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脑梗死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健康对照组90例,比较两者的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脑梗死组再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活血化瘀等药物,同时口服叶酸和甲钴胺;B组仅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活血化瘀等药物,随访12 m复查血清Hcy水平;观察治疗1年内脑梗死的再发情况.结果 (1)治疗前脑梗死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脑梗死组的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P<0.001).(2)治疗前A、B两组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者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A组治疗后Hcy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B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A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为15.01%,B组为2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但对脑梗死再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及Hcy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心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组,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做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心梗组Hcy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组Hcy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P<0.05);心梗组、脑梗组Hcy、叶酸、维生素B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与叶酸(rs=-0.379)、维生素B12(rs=-0.350)呈负相关(P<0.01)。Hcy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OR=1.253,95%CI:1.138~1.380)、急性脑梗死(OR=1.317,95%CI:1.182~1.467)的危险因素,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更强(β脑梗组0.275vs心梗组0.22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血清Hcy水平升高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多巴对帕金森病(PD)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的影响。方法检测17例PD病人美多巴治疗前后及3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PD组治疗后Hcy水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P0.05);PD组治疗前后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组美多巴治疗前的血Hcy水平与叶酸呈负相关(r=0.692,P=0.015)。结论美多巴可以引起高Hcy血症,其机制并非通过影响体内叶酸及维生素B12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取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两组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Hcy血症(Hcy>15μmol/l)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23例高Hcy血症患者中,血浆维生素B12下降15例,叶酸下降12例,两者同时下降7例。血浆Hcy水平与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24、-0.719,P均<0.01)。观察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89,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其与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呈负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B6、甲钴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维生素B6、甲钴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叶酸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6.824,P0.05)。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6、甲钴胺、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_6(VitB_6)对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叶酸+VitB_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动脉IMT值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颈动脉IMT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VitB_6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颈动脉硬化现象,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及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技术测定32例VD患者,18例非痴呆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V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也明显低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不同程度VD患者间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及VD的危险因素,但不能影响VD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影响。方法: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51例、叶酸+VitB6+维生素B12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后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半月血Hcy浓度水平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半月、3月、1年、2年神经功能缺损评定(E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1)辛伐他汀组及叶酸+VitB6+VitB12组对脑梗死患者的血Hcy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辛伐他汀组和叶酸+VitB6+VitB12组对治疗后脑梗死患者血Hcy影响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2)辛伐他汀组和叶酸+VitB6+VitB12组治疗后15天、3个月、1年、2年ESS和ADL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辛伐他汀组与叶酸+VitB6+VitB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三组脑梗死患者经过2年复诊,三组复发率水平上辛伐他汀组和叶酸+VitB6+VitB12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和叶酸+VitB6+VitB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辛伐他汀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Hcy水平,并且与VitB12、B6和叶酸的降低程度相近。(2)辛伐他汀对正常血脂脑梗死患者延缓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认知障碍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住院脑梗死病人,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分为痴呆组(37例),正常认知组(22例)和轻度认知障碍组(MCI组21例)。分别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检测Hcy、叶酸、维生素B12。将Hcy分为3个水平:15μmol/L,16μmol/L~30μmol/L,30μmol/L。比较3组患病例数、MMSE及各亚组MMSE评分,分析Hcy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痴呆组与正常认知组Hcy、叶酸、维生素B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痴呆组与MCI组Hcy、叶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Hcy水平亚组MMSE评分记忆力、计算力与注意力、延时回忆、语言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y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715,P 0.05)。痴呆组Hcy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912,P 0.05);MCI组Hcy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35,P 0.05)。Hcy与叶酸呈负相关(r=-0.501,P 0.05),Hcy与维生素B12呈负相关(r=-0.463,P 0.05)。结论高Hcy与认知障碍相关,叶酸与维生素B12降低是高Hcy水平的原因,高Hcy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记忆、计算力、语言能力影响认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叶酸配合降压药物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小剂量叶酸治疗,0.8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的血Hcy水平及CIMT厚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血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12个月,观察组患者CIM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降压药物配合口服小剂量叶酸治疗可有效地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Hcy水平,减缓颈动脉内膜的进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肾损伤的相关性及叶酸等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76例老年EH患者(EH组)及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及尿微量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分析其相关性;EH组连续口服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16周后重复检测上述各参数.结果 EH组血清Hcy及尿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678,P<0.05);血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口服叶酸等治疗后EH组血清Hcy水平及尿Al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老年EH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与其早期肾损伤有关,给予适量叶酸等干预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病人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2010年—2014年老年病科住院的单纯脑梗死病人32例及血管性痴呆病人38例。选同期体检中心休检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分析其在3组中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并对血管性痴呆组给予维生素B_(12)干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与单纯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脑梗死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呈负相关(r~1=-0.24,P0.05;r~2=-0.45,P0.01);血管性痴呆组维生素B12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t=2.32,P0.05),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治疗前(t=4.12,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叶酸尤其是维生素B12的缺乏与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有关;补充维生素B12可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3.
