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26例和静脉溶栓组29例,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和3 d分别测定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活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溶栓后30 d行疗效判定。结果动脉溶栓组平均NIHSS评分结果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溶栓后6 h、24 h及3 d TT和PT与动脉溶栓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但FIB较动脉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总显效率分别为80.77%和68.97%。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均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前者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24h、14d、3个月行NIHSS评分,3个月时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造影发现闭塞38例,溶栓后血管再通33例(完全再通21例,部分再通12例);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3个月时mRS评分≤3分者28例;其间颅内出血2例,死亡3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溶栓药是近年来治疗本病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疗效确切 ,多数文献一般单纯采用静脉溶栓 ,本文应用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将其与静脉溶栓进行对比。旨在观察介入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分组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脑梗死诊断标准 ,并经头部 CT证实。发病时间在 72 h之内。有以下问题之一者不入选 :(1)有出血史及消化道溃疡者 ;(2 )新近手术史者 ;(3)有出血可能者 ;(4)有重症肝肾损害者 ;(5 )近期用过抗凝剂者。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根据第四届全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5例发病在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行IAT治疗.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评价在溶栓后30 d进行,结果 5例病人溶栓后4例部分/完全再通,1例未通,临床治愈3例,显效1例,发生脑出血1例.结论急诊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的,是卒中早期的理想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兆  张千  李先锋 《内科》2014,(4):383-385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infarction,ACI)的效果,评价发病3~6 h内动脉溶栓和发病3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发病6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发病3~6 h内)18例患者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发病3 h内)15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h、24 h、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90 d的Barthel(B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h、24 h、14 d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7 d、90 d的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翠玲 《内科》2007,2(5):857-858
近2年来,随着介入治疗设备、技术和溶栓药物的不断改进,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疗法(即用微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栓子表面或栓子内部)受到重视。我科应用此法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通过脑血管造影用尿激酶30万U 生理盐水50ml,微量泵持续灌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2~68岁,平均(58±0.3)岁。偏瘫者26例,失语12例,意识障碍4例(意识模糊、浅昏迷各2例)。根据病人住院序号单双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常…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人民医院于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用溶栓药物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证实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文章对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治疗前评价、病例和药物选择等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还是选择性动脉溶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以选择一种最佳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途径,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方法 60例患者均为我科2006年11月—2009年9月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静脉溶栓32例,选择性动脉溶栓28例。(1)静脉溶栓:静脉滴注尿激酶;(2)动脉溶栓:从股动脉插管至血管闭塞部位注射尿激酶。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2h,1、3、7、14,28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动脉溶栓组有效率78.6%,显著有效率57.1%;静脉溶栓组有效率71.9%,显著有效率31.3%;选择性动脉溶栓显著有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总有效率、脑出血、病死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介入溶栓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介入溶栓遗留的神经功能缺损更少,疗效更为显著,应当在有手术条件的医院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 ,脑卒中患病人数高达 50 0~ 6 0 0万 ,每年新发病例约 150万人 ,其中大多数为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病死率 ,长期以来 ,人类一直在探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80年代以来 ,国内外学者应用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 (t PA)、尿激酶 (UK)、链激酶 (SK)等溶栓剂在实验动物模型及临床上进行了研究 ,认为早期或超早期溶栓治疗能使阻塞的血管再通 ,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 ,恢复中枢功能。  溶栓治疗的理论依据急性脑梗死是某一脑动脉供血区局部缺血的结果 ,脑缺血可引起脑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钙离子过…  相似文献   

