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128例AMI患者,系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溶栓+PCI组[系静脉溶栓后进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直接PCI组(未经溶栓直接进行PCI)。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共32例,其中静脉溶栓后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组24例(37.5%)显著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2.5%),P〈0.05。术后溶栓+PCI组IRA达TIMI3级血流者明显多于直接PCI组(75.0%比50%),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AMI患者229例的病例资料,131例接受静脉溶栓(IVT)治疗(溶栓组),98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诊PCI组),比较两组的治疗开始时间和近期预后。溶栓组104例接受补救或延迟PCI(溶栓 PCI组),与急诊PCI组比较,分析两组的TIMI血流情况。结果溶栓组溶栓开始时间明显早于急诊PCI组球囊扩张时间(67.79min对134.54min,P<0.01);冠状动脉造影时,溶栓 PCI组TIMI3级血流、TIMI3级和TIMI2级血流之和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分别为40.4%对24.5%,P=0.016;63.5%对36.7%,P<0.01);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溶栓组和急诊PCI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更快地实现早期再灌注达到TIMI2级血流以上,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208例,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发生心室纤颤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发生心室纤颤)和对照组173例(未发生心室纤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入院血糖、电解质、CK-MB、肌钙蛋白T(cTnT)、胸痛发作到PCI时间、术前及术中用药等。观察不同梗死相关血管(IRA)患者及PCI术后不同IRA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结果 208例患者心室纤颤发生率为16.8%(35/208)。观察组患者CK-MB、cTnT、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间心室纤颤发生率比较:IRA血流TIMI 3级TIMI 2级TIMI 1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心室纤颤的发生有关。结论 PCI术后IRA血流TIMI分级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是急诊PCI的AMI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室纤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2例发病≤ 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组 (2 6例 )和直接PCI组 (2 6例 ) ,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 (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 (LVEF)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前溶栓 +PCI组IRA通畅率 (6 1 5 %)显著高于直接PCI组 (19 2 %) (P <0 0 5 ) ,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 10 0 %,其中TIMIⅢ级血流者分别为 96 2 %和 91 5 %(P >0 0 5 ) ;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 ,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 +PCI组为 (6 4 3± 5 6 ) %,明显高于直接PCI组 (5 4 8± 4 9) %(P <0 0 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急诊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 ,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 ,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直接PCI术与溶栓后不同血流状态患者行择期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MI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0例,溶栓后IRA血流TIMI 0、Ⅰ级组14例和溶栓后IRA血流TIMIⅡ、Ⅲ级组20例,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组术后3d、术后30d和术后90d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达100%。直接PCI治疗后30d、90d的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较之术后3d时改善明显;溶栓后血流TIMI 0、Ⅰ级的患者术后LVEF值、LVEDVI、LVESVI有所改善,但较之直接PCI组却明显降低;但溶栓后血流TIMI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的改善与直接PCI组无明显区别。结论:AMI起病7~10d再开通血管的患者心功能明显不如急诊开通者,而不管是急诊PCI还是溶栓开通血管后再行择期PCI均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 IRA),挽救濒死心肌,及早达到和维持心肌组织的正常血流灌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AMI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同静脉溶栓相比,急诊PCI术具有适应证范围广,禁忌证少的优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可达95%以上,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达3级者高达90%,再闭塞率和缺血事件再发生率低,脑出血并发症几乎为零[1].然而急诊PCI术较普通PCI术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护理要求相对较高.我科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对45例ST段抬高型AMI(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病人采用了急诊PCI术, 现将术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5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6.3)%,直接PCI组为(53.8±6.7)%。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梗死相关动脉(IRA)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复流的影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IRA TIMI≤1级行PCI的患者分为2组,常规均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其中实验组40例支架置入前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IRA处推注替罗非班,对照组40例直接PCI治疗,2组均成功置入支架。比较2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3级、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RA无复流、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急诊行PCI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IRA处给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近期可以改善心室功能,减少重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先进行静脉溶栓,然后在12h以内进行PCI,对38支梗死相关血管(IRA)成功置入支架41枚。选择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指标为再发的心血管事件。结果38例患者中36例(96.7%)获得PCI成功,造影示残余狭窄(4.58±2.45)%,前向血流TIMI3级。随访时间6~18个月,2组患者再发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静脉溶栓+PCI组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溶栓后PCI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再灌注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治疗AMI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已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都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可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AMI患者仅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不能全部恢复闭塞血管至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3级,仍然发生左心室重构,影响预后,而PCI治疗后能即刻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长期预后较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AMI患者经急诊静脉溶栓后延迟PCI术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157例发病在18 h以内的高龄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IRA)急诊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前后IRA的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成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157支IRA,163处靶病变平均狭窄程度95%~100%,TIMI血流0~2级,急诊PTCA后共置入158枚冠脉内支架,155支IRA术后完全再通,即刻成功率98.73%.2支IRA因PTCA后无血流未置入支架.