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并不升高,因此不能在早期反映肾脏损害情况,通过检测某些敏感指标早期发现肾损害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可以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多种生化指标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入选的9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n=50),B组为高血压合并有微量蛋白尿患者(n=48),同时选择5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 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四项指标.结果 三组Scr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ys C、β2-MG、NA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B组Cys C、β2-MG、NAG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由Cys C、β2-MG、NAG组成的生化标志组合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的阳性诊断率达69.3%(68/98),明显高于Cys C 36.7%(36/98)、β2-MG 28.5%(28/98)和NAG 33.6%(33/98)各单项检测(P<0.01).结论 多种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较早地反映高血压肾功能受损程度,对高血压肾损害早期的诊断具较高的敏感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合用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方法43例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1),先予以伊贝沙坦150 mg/d,治疗60 d后,实验组加用前列腺素E115 d.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60 d、治疗后75 d分别测定血清肌酐、24 h尿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晨尿查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两组治疗60 d后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肌酐清除率增加,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而实验组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伊贝沙坦合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保护作用,优于单一应用伊贝沙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合用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方法43例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1),先予以伊贝沙坦150mg/d,治疗60d后,实验组加用前列腺素E115 d.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60d、治疗后75d分别测定血清肌酐、24h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晨尿查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两组治疗60d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而实验组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伊贝沙坦合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保护作用,优于单一用伊贝沙坦.  相似文献   

5.
综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分析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等早期肾损害敏感指标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旨在为高血压的中西医诊疗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CAVI检测,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U)、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分析CAVI与MAU、β2-MG及NAG的相关性。结果:CAVI升高患者尿MAU、β2-MG及NAG均显著升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VI与尿MAU、β2-MG及NAG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81、0.912、0.853,均P<0.05)。结论:CAVI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ys)C、白细胞介素(IL)-10、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微量白蛋白(m Alb)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为观察组,30例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ys C和IL-10、尿中NAG和m Alb的含量。结果观察组肾穿刺病理特征为典型的高血压肾损害的表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血清中Cys C和IL-10、尿中NAG和m Alb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ys C和IL-10、NAG和m Alb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Cys C和IL-10、尿中NAG和m Alb的异常表达是高血压肾损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 (m A)与尿酶联合检测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 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 72例正常人的尿 m A、N-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β- D-半乳糖苷酶 (GAL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进行了联合检测。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尿 m A、NAG、GAL、GPDA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均 <0 .0 1)。单纯检测上述指标中的一项或两项阳性率较低 ,联合检测其中三项阳性率较高 ,联合检测四项阳性率可达 6 3.3%。 m A与 NAG、GAL、GPDA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提示联合检测尿 m A、NAG、GAL、GPDA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方法选取我市某乡镇饮水含砷量为0.02~0.77mg/L的2个病村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参考地方性砷中毒相关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砷中毒(研究)组与非病例(对照)组,采集其尿样及血样。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评估患者肝功能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评估患者肾功能,以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作为终点法;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采用速率法测定。结果本组共调查648人,其中研究组141例,对照组507例,砷中毒检出率为21.76%;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为10.64%,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率为5.41%,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几何均数分别为2.30mg/g Cr、2.15mg/g Cr,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几何均数分别为2.45U/g Cr、2.21U/g C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有联系,同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作为砷中毒造成肾脏损伤的早期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液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α-微量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和微量白蛋白(mALB)的测定,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或门诊体检并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尿CystatinC、α1-MG、NAG、β2-MG、mALB的含量,并以ROC曲线分析其敏感性。结果病例组尿液中的Cystatin C、α—MG、NAG、β2-MG、mAL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尿α1,MG曲线下面积为0.906,β2-MG曲线下面积为0.855,较尿mALB、CystatinC、NA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P〈0.001)。结论尿α1-MG和β2-MG的检测对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性高于尿mALB、CystatinC和NAG,尿液中不同蛋白的联合检测有助于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监测,对预防高血压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勇 《山东医药》2008,48(10):62-63
将9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脂、尿微量白蛋白(MAU)、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尿MAU、β2-MG、NAG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具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合用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方法  4 3例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2 2 )和对照组 (n =2 1) ,先予以伊贝沙坦 15 0mg/d ,治疗6 0d后 ,实验组加用前列腺素E115d。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 6 0d、治疗后 75d分别测定血清肌酐、2 4h尿肌酐、2 4h尿蛋白定量、晨尿查尿微量白蛋白和尿 β2 -微球蛋白、N -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并计算肌酐清除率 (CCr)。结果 两组治疗 6 0d后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肌酐清除率增加 ,2 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 微球蛋白均明显下降 (P <0 0 5 )。而实验组尿 β2 微球蛋白、尿N -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结论 伊贝沙坦合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保护作用 ,优于单一应用伊贝沙坦。  相似文献   

13.
