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中预防桡动脉痉挛(RAS)的疗效。方法入选300例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法舒地尔组(n=102)、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组(n=88)、对照组(n=110)。法舒地尔组术前半小时静滴法舒地尔30mg;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组在置入动脉鞘管后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200μg+维拉帕米5mg;对照组无特殊处理。结果法舒地尔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组与对照组RAS发生率分别为5.88%、5.68%、15.45%;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组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发生率均低于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RAS的发生率,且较少发生局部及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在心脏介入诊疗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住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481例于置鞘成功后经鞘内注入相应预防桡动脉痉挛的药物,组Ⅰ予以法舒地尔5 mg,组Ⅱ予以硝酸甘油200 μg,组Ⅲ予以维拉帕米1 mg,观察是否出现桡动脉痉挛及血压、心电的变化,观察有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法舒地尔可以更有效防治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并且对心率、血压和心电的影响小,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发生率低.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在心脏介入诊疗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治过程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评估盐酸法舒地尔对解除顽固性严重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8-11月在我院接受经桡动脉介入诊治病例共516例,以改良的Seldinger法行右桡动脉穿刺,成功置入鞘管后常规于鞘管内弹丸式注入硝酸甘油200 μg、维拉帕米2.5 mg、普通肝素2 000 U.选用5F共用型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桡动脉痉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顽固性4类.对于顽固性桡动脉痉挛者给予导管内弹丸式推注盐酸法舒地尔5 mg,观察桡动脉痉挛解除时间,记录推注前后血压、心率,并观察有无头痛、消化系统和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5.2%(27/516例)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其中轻度8例、中度11例、重度4例、顽固性4例.顽固性桡动脉痉挛者在推注5 mg盐酸法舒地尔后5 min内均迅速解除痉挛,成功拔除导管和血管鞘.推注盐酸法舒地尔前后血压、心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有效迅速缓解顽固性严重桡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局部应用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及联合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防治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60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成功置入鞘管后分别在鞘管内注入硝酸甘油200μg,维拉帕米5mg,联合硝酸甘油200μg和维拉帕米2.5mg,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记录注入药物前、注入后患者最高(或最低)心率、最低血压、心电及观察桡动脉痉挛、局部和全身症状发生情况。结果(1)联合药物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局部和全身症状发生率均低于硝酸甘油组和维拉帕米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联合药物组对心率和心电的影响低于硝酸甘油组和维拉帕米组,但三组间对血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局部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维拉帕米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并且对心率、血压和心电无明显影响,且患者耐受能力好,并发症少,比单一应用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使用维拉帕米的基础上,观察维拉帕米加量或联用硝酸甘油预防经桡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rad ial artery spasm,RAS)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入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维拉帕米200μg)、B组(维拉帕米1 mg)和C组(维拉帕米200μg+硝酸甘油200μg)。在动脉鞘管置入后,随机给予不同药物。使用造影证实的临床RAS定义。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RA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入选患者621例,其中A组205例、B组206例、C组210例。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组患者RAS发生率高于B组(17.1%比10.2%,P=0.045)和C组(17.1%比9.5%,P=0.029),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比9.5%,P=0.8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组和C组比A组发生RAS相对风险分别降低了32.1%(P=0.038)和43.8%(P=0.017)。不良反应A组和C组相似,均较少。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9.7%比2.4%,P=0.003)和C组(9.7%比3.8%,P=0.019)。结论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中,推荐国人使用维拉帕米200μg+硝酸甘油200μg预防RAS,该剂量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在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60例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从桡动脉局部注入维拉帕米5mg,观察注入前、后心率、血压、局部和全身的变化及术中是否出现桡动脉痉挛。结果60例患者注药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一定程度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术中未出现桡动脉痉挛,无心衰和新的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在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时,局部注入维拉帕米5mg,可预防桡动脉痉挛,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造影导管肱动脉注射硝酸甘油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中桡动脉痉挛(RAS)的预防效果。方法连续入选TRI冠状动脉造影(CAG)成功并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患者810例,其中试验组413例,对照组397例。