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多房性囊性肾瘤(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MCN)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非遗传性肾脏囊性良性病变,容易误诊误治。本科近期收治1例本病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63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天,查体发现右肾占位2天"入院。入院情况:患者诉4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下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呈持续性,洗肉水样,无血凝块,无腰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寒战高热、盗汗。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尿常规示潜血2+,蛋白3+,B超检查示右肾肿瘤,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复查B超提示右肾中部实质内探及7.0cm×6.0cm的低回声区,内可见3.3cm×2.6cm的液性暗区;CT提示右肾门水平实质内见一混杂密度肿块,最大截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VHL综合征患者4例.例1,男,56岁.主诉乏力、心悸2 d.空腹血糖2.37 mmol/L.CT检查示左肾上、下极3个肿块,直径分别为8.0、7.0、4.0 cm.10年前行脑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例2,女,57岁.主诉左腰痛不适1个月.CT检查示左肾上腺、左肾、胰体肿物,直径分别为2.7、4.5、2.1 cm.例3,女,39岁.查体发现左肾上腺占位1个月.CT检查示左肾上腺3.0 cm×4.0 cm实性占位,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既往有小脑、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及双侧肾癌手术史.例4,女,41岁.B超发现双肾肿瘤1个月入院.CT检查示左肾、左肾上腺、右肾、胰腺肿物,直径分别为4.0、3.0、1.5、2.0 cm.1个月前行y刀治疗多发脑部肿瘤.结果 4例均手术治疗.例1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报告肾血管周细胞瘤,随访6个月右肾未见异常.例2行左肾、左肾上腺、胰体尾及脾切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切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除术,避免肾上腺全切术.腹部多器官肿瘤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 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除术,避免肾上腺全切术.腹部多器官肿瘤一期手术安全可行. 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随访3个月MRI检查发现脊髓肿瘤.例3行左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报告嗜铬细胞瘤,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例4行左肾、左肾上腺 除,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周后剜除右肾肿瘤,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 VHL可并发多器官肿瘤,较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手术切除,多发较小的实性肿瘤可放疗.直径<3cm肾癌可密切随访、择期处理;直径>3cm肾癌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肾上腺肿瘤首选腺瘤摘  相似文献   

3.
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附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 3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无特异表现 ,肿瘤大小分别为 7.6cm× 8.5cm× 6 .8cm、10 .0cm× 11.5cm× 9.8cm、10 .0cm× 8.0cm× 6 .8cm ,分别位于左肾下极、右肾上极、右肾下极。CT扫描肿瘤密度均匀一致 ,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术前均诊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 结果 肉眼观察瘤体边界清楚 ,切面呈棕色或棕褐色 ,均质状 ,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管状 ,胞质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 ,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电镜下胞质内见大量线粒体。免疫组化染色 :Cytokeratin( ) ,EMA( ) ,Vimentin(- )。 3例患者随访 16~ 30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良性实质性上皮肿瘤 ,临床无特异性 ,诊断需依据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 2020年3月4日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4 d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肾单发占位。腹部增强CT及三维重建检查示右肾2个占位性病变。行后腹腔镜右侧肾部分切除术, 术中确认右肾最下极和中下级各有1个肿物。病理诊断:肾平滑肌瘤、肾嗜酸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未行放化疗。术后随访1年, 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单侧肾脏同时发生两种肿瘤性疾病罕见。  相似文献   

5.
类癌常见于胃肠道,肾脏类癌非常罕见.我院收治1例肾脏原发性类癌,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2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年,于1989年11月22日入院.体检未见阳性体征.CT示右肾中下部有6cm×8cm.肿块,CT值为31Hu,与肾实质界限不清,累及肾窦、其内有低密度区CT值为27Hu.左肾未见异常.IVP示右肾下极有6cm×6cm圆形块影,肾盂向上呈弧形,肾下极肾盏破坏消失.左肾正常.诊断为右肾肿瘤.术中见右肾表面静脉充盈,肾门无肿大淋巴结,输尿管正常.肾下极为实性肿块,肿块未突破肾包膜,约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7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于2012年5月21日入院.患者体检B超发现右上腹实质占位病变,CT检查于肾中部见一肿块,大小8 cm×7 cm,不规则强化,部分区域见囊性变(图1A),考虑肾癌可能性大.全麻下行后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中部腹侧,实性,表面被膜完整,下腔静脉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完整切除右肾、肾上腺及肾周脂肪,手术顺利.术后随访7个月,患者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7.
肾嗜酸细胞瘤是近年来被确定的肾肿瘤,它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肾近曲小管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确诊率均较低,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1]。目前国内至今共报道不足100例,近期本单位收治肾嗜酸细胞瘤患者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49岁,因"查体发现双肾占位1天"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B超示左肾形态不规则,中部探及一实性略高回声团块,  相似文献   