将120例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对照组不服用上述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血浆Hcy水平及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发现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浆Hcy、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叶酸、B族维生素干预治疗能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高Hcy血症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观察实验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小型猪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探讨睡眠呼吸暂停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中国小型猪16头,分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组(OSA组)和对照组,每组8头。OSA组用凝胶注射法制作动物模型。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及12周后取实验动物静脉血检测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1)造模后,OSA组Hcy水平明显升高,前后分别为(8.94±2.43)和(12.25±1.44)μmol/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cy水平无明显变化。造模后OSA组与对照组Hcy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动物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实验性OSA使机体血浆中Hcy水平异常升高,促进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青中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二级预防。方法选取某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青中年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比其血浆Hcy及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浆Hcy水平降低;试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对于青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能降低患者Hcy水平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中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患病状况,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64例住院体检的老年病人,通过询问病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头部MRI检查,将观察对象分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记录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并检测血浆Hcy、维生素B12(VitB12)、叶酸、空腹血糖和血脂等。结果164例老年患者中48例有无症状性脑梗死,占29.3%。无症状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此外2组间的收缩压、BMI、叶酸和VitB12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与叶酸和VitB12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压、血脂、血糖和BMI无显著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也应视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老年人群中监测血浆Hcy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血浆Hcy水平的降低对减少无症状性脑梗死的风险以及防止其进展有重要意义,通过补充叶酸和VitB12或许能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维生素B_6、甲钴胺治疗老年PCI术后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老年PCI术后合并高Hcy血症患者287例,依据降低血清Hcy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42例)。观察组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_6、甲钴胺降低血清Hcy治疗,对照组单用叶酸降低血清Hcy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2、4个月血清Hcy水平,计算2组患者治疗4个月时,血清Hcy的下降幅度和治疗有效率。观察2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治疗2、4个月血清Hcy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4±5.13)μmol/L vs (26.47±6.12)μmol/L,P=0.009;(13.32±4.26)μmol/Lvs(16.25±3.98)μmol/L,P=0.000];治疗4个月,2组血清Hcy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cy的下降幅度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82±11.12)%vs (45.31±10.87)%,P=0.000;81.38%vs 64.08%,P=0.030]。2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轻微,2组腹胀、恶心、腹泻及尿液变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_6、甲钴胺治疗老年PCI术后患者高Hcy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脑梗死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COPD分为COPD组45例和非COPD组55例,另选取同期5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COPD组和非COP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COP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COPD患者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将84例DM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组加用维生素B12和叶酸。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叶酸、维生素B12降低,血浆Hcy水平升高(P0.05),而联合组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治疗后1年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12与二甲双胍联用能够有效维持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Hcy水平升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麻葛丹仲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阳亢血瘀型)病人随机分为麻葛丹仲饮+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治疗组)和络活喜+叶酸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病人服药8周前后临床症状、血压、血清Hcy和血浆D-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临床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血浆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降低血浆D-D水平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血清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葛丹仲饮可改善阳亢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症状和Hcy、D-D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