经置入冠脉内支架后IRA均恢复到TIMI血流3级,残余狭窄为0%~10%.1例于术中死亡,2例于术后48 h死亡,住院期间总病死率1.91%.术后随访6~15个月,全部存活,心功能分级(NYHA)Ⅰ~Ⅲ级,无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高龄AMI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278例ST段抬高的AMI病人入院确诊后即行急诊PCI术,依据PCI造影结果按TIMI分级分为慢-无血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情况、PCI术中情况、急诊及PCI术后1周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无血流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病人中,40例(14. 4%) PCI后出现了慢-无血流现象,238例(85. 6%)血流正常。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病人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 Tn-I)差异有统计意义(P0. 01);病人心肌梗死面积、梗死相关动脉(IRA)术前血流TIMI分级、门球时间、梗死后心功能分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梗死前的缺血预适应)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和c Tn-I水平、心肌梗死面积、门球时间、心功能分级、梗死前心绞痛及IRA术前血流TIMI分级与AMI病人急诊PCI术后慢-无血流现象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血清hs-CRP和c Tn-I浓度、心肌梗死面积、门球时间、心功能分级、IRA术前血流TIMI分级、梗死前心绞痛是AMI病人急诊PCI术发生慢-无血流现象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急诊PCI的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术前口服曲美他嗪。两组急诊PCI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两组再通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IMI)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BG)。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0~Ⅱ级6例、Ⅲ级39例,对照组分别为9、37例;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CTFC为(21.7±5.38)帧,对照组为(27.1±6.34)帧,P<0.05。观察组TMBG分级0~Ⅱ级9例、Ⅲ级36例,对照组分别为15、30例,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12h以内或12~24h仍有心肌缺血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分为PCI组和溶栓组,分别给予直接急诊PCI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发病2周时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2·5%,PCI组再通率为93·3%;PCI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均达到TIMIⅢ级血流;溶栓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PCI组(P<0·001)。溶栓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大于PCI组患者(P<0·01)。溶栓组患者AMI发作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PCI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缩短住院时间,有效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过去28个月期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74例AMI病人经股动脉(46例)或桡动脉(28例)施行急诊PCI,先以常规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行PCI,指引导丝通过病变处,用球囊扩张使IRA开通,再置入支架.结果急诊PCI成功率98.6%,住院病死率1.4%,IRA的TIMI 3级血流开通率92.0%.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6例,一过性无再流8例.结论急诊PCI能迅速开通AMI病人的IRA并达到TIMI 3级血流,从而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渐进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对预防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104例STEAMI行急诊PCI的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介入治疗的52例为对照组,渐进开通IRA的52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开通IRA时,采取逐渐开通前向血流方法。运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TIMI 1级、TIMI 2级每级血流各阶段均保持5 min左右,再使前向血流达到TIMI 3级。如果血栓负荷不重,可用从小到大的球囊扩张。如果血栓负荷重,则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再根据残存血栓负荷及血流情况选择血栓抽吸导管或球囊导管撤出时机,保证前向血流逐渐开通。观察两组室颤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室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0 vs 10%;P0.01)。ST段回落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6%vs 58%,P0.05)。结论 STEAMI行急诊PCI时渐进开通IRA可减少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以冠状动脉内初期支架植入(初期支架组48例)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支架植入(溶栓加支架组50例).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TIMI血流分级法判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情况.记录住院期心脏事件;出院前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量并推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组47例(97.91%)溶栓加支架组50例(100%)IRA血流TIMI 2-3级,但前者IRA前向血流TIMI 3级者明显增多(分别为93.8%和60.0%,P=0.0001).两组患者住院期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相似,但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支架组LVEF(62.01%±14.03%)高于溶栓加支架组(50.01%±132%),P=0.0001.结论与静脉rt-PA溶栓加补支架治疗相比,AMI初期支架植入可更好改善急性期心肌再灌注,并减少患者住院期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与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关系及其影响。方法选取72例首次确诊STEMI冠状动脉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1级行急诊PCI的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其中实验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前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常规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PCI术前后IRA局部血浆v WF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急诊支架置入术后TIMI血流3级34例、对照组2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浆v WF浓度:实验组(138.56±1.08)μg/L、对照组(158.72±1.2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冠脉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明显降低v WF的表达及释放,改善冠脉血流状况。PCI患者术后发生无复流与术前v WF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 ,必要时做PCI。B组 46例患者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早期与最后心肌梗死面积 (2周后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A组为 94 0 % ,B组 95 7% ;两组患者首次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已达TIMI 3级血流者19例 (A组 13例 ,B组 6例 ) ,经PCI后变为TIMI 3级血流者 67例 (A组 3 3例 ,B组 3 4例 ) ;两组间术后 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造影显示溶栓已达TIMI 3级血流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直接PCI者 ;两组早期及最后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病死率A组 4 0 %、B组 2 7% ,均未见严重出血风险。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使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 ,有利于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