8.
肾嗜酸细胞瘤临床罕见,国外报告已超过1000例,而国内报告统计不足30例。今我院收治1例,为提高诊治水平,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病例摘要患者男,26岁。右腰部胀痛1月。无外伤、血尿、发热史。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尿常规及血生化均正常。B超示右肾下极实质性肿块约8.0cm×7.0cm,有包膜,边界清晰,边缘血流丰富,Vmax0.45mm/s,RI0.52,肿块内星点状和短棒状血流。CT平扫示右肾下极类圆形肿块,8.4cm×7.3cm,密度较均匀,CT值47Hu,边界光整,内无脂肪、囊变或钙化灶。增强扫描示肿块较均匀,中度强化,CT值85Hu,内见小点状略低密度灶,肿块边界清楚,似…  相似文献   

9.
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临床罕见,患者生存期短,死亡率高.2008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55岁.因右侧腰痛2年,血尿3d于2008年11月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右肾上极6 cm×5 cm低回声团块,边缘不规则.增强CT检查示右肾上极较大混杂密度肿块影,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全麻下行右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肾脏中上部,大小为6.5 cm×4.0 cm ×3.5cm,侵及肾被膜,肾周未见肿大淋巴结.<作者简介>=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2.04.009  相似文献   

10.
正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发病率占肾脏实性肿瘤的3%~7%[1]。RO由于缺少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目前对其缺少可靠的术前诊断方法,部分患者因采取较激进的手术方式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我院2011年收治1例双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现就该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2岁。因腹部B超发现双肾肿物于2011年6月来院就诊。近期无血尿、腰痛、腰部不适感等症状及其他不适感,查体右上腹可触及1个约7cm×8cm的质硬肿块,不易推动,无压痛,肾区叩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性、诊治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经治3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肿瘤分别位于右肾中上部、左肾上极和左肾肾盂旁,肿瘤大小分别约5.3 cm×4.5 cm、8.2 cm×4.7 cm、6.0 cm×4.8 cm.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痛根治术. 结果 肿瘤边界清楚,切面呈棕黄色,质地均匀,无出血及坏死灶.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均匀一致,排列呈腺泡状或实性片状,胞质含有许多嗜酸性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随访10~35个月,均存活. 结论 肾脏嗜酸细胞瘤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方面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确诊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确诊后治疗以保留肾脏手术为宜,因肿瘤中可能含有恶性成分,术后密切随访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症状、影像、病理、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010月我院收治2例肾脏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结果:2例肿瘤大小分别为3.0cm×4.0cm和1.5cm×2.0cm。1例行左肾部分切除术,另1例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肾脏嗜酸细胞瘤。镜检:肿瘤细胞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均匀一致,呈腺泡状或管状排列,胞质内富含嗜酸性颗粒,肿瘤中心部可见玻璃样变性无细胞区;免疫组化:EMA(+)、Vimentin(-)。本组中1例细胞核有一定程度异形性,另1例细胞核异形性明显,呈低度恶性。术后分别随访14个月及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脏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方面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确诊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宜,针对某些伴发恶性可能的肿瘤,肾根治性切除术也是积极的,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35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16例;年龄23~80岁,平均52.1岁。肿瘤位于左侧19例,右侧16例;肿瘤直径2~12cm,平均5.3c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术前CT诊断为嗜酸细胞瘤3例,肾癌32例。3例行后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开放性经腹肾肿瘤剜除术,20例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另11例行开放性肾切除术。结果:3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尚可。随访3个月~10年,未见复发及转移,其中1例术后4年出现肾功能下降,余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较难;保留肾单位手术是目前最适合的治疗手段,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6岁.右腰部胀痛不适30d于2011年5月24日入院.