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观察血色素(Hb)与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贫血对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死亡率的影响。方法: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220例老年(年龄≥70岁)CHF住院患者,男性86例,女性134例,平均年龄(75±5.6)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55例(25%),Ⅲ级99例(45%)Ⅳ级,66例(30%),贫血定义男性Hb<12.08g/dl,女性<11.0g/dl,统计老年CHF患者贫血的发生率,比较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心功能分级情况,贫血组和非贫血组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220例中有90例并发贫血(除外继发性贫血,如肾功能不全,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发病率为40.1%(90/220),贫血程度随心功能恶化而相对严重。NYHAⅡ级Hb(13.4±2.64)g/dl,Ⅲ级Hb(12.6±1.96)g/dl,Ⅳ级Hb(9.4±2.84)g/dl,贫血组住院死亡率24.4%(22/90),非贫血组住院死亡率11.5%(P<0.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发病率较高,贫血程度和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随心力衰竭分级增加贫血程度加重。贫血是老年慢性心衰常见并发症,且和老年心衰死亡率增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贫血的患病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中贫血的患病情况及贫血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183例慢性心衰患者通过临床、实验室评价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参照NYHA分级,心功能Ⅰ~Ⅱ级(轻中度心衰组)86例,Ⅲ~Ⅳ级(重度心衰组)97例。比较2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液学参数、患贫血率和病死率。结果183例慢性心衰患者中贫血(血红蛋白<120g/L)者43例(24.0%),重度心衰组中贫血患者(30.0%)明显多于轻中度心衰组(16.0%),P<0.05。平均随访17个月,轻中度心衰组死亡4例(5.0%),重度心衰组死亡18例(19.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患者与非贫血患者相比病死率更高,分别为23.0%和9.0%,P<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常伴有贫血,贫血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贫血使心衰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参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每组40例。观察各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患者出院后随访1~3年,观察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者与正常者死亡情况、年平均住院次数及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而心功能Ⅲ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组患者病死率高于血浆脑钠肽水平正常组,年平均住院次数多于血浆脑钠肽水平正常组,年平均住院时间长于血浆脑钠肽水平正常组(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对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81例,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根据血红蛋白(Hb)浓度分为Hb80,80~99,100~119,120~139,140~159,160g/L六个亚组,比较不同组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1)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左室射血分数(LVEF)、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明显降低;血肌酐(SCr)水平和贫血发生率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贫血组患者在年龄、严重心力衰竭(Ⅲ级和Ⅳ级)患者的比率、LVEF、死亡率方面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 120~139g/L组的SCr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Hb 140~159 g/L组死亡率最低(2.4%,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功能分级、年龄、SCr、LVEF是住院死亡率增高的危险因素,而Hb则是住院死亡率降低的保护因素。结论合并贫血的CHF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应重视贫血的纠正,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异常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心衰患者70例,按心功能分级分为2组心功能Ⅲ~Ⅳ级组,30例;心功能Ⅱ级组,40例。另选取3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入院当天或第2天检测血清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和cTnT,其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血清胆红素和cTnT。结果与心功能Ⅱ级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和TnT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经有效纠正心衰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cTnT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及cTnT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动态观察血清胆红素及cTnT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孙洪 《实用老年医学》2010,24(3):235-237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肌钙蛋白I(cTNI)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心脏病患者126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分别检测血浆BNP、cTNI及心肌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与健康老年组进行对比. 结果 ①除健康组与心功能Ⅰ级组血浆BNP水平无明显差异外,心功能Ⅳ级组BNP水平>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Ⅰ级组和健康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各组之间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无明显差异.③除健康组与心功能Ⅰ级组血浆cTNI水平无明显差异外,心功能Ⅳ级组cTNI水平>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Ⅰ级组和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血浆BNP水平及cTNI水平均随心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两者均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如能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 ,同时参考血浆BNP及cTNI水平,无疑会大大增加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及时性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重度贫血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心功能Ⅲ~Ⅳ级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患者74例,按照血红蛋白水平将之分为轻度贫血组37例和中、重度贫血组37例,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7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未合并贫血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记录入院时和随访1年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记录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中、重度贫血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贫血组患者,轻度贫血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心功能各项指标来看,对照组患者1年后各项指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贫血组患者1年后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贫血组患者1年后较入院时显著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的程度直接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贫血程度越重,其病况和预后情况也越差,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收集60~80岁老年CHF患者338例临床资料失访128例,最终入组210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另收集健康体检者2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心衰组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甲状腺素水平差异并分析FT3、T3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再将心衰患者按是否出现低T3综合征分为低T3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半年再住院率、1年死亡率之间的差异。以FT3水平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心衰组FT3、T3低于对照组(P0.01),T4、FT4、TS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FT3、T3在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之间有差异(P0.01),并且随心功能级别增高呈下降趋势,T4、FT4、TSH在各心功能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心衰患者FT3、T3水平与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与LVEF值呈正相关。(4)低T3组住院死亡率、半年再住院率、1年死亡率高于甲状腺素正常组(χ~2=20.139,P0.01;2=5.711,P0.05;χ~2=5.037,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CRP与FT3水平有关。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多伴有甲状腺代谢异常,表现为FT3、T3降低,且与心衰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FT3、T3可作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指标;心衰患者出现低T3综合征可能与血清白蛋白下降、CRP等炎性细胞因子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6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每组22例。分析对比每组CA125水平情况,及其与BNP水平、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A125水平随心力衰竭分级增高而呈明显增高趋势,Ⅲ级组CA125水平、BNP水平均分别高于Ⅰ~Ⅱ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Ⅰ~Ⅱ级组(P<0.05);Ⅳ级组CA125水平、BNP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Ⅲ级组(P<0.05),LVEF低于Ⅰ~Ⅱ级组(P<0.05),3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房内径(LA)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与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及L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CA125含量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及评估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92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程为两年。对不同组患者的Hb浓度、血清肌酐浓度、贫血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等进行比较。结果Hb浓度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而降低〔Hb浓度在NYHAⅡ级为(13954±2155)g/L,NYHAⅢ级(13055±2212)g/L,NYHAⅣ级(12996±1905)g/L,P<005〕;贫血发生率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而升高(NYHAⅡ级1667%,NYHAⅢ级2159%,NYHAⅣ级2647%,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的病死率、心衰加重、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随心功能下降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贫血发生率增加;血红蛋白水平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方法145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三组,比较各组CA125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根据不同外周血清CA125、BNP水平分组,随访1~6个月,以死亡或再住院为终点事件,分析不同外周血清CA125、BNP水平慢性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结果血清CA125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高[Ⅰ/Ⅱ级(18.79±5.23)U/ml,m级(82.34±24.37)U/ml,Ⅳ级(187.40±37.42)U/ml,P〈0.05];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随CA125水平增高而增高(P=0.011),随BNP水平增高而增高(P=0.001)。CA125联合BNP对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率的预测价值更好(P=0.00012)。结论血清CA125水平不仅能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还能反映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预后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 TnⅠ)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 TnⅠ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及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的c TnⅠ为(0.054±0.015)ng/ml、Ⅲ级患者的c TnⅠ为(0.126±0.028)ng/ml、Ⅳ级患者的c TnⅠ为(0.364±0.087)ng/ml;NYHA心功能Ⅱ、Ⅲ及Ⅳ级患者的c TnⅠ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末径(LVDD)、左室缩末径(LVDS)检测值显著大于正常组,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检测值显著小于正常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死亡率、病情恶化率、住院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c TnⅠ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 TnⅠ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观察指标,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CHF)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将196例患者分为贫血组54例和非贫血组1 42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预后、不同程度CHF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196例患者中,有54例出现贫血,占27.6%;轻度心力衰竭贫血患病率16.0%,明显低于重度心力衰竭(39.6%,P<0.01)。