试验组当造影导管回撤到达肱动脉水平时经造影导管注射硝酸甘油稀释液400μg(稀释至100μg/ml),对照组在造影导管抽出后经由鞘管侧管注射硝酸甘油400μg(稀释至100μg/ml),比较两组患者在指引导管送入过程中的RAS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RAS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比33%,P=0.021)。结论经造影导管肱动脉注射硝酸甘油能降低TRI中RA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置入动脉鞘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置入支架数、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效果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相当,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PCI术后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及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100例经桡动脉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所有患者均桡动脉穿刺成功,置入桡动脉鞘后,将1mg维拉帕米+200ug硝酸甘油注入至鞘内,在此过程中,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冠状动脉痉挛抢救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职能、精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经桡动脉PCI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原因的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更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冠状动脉痉挛预防和控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罂粟碱治疗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例插管后桡动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罂粟碱3~6 mg和硝酸甘油200~400 μg经鞘管内注入,观察桡动脉痉挛解除时间,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局部和全身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罂粟碱桡动脉痉挛的缓解时间为(6.3±3.2)min,应用硝酸甘油桡动脉痉挛缓解时间为(10.2±4.3)mi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对心率、血压及局部全身症状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罂粟碱较硝酸甘油可以更快地缓解桡动脉痉挛,而不良反应并无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桡动脉造影法观察桡动脉痉挛(RAS)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配方血管解痉剂对于RAS的效果。方法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I)的患者18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83例。随机分入硝酸甘油组(硝酸甘油200μg),尼卡地平组(尼卡地平200μg),鸡尾酒组(硝酸甘油100μg+尼卡地平100μg),每组60例。在常规桡动脉造影后分别经鞘给予协定药物。给药后1、2 min分别行桡动脉造影。以方差分析法比较3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2 min RAS发生率的变化。桡动脉痉挛程度通过计算机定量分析法(QCA)测得,桡动脉狭窄>70%定义为桡动脉痉挛,出现导管因痉挛发生推送、旋转困难以及拔管时阻力大、疼痛等临床表现定义为临床桡动脉痉挛。用Logistic回归分析桡动脉痉挛相关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桡动脉正常参考段内径在基线水平为1.08~3.76 mm,平均为(2.24±0.52)mm。用药前RAS总发生率为10.6%,临床RAS发生率为6.2%。桡动脉直径、桡动脉鞘直径及既往TRI术≥2次是RAS的独立相关因素。硝酸甘油组、尼卡地平组和鸡尾酒组在桡动脉穿刺后RAS的发生率分别为15.0%、8.3%和8.3%,给药后1 min分别降至3.3%、5.0%和1.7%,给药后2 min分别降至1.7%、3.3%和0%。硝甘-尼卡组、尼卡-鸡尾酒组RA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硝甘-鸡尾酒组桡动脉RA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S总发生率为10.6%,其独立相关因素包括桡动脉直径、桡动脉鞘外径及既往TRI术≥2次。硝酸甘油及尼卡地平均具有明显扩张桡动脉的作用,但硝酸甘油及两者联合应用比单用尼卡地平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尼可地尔口服制剂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中预防桡动脉痉挛(radial artery spasm,R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尼可地尔组(术前给予尼可地尔片5mg口服)和对照组,比较两组RAS发生率,并观察尼可地尔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际入选病例分为尼可地尔组198例,对照组199例。完成单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和冠脉介入治疗(CAG+PCI)的例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行单纯CAG,尼可地尔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7%︰20.8%,P0.05);行CAG+PCI,尼可地尔组与对照组RA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23.2%,P0.05);但总和RAS发生率,尼可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21.6%,P0.05)。尼可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诊疗术前口服尼可地尔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单纯CAG桡动脉痉挛的发生,但不能有效预防CAG+PCI桡动脉痉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皮下注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桡动脉穿刺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及陆军总医院于2005年7月~2015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桡动脉穿刺时出现桡动脉痉挛的冠心病患者147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3组,试验1组626例,予以硝酸甘油2.5 mg+利多卡因混合液1ml皮下注射;试验2组367例,予以硝酸甘油5 mg+利多卡因混合液1 ml皮下注射;试验3组483例,仅予以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皮下注射。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桡动脉搏动恢复、穿刺成功的几率以及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试验1组桡动脉穿刺成功558例,穿刺成功率92.3%;试验2组桡动脉穿刺成功332例,穿刺成功率90.5%;试验3组桡动脉穿刺成功157例,穿刺成功率32.5%;术中试验1组低血压24例,发生率3.8%,试验2组低血压46例,发生率12.5%,试验3组低血压3例,发生率0.