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查体:腹软,双肾区无明显叩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1×109/L,尿隐血试验阴性,肝功能无异常,肿瘤标志物正常.B超检查发现右肾及肾门以下不均质低回声肿块.CT检查:右肾中上极6.2 cm×8.5 cm大小实质性肿块,边缘有2个切迹,平扫肿块密度稍高于肾实质,边缘较清楚,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及钙化,CT值47 HU;增强后肿块密度欠均匀,小斑片状低密度区无强化,皮髓质期肿块轻度强化,CT值51 ~70 HU,密度稍高于肾髓质;实质期仍轻度强化,CT值67~81 HU;右肾门区各见一实性和囊实性结节影;腹主动脉旁有淋巴结肿大.容积再现示右肾中上极部分缺如,边缘毛糙;CT泌尿系造影示右肾盂、肾盏受压,边缘较光整.临床诊断:右肾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肾脏浆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肾脏浆细胞瘤患者1例,女,55岁。体检B超偶然发现左肾前唇实质内可见一范围约4.7cm×2.6cm的低回声包块;CT检查左肾见一大小约3.0cm×4.0cm×3.5cm低密度影;增强CT示左侧肾脏占位性病变,考虑肾肿瘤性病变不除外。行后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病理报告示左肾上极可见囊实性肿物,大小约4.0cm×3.0cm,腔内含淡黄色的浆液性液体,切面淡黄色,其余肾脏皮髓质分界清楚。镜下肿瘤细胞有大片浆细胞样改变,密集成片,细胞大小不一,多为单核,也可见双核细胞,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一端,染色质粗糙,呈“车辐”状排列,胞浆成双嗜性,核与胞浆之间可见“月牙状”淡染区。病理诊断:髓外浆细胞瘤。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髓外浆细胞瘤是一种发生于骨髓之外的恶性肿瘤,此类患者没有多发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发病率低,组织活检发现单片状浆细胞并且未发现任何多发性骨髓瘤的迹象是诊断的惟一途径;浆细胞瘤对放疗相对敏感,外科手术和放疗联合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肾细胞癌临床罕见 ,我院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患儿 ,女 ,2岁。因肉眼血尿 3d于2 0 0 3年 3月 9日入院。无发热、腰痛。查体 :右上腹可触及肾下极。尿常规 :红细胞 ( )、白细胞 ( )、尿蛋白(-)。彩超示右肾上极一高回声实性团块 ,4.8cm× 5.0cm ,边界清楚 ,肿块周围血运丰富。IVU双肾显影 ,右肾上盏受压。CT示右肾上极 5.0cm× 5.0cm软组织肿块 ,境界清楚 ,内部密度不均匀 ,未见钙化 ,增强后呈非均质强化。术前诊断为肾母细胞瘤。全麻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肾上极明显增大、质硬。解剖标本瘤体位于肾上极 ,5.0cm× …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术前影像学诊断的分析,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男9例,女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平均直径(4.2±1.5)cm。术中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位于肾实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术前临床诊断均为肾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平均随访43(7~68)个月,均无复发、进展或死亡。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容易误诊为肾癌。考虑肾嗜酸细胞瘤与肾癌相比预后良好,对于疑似病例,术前诊断应慎重,仔细分析影像学检查资料,必要时行术中冷冻病理学检查以避免不必要的肾切除。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9岁。因查体发现右肾肿瘤2d入院。2天前健康体检时查CT发现右肾肿瘤,但无肉眼血尿,无尿急、尿频、尿痛,无腰腹痛,无消瘦、低热,未发现右侧腰背部肿块。体检:双肾区无隆起,无压痛、扣击痛,未触及包块。B超:右肾上段实性肿块5.3cm×5.4cm×4.4cm。CT:右肾中后部实性肿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治疗肾错构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腔镜治疗肾错构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B超示右肾窦内可见5.1cm×2.7cm高回声占位,边界欠规则,内见血流。CT示右肾盂旁可见一不规则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大小为4.5cm×2.9cm×1.9cm,可见脂肪成分,最低密度-40HU;病变软组织部分明显强化,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31HU和97HU,病变主要位于肾窦,部分延伸至肾静脉及腔静脉内。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肾切除及肾静脉、下腔静脉取栓术,瘤栓进入下腔静脉0.6cm。病理诊断右肾错构瘤。术后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错构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临床罕见,对选择性病例行腹腔镜肾切除并行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取栓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9岁.因全身多发性皮疹3个月,发现右肾占位5 d于2007年3月21日入院.间歇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2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全身皮肤多发皮疹,约针尖大小,发红,稍隆起,压之褪色,轻度瘙痒.腹部无包块,双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一);尿常规隐血(+);抗核抗体(+);肌酸激酶553U/L(正常值24~195 U/L).B超检查示右肾中部低回声占位病变;CT示右肾中部占位,约4.8 cm×3.7 cm,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达肾静脉上方约1.5 cm;胸部X线片(一).诊断:右肾癌伴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全麻下行右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瘤栓取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