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年龄、男性比率及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VEF明显降低(P<0.05);再次住院、再住院平均天数及随访期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比较,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的发生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年龄、肾功能及心功能程度相关;贫血程度与心力衰竭程度相关;CHF合并贫血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5例进行血清尿酸水平测定.根据心功能状况(按NYHA分级)将患者分成3组:心功能Ⅱ级为A组20例,心功能Ⅲ级为B组27例,心功能Ⅳ级为C组48例,并与健康对照组23例对比。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心力衰竭越严重.级别越高.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心功能Ⅳ级与Ⅱ级,Ⅲ级与Ⅱ级和Ⅲ级与Ⅳ级相比UA浓度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病因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时血清尿酸水平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浓度是反映心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故对心衰患者测定血清尿酸浓度对疗效的观察,和病情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对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超高龄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Ⅰ级18例,Ⅱ级15例,Ⅲ级24例,Ⅳ级27例;随访1年,记录心源性死亡情况。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Ⅰ级患者,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不同预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高于存活患者。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NT-pro BNP可作为评估超高龄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与心功能的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CHF患者38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2组:心功能Ⅱ级组(126例)和心功能Ⅲ-Ⅳ级组(256例)。另外选取心功能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时均检查心电图,记录QRS-T夹角并全部随访3个月。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组的病例QRS-T夹角水平(91.86°±20.68°)明显大于心功能Ⅱ级组(65.22°±18.07°)及对照组(18.93°±12.60°),经过改善心功能治疗后,心功能Ⅲ-Ⅳ级组QRS-T夹角水平(71.92°±15.03°)及心功能Ⅱ级组夹角水平(48.08°±13.72°)明显减少。QRS-T夹角小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CHF患者的QRS-T夹角水平与心功能的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水平有助于判断CHF患者的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B型钠尿肽(BNP)、细胞黏附因子(ICAM)-1水平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56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58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评价两组心功能,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平均室壁应力(MWS)。对比研究组不同贫血程度及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及LVMI、MWS。结果研究组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LVMI、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贫血患者TNF-α、BNP、ICAM-1水平、LVMI、MWS高于轻度者(P<0.05)。研究组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患者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LVMI、MWS均高于Ⅱ级和Ⅲ级,且Ⅲ级患者均高于Ⅱ级(均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患者血清TNF-α、BNP、ICAM-1水平升高能够促进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BNP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80例CHF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3组,比较各组CA125水平,分析CA125与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随访1~6个月,以死亡或再住院为终点事件。结果血清CA125含量随心衰分级增高而增高,与BNP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LA无相关性。随访1~6个月,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随CA125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是诊断和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及预后的又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15,(4)
目的研究心衰超声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的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NYHAⅠ级组、NYHAⅡ级组、NYHAⅢ级组、NYHAⅣ级组,每组120例。检测四组患者的超声指标以及体液指标。结果 (1)超声指标:心衰分级越差,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左室内径缩短率、室壁增厚率、室间隔运动幅度越低,心衰超声指数越高;(2)体液指标:心衰分级越差,BNP、ET和c Tn T含量越高;(3)心衰超声指数与BNP、ET、c Tn T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心衰超声指数能够准确判断心力衰竭分级,且与体液指标具有良好相关性,是判断心力衰竭病情及预后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与B型钠尿肽(BNP)和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8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组23例,心功能Ⅱ级组20例,心功能Ⅲ级组19例,心功能Ⅳ级组24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GA、BNP水平,并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量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等相关指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GA与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各组CGA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Ⅱ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心功能Ⅰ级组明显升高,心功能Ⅲ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心功能Ⅰ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明显增高,心功能Ⅳ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和心功能Ⅲ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GA与LVEF呈负相关(r=-0.702,P=0.016),与LVEDD、LVESD和LAD呈正相关(r=0.616,P=0.028;r=0.683,P=0.019;r=0.631,P=0.021)。结论检测CGA水平有助于判断老年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