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桡动脉穿刺时一旦出现痉挛,给予硝酸甘油2.5 mg及利多卡因混合液皮下注射,可以大大缓解桡动脉痉挛,增加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且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桡动脉痉挛是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介入治疗(PC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利多卡因外擦动脉鞘和造影导管,减少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连续237例接受经桡动脉路径CAG/PCI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动脉鞘和造影/导引导管插入前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118例,利多卡因组)或0.9%氯化钠溶液(119例,对照组)外擦其表面。主要观察终点:严重桡动脉痉挛(导管推进或操作困难并伴前臂疼痛、桡动脉造影示管腔内径狭窄>70%)发生率。次要终点:前臂出血或血肿、患者不适程度以及操作成功率。结果:利多卡因组5例(4.2%)和对照组16例(13.4%)发生严重桡动脉痉挛(P=0.013);利多卡因组中无一例发生前臂出血或血肿,但对照组中3例前臂轻度出血(表现为造影剂外渗)和1例局部血肿形成,均经局部加压包扎后好转;利多卡因组因疼痛引起的重度不适减少;两组CAG/PCI均成功。结论:CAG/PCI时,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外擦动脉鞘和造影/导引导管可能是一种减少严重桡动脉痉挛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注射液联合盐酸地尔硫注射剂对桡动脉入路(TRA)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辐射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300例患者依CAG术前经桡动脉予不同的血管扩张剂随机分成3组:A组(100例)硝酸甘油200μg,B组(99例)盐酸地尔硫5mg,C组(101例)硝酸甘油200μg+盐酸地尔硫5mg。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术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冠脉造影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及全程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桡动脉直径(给药前、给药后2min、冠脉造影结束后的桡动脉直径);辐射量指标(曝光时间、球管辐射总剂量、剂量-面积乘积),记录生命体征(给药前及给药2min后的有创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观察药物所致的不良事件。结果:(1)3组患者在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吸烟、年龄、体重、穿刺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有差异,联合用药组短于硝酸甘油组和地尔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硝酸甘油组和地尔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用药后在冠脉造影第1阶段桡动脉痉挛发生率B组高于A组和C组,冠脉造影第3阶段桡动脉痉挛发生率A组高于B组和C组,冠脉造影全程桡动脉痉挛发生率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桡动脉直径:3组患者用药前桡动脉直径参考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min后及冠脉造影结束后的桡动脉直径均有扩张,但给药2min后桡动脉直径C组A组B组,冠脉造影结束后桡动脉直径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辐射量指标比较:用药后C组曝光时间、球管辐射总剂量、剂量-面积乘积等均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冠脉造影中,与单用硝酸甘油或地尔硫比,硝酸甘油和盐酸地尔硫联合应用,可充分扩张桡动脉直径,减少桡动脉痉挛,缩短X线曝光时间,减少造影辐射剂量,二者合并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优点是血管并发症少、可以早期活动,但桡动脉痉挛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桡动脉痉挛多可自行缓解或经导管内推注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等药物后好转,一般不引起严重临床后果,少数情况下可发生顽固性桡动脉痉挛,导致经桡动脉途径手术失败。法舒地尔为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抑制Rho激酶,同时可抑制蛋白激酶C(PK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拜阿司匹林、麝香保心丸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液,两组均治疗30d。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3.3%,均优于对照组的60.0%、60.0%(P〈0.05);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治疗前后比较,和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平板实验提示均有好转,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剂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心绞痛的发生,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改善心电图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经静脉给予法舒地尔30mg,2次/d,同时使用舒血宁注射液10mL,2次/d;对照组给予丁咯地尔,50mg,2次/d,同时使用舒血宁注射液10mL,2次/d。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对于急性脑梗死,两种药物对上下肢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及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均有效,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法舒地尔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脑梗死治疗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尼可地尔预防冠状动脉造影(CAG)时桡动脉痉挛(RAS)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期间经桡动脉行CAG检查的患者4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组和尼可地尔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伴随疾病、穿刺次数、血肿、RAS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尼可地尔组和硝酸甘油组患者的RAS发生率分别为9.3%和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在体重、年龄、伴随疾病、一针穿刺成功率等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尼可地尔可以有效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心脏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心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拔除鞘管后“拔管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选择 1310例患者 ,其中经动脉逆行射频消融 810例、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介入治疗 5 0 0例 ,随机分为预防组 (80 0例 )和对照组 (5 10例 )。预防组拔管前给予生理盐水 10 0~ 2 0 0ml/h ,应用 3~ 4h ,拔管时局部应用 1%利多卡因于鞘管旁浸润麻醉 ;对照组未经上述处理直接拔管。结果 :预防组心血管迷走反射发生 10例 (1.2 5 % ) ;对照组发生 33例 (6 .4 7%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 ,拔鞘管时应用利多卡因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 ,拔管前输注生理盐水可以预防心血管迷走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