长病程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多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太  宋斌  张科  董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9):1934-193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 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长病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出效果.方法 分别对131例长病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年龄相当的1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测定血清Cys C、尿mALB、尿RBP含量及尿NAG活性,计算单独及联合应用后的检出阳性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尿mALB、尿RBP含量及尿NAG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对肾损害的检出率分别为26.0%、26.0%、20.6%及29.8%,多指标联用后的检出率分别为(mALB NAG)35.1%、(Cys C NAG)37.4%、(mALB NAG RBP)41.2%、(NAG RBP Cys C)40.5%,多指标联用较单指标检出阳性率有显著提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mALB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431,P<0.05),血清Cys C、尿mALB、RBP及NAG均与病程时间长短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73、0.451、0.575、0.403,P均<0.05). 结论 长病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其肾功能损害程度,适当选择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脏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主要采用液相透射比浊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46例儿童HSP患者血清Cy-sC及尿微量蛋白系列[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免疫球蛋白(IgG)、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U)及其与随意尿肌酐的比值(NAG/CR、IGGU/CR、ALBU/CR、α1-MU/CR)],同时检测尿常规和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尿常规阴性HSP及合并紫癜性肾炎)血清CysC、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1);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异常率(80.43%)高于尿常规异常率(23.91%),P〈0.01;35例尿常规正常者6项指标异常率达74.29%,且6项指标较2项指标异常发生率增高,P〈0.05;血清Cys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呈正相关。结论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肾损伤程度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常规尿检不易发现,一旦发生临床糖尿病肾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多年后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有效诊断有助于早期干预的进行,延缓病情发展。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指标主要有尿微量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64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其同功酶NAG-B含量。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早期即有尿NAG活性增高。在糖尿病伴肾损害者,尿NAG、NAG-B活性均明显上升。同时还讨论了血清NAG活性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汀对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高血压肾损害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各30例,除给予常规的抗高血压治疗外,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d,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在给予缬沙坦80mg/d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汀10mg/d。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50d肱动脉血压、血脂、肝功能、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结果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缬沙坦组有明显下降(P〈0.05),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仅有轻微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仅有轻微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均降低,但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单独使用缬沙坦或加用阿托伐汀均可有效缓解高血压患者的肾损害,联合用药有更好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汀对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高血压肾损害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各30例,除给予常规的抗高血压治疗外,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d,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在给予缬沙坦80mg/d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汀10mg/d。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50d肱动脉血压、血脂、肝功能、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结果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缬沙坦组有明显下降(P〈0.05),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仅有轻微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仅有轻微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均降低,但缬沙坦加阿托伐汀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单独使用缬沙坦或加用阿托伐汀均可有效缓解高血压患者的肾损害,联合用药有更好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玲  邵凤民 《山东医药》1999,39(14):11-12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3例高血压患者的尿视黄醇结石蛋白(RBP),同时测定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尿RBP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并随病期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尿RBP与MALB、NAG、β2-MG呈正相关。提示在高血压早期阶段,肾小管功能会受到损害,尿RBP可作为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hPP≤40mmHg、41~55mmHg、56~70mmHg、>71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动态血压参数、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PP与尿mA1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当24hPP>57mmHg时,易出现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