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奥美拉唑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原因,为临床中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集奥美拉唑致心血管不良反应报告3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结果奥美拉唑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关系不明显,但与年龄及给药途径有密切的关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绞痛,低血压等,且以胸闷、心悸最为常见。结论奥美拉唑致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多,故需注意合理使用该药物,避免其诱发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期间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入组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喹诺酮类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剂用量、引发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脏不适、心悸、心动快速、左心衰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心脏不适、心悸、心动过速,分别占比38.46%、30.26%和24.62%。130例患者共使用7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其中10例诺氟沙星、22例氧氟沙星、26例左旋氧氟沙星、16例环丙沙星、20例莫西沙星、20例加替沙星、16例吉米沙星;其中28例口服用药,占比21.54%,92例静脉给药,占比70.77%,10例外用给药,占比7.69%。130例患者中,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时间≤5min 20例,占比7.69%,6-30min 42例,占比32.31%,31min-2h 66例,占比50.77%,2h 2例,占比1.54%。患者的心血管不良反应转归时间≤5min 0例,6-30min 38例,占比29.23%,31min-1h 68例,占比52.31%,1h 24例,占比18.46%。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易引起心脏不适、心悸、心动快速、左心衰竭等心血管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在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实施治疗时,需做到合理用药,积极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报告6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程度、发生时间及转归时间等。结果 65例中,共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7种,心血管不良反应表现为心悸、心动过速、心脏不适、心尖部疼痛、左心衰竭等;不良反应程度以新的一般和一般为主,发生时间多在1天之内,且多在1 h内缓解。结论应注意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做好预防工作,在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后及时处理,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用药监护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9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用药监护措施。结果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因素及用药因素有关,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及合理使用药物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采取合理的用药监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韦丽华 《内科》2007,2(6):994-996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年至2007年9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所致不良反应在中、老年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少平 《内科》2007,2(4):653-655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年至2006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塞通注射液可致免疫、心血管、消化、神经等系统不良反应,尤以变态反应为主。结论临床人员应了解血塞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34例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是心脑血管药物、抗菌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老年患者药源性不良反应涉及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其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其他包括心衰、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和心肌梗死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是引起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心血管基础疾病和不良反应史密切相关,应从多方面预防药源性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及如何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20例患者出现用药问题有82例,占心血管内科患者25.6%。结论总结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遇问题,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全面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临床对各种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的重视,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最大程度降低用药风险。方法通过手工收集本院常用心血管类药物说明书,整理分析。结果共统计心血管类药物说明书97种,发现心血管类药物说明书各项内容繁琐复杂,尤以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项为重。结论心血管类药物说明药物书对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意义重大,但说明书项目烦琐很难掌握。是否可通过建立心血管药物说明书重点项目数据库来解决此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心血管临床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心血管科自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接收的24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病例,采用应用频度分析法、药物利用度指数和药物的应用频率值法对患者合理用药展开讨论。结果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用药的频率是不一样的,使用心血管药物之后有部分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中最重要的是要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医生要对患者个体特征、用药时机、药物配伍等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不良反应特征。方法选取高邮中医医院心内科于2011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应用ACEI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12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69例,年龄18~75岁,平均(52.5±4.9)岁。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30岁和30~39岁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卡托普利致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为77.91%;其次为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分别为8.74%、7.04%;雷米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致不良反应比例较低,分别为2.91%、1.46%、1.46%和0.49%。ACEI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喘憋、咳嗽、咽部不适为主,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占65.05%;7.77%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皮肤,临床表现为皮疹、水肿、炎症、溃疡等;7.77%累及泌尿生殖系统,有尿频、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另外还有7.04%累及心血管系统,4.85%累及血液系统,4.85%累及消化系统,2.18%累及关节肌肉。412例患者中,26例在用药当天即出现不良反应,占6.31%,386例在用药第2 d后出现不良反应,占93.69%,不良反应的平均出现时间为(16.9±10.4)d。患者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处理后,绝大多数症状明显缓解并逐渐消失,其中30例患者复用药物后再次发生相同不良反应。结论应用ACEI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原因复杂,多数需对症治疗或停药才可消失,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泮托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探讨其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国内近10年来报道的泮托拉唑致过敏性休病例报告,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用药、不良反应处理等资料及过敏性休克的有关情况,结合文献对泮托拉唑致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和处理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讨论。[结果]泮托拉唑钠上市以后共报道典型致过敏性休克反应8例,且大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以内,性别、年龄不限,经停药、及时抗过敏对症处理后,都在2h左右症状缓解和恢复。[结论]泮托拉唑静脉给药可导致过敏性休克,使用泮托拉唑前应详问家族过敏史、药敏史和是否为过敏体质,并准备好过敏性休克抢救药物,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的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等,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与对策。结果随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越来越多。结论临床用药一定要增强合理用药意识,最大程度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程度,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9年6月收集的200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122例,占6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30例,占65%);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0例,占4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现阶段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心血管内科的2315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临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出现用药问题的病历有463例(20%),因用药问题而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有84例(3.6%),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医院心血管科临床医生一定要丰富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知识,强化自身理论以及经验总结,在不断的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不良反应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药物、临床用药和患者自身体质三个方面。结论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合理用药管理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我所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管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4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存在用药问题7例(10.85%),漏服用药物、时间不正确以及用药方法不恰当是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主要为漏服用药物、时间不正确以及用药方法不恰当,可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药师干预及药物指导、健康教育,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利于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用药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药学服务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使用中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品种混用、用药方法不当、剂量过大等。结论临床医生应对中药不良反应有充分了解,不断提高自身用药认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7,(5)
目的分析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药物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2000~2016年中文文献,收集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0岁以上患者为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在136例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62.5%。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原患疾病及过敏史、给药剂量、联合用药、使用溶媒等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在136例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患者中,给药后30min内发生者占52.20%。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系统损害,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比最高,其他依次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绝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抢救、对症处理后会痊愈或好转。结论重视不同患者个体差异,规范用药,加强用药全程监护可有效减少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