(BP)126/76mmHg,尿常规检查:尿蛋白(+++),潜血(+++),尿白细胞(+++),镜检白细胞(2+),镜检红细胞(1+)。诊断:急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8.
1 资料 [病例1]女,65岁,主因"尿频、尿急、尿痛10 h"于2005年9月21日就诊我科.既往有糖尿病史,平素口服二甲双胍,未规律用药,血糖控制差.入院查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即血糖13.1 mmol/L,肾功能、电解质在正常参考值范围,考虑为泌尿系感染.由于该患者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均过敏,故选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 g,每日2次,静脉输注.同时,给予患者短效胰岛素治疗.当日17:30液体静脉输注完毕,16:15测餐后2 h血糖3.3 mmol/L,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 mL,维持静脉输注10%葡萄糖维持,监测血糖,停用胰岛素治疗.当时考虑患者低血糖的发生与应用胰岛素有关,并未考虑到与当时应用加替沙星有关. 相似文献
9.
加替沙星致精神异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8岁。因“咳嗽、咳痰伴间断咯血1年。加重并发热1周”,以“双肺继发型肺结核(右上空洞)复治并咯血”于2006年3月16日收住院。既往有肺结核病史6年,曾给予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方案抗痨治疗6个月。患者无精神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4℃、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mmHg;皮肤黏膜无水肿、皮疹等,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及,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加替沙星致低血糖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1岁。因咳嗽、乏力、盗汗2个月加重伴发热5d,于2005年8月10日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时而伴有少量白色黏痰,无异味,乏力、盗汗,5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发热,体温37.5~38.4℃,午后显著,胸部X线片及CT示双上中肺散在斑片状、结节状阴影,密度不均。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强阳性,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呈阳性。8月11日入院后查体,体温37.6℃,脉搏87次/min,血压110/80mmHg(1mm Hg=0.133kPa),双肺上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心脏、腹部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1.
加替沙星是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特点,在体内吸收迅速,组织分布良好,消除半衰期长,临床疗效好,近来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同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随着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逐步增多,加替沙星已经在美国于2006年5月退出市场,但我国目前仍在使用。在使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脏毒性等副作用。因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临床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资料
患者男,50岁,于2009年5月4日因胸闷、心悸伴咳嗽、咳痰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因反复发生慢性心衰多次入住我院。无糖尿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体检:体温38.0℃,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0/80mmHg。 相似文献
13.
加替沙星致高血糖症四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例1 患者女,67岁。因反复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半年伴尿黄5d,2005年9月19日入院。临床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活动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既往无糖尿病史。10月1日始应用加替沙星400mg/d静脉滴注。10月8日开始出现口干、多尿等,10月11日测空腹血糖(FPG)30,09mmol/L,加用胰岛素,但FPG仍波动在26.61~46.84mmol/L,10月17日停用加替沙星后血糖逐渐回落,10月22日FPG降至6.69mmol/L,口干、多尿等临床症状消失。停用胰岛素后监测血糖2周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1岁.因咳嗽、乏力、盗汗2个月加重伴发热5 d,于2005年8月10日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时而伴有少量白色黏痰,无异味,乏力、盗汗,5 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发热,体温37.5~38.4 ℃,午后显著,胸部X线片及CT示双上中肺散在斑片状、结节状阴影,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7,(5)
目的分析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药物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2000~2016年中文文献,收集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0岁以上患者为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在136例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62.5%。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原患疾病及过敏史、给药剂量、联合用药、使用溶媒等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在136例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患者中,给药后30min内发生者占52.20%。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系统损害,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抢救、对症处理后会痊愈或好转。结论重视不同患者个体差异,规范用药,加强用药全程监护可有效减少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
目的对利尿剂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治疗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从而为相关针对性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患有心血管类疾病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了利尿剂,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与归纳。结果通过对68例患者临床状况的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8例(55.9%),其中出现高尿酸的患者6例(15.8%),产生肾功能异常的患者10例(29.4%),出现血糖血脂升高的患者13例(34.2%),产生其他不良反应患者8例(21.1%)。结论在把利尿剂作为心血管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时,其会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的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患者的康复造成了阻碍,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的采取针对性措施,为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4)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现象,其中50例合并心肌损伤,作为观察组,其余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心肌酶学检查结果以及心电检查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肌酶学数值显著升高,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波动水平显著加大,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心肌酶学检查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血管损伤,具有良好的鉴定作用,通过阿奇霉素进行针对性抗菌治疗,对于急性期及早期病症具有较好效果,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8)
目的:探讨临床广泛使用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制作兔左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0只健康新西兰长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加替沙星组和低钾低镁组(低钾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灌流正常台式液,加替沙星组灌流19mmol/L加替沙星30min,低钾组灌流同浓度但溶于低钾低镁液的加替沙星30min。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各组内、外膜下心肌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观察灌流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QT间期和TDR(跨室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加替沙星组和低钾组的QT明显延长;TDR,EAD(早后除极)和TdP(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大(P0.05)。2与加替沙星组比较,低钾组的QT和TDR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与加替沙星组比较,低钾组的EAD和TdP的发生率明显增大(P0.05)。结论:在加替沙星合并低钾低镁条件下易诱发Tdp及EAD等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路音强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1997,6(1):48-48
用药的目的在于防治疾病,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其余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作用会同时出现,这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某些药物小剂量时只选择地作用于个别脏器,大剂量时则引起较广泛的全身毒性反应。今报告2例药物不良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