11.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高龄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口服阿斯匹林(ASA)。常规治疗组31例,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66.7%(20/30),常规治疗组为12.9%(4/31),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住院4周病死率为3.3%,常规治疗组为22.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UK+ASA治疗高龄AMI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尿激酶 (UK)对 6小时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符合溶栓标准的病人118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溶栓组 6 0例 ,首先予尿激酶 70万U ,再予常规治疗 14日。非溶栓组 5 8例 ,只予常规治疗。应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神经功能恢复。 结果 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迅速减少。溶栓组和非溶栓组在治疗后 1日、15日、30日总有效率分别为 70 %、85 %、90 %和 2 0 %、72 %、83% ,经Ridit分析 ,P <0 0 1或P <0 0 5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颅内非症状性出血率 3% (溶栓组 ) ,2 % (非溶栓组 ) ;脑实质出血率 3% (溶栓组 ) ,0 (非溶栓组 )。 结论 UK用于治疗 6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24例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2例,年龄60~77岁,静脉滴注尿激酶100万U或链激酶150万U;对照组12例,年龄61~79岁。全部患者均为男性。发现溶栓组近期冠脉再通率58.3%,30天内死亡1人;对照组无再通的临床征象,死亡2人。存活者随访观察3年,溶栓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51.58±7.62%比42.41±1.49%,P<0.05)。但梗塞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尿激酶与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总结我院两年来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之临床经验。收集1994年2月以来,我院CCU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共200例,其中用尿激酶(天普洛欣)119例,链激酶81例。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即血管再通率、5周病死率相近,两药同样安全、有效。副作用中,皮肤粘膜轻度出血率相近,但键激酶的一过性低血压为高(12.3%比0.84%,P<0.001)。结论:两药治疗AMI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994年1月至1999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2例老年AMI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70岁组(117例),65~69岁组(152例)和65岁组(233例),观察临床疗效,副作用及病死率等。UKTP剂量为200万U至300万U,采用Bolus法30min内给药。结果(1)按临床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标准,三组再通率依次为70.9%,79.6%和81.5%,≥70岁组与65岁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再通率为78.5%。(2)5周病死率分别为3.4%,3.3%和3.0%,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总病死率为3.2%。(3)轻度出血发生率三组分别为17.9%,16.4%和16.3%,组间亦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中度出血发生率为0.9%,0.7%和1.3%,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无脑出血者。出血总发生率为17.7%。(4)≥70岁组和65岁~69岁组EF均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对高龄AMI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30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31例的临床初步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观察300万U尿激酶(UK,由广州天普洛欣生物制品厂生产)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11例AMI患者进行UK静脉溶栓治疗,Bolus法给药。随机分为A组(300万U)、B组(250万U)和C组(15~200万U)。对比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副作用、5周病死率、左室射血分数(EF)、再通时间、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心肌断层显像(SPECT)及心肌缺血面积(IMA)定量分析。结果按临床判定标准,A组和B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各为81.8%和74.1%,均显著高于C组(69.0%,P<0.01,0.05)。三组5周病死率分别为3.03%、4.15%和8.56%,A组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比C组轻度出血和中重度出血发生率略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发生脑出血。A组和B组EF≥50%者所占比率显著增高C组。A组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A组和B组再通时间均显著缩短[(99.63±9.24)min对(152.61±10.92)min,P<0.001;(112.21±7.22)min对(152.61±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影响及QT离散度 (QTd)变化。方法 观察尿激酶溶栓 (5 8例 )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开放状态与心脏事件、左室功能、QTd变化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并与未溶栓组 (36例 )对照 ,随访期为半年。结果 尿激酶溶栓治病严重出血并发症少 ,再通率 6 1 8% ,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溶栓再通后半年心功能改善明显 (43 5± 8 5vs5 2 9± 8 1)。AMI患者溶栓组较未溶栓组 ,溶栓再通组较未通组 ,入院第 10天QT离散度差异有显著性 ,每组第 10天与半年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未溶栓组 10天后QTd增加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结论 溶栓后使IRA开放 ,QTd下降明显 ,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 ,心功能得到改善 ,冠脉血管的开放状态是QTd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之一。成功的再灌注 ,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一种有效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法 对三组犬分别给予静脉溶栓(IV)、动脉溶栓(IA)及静脉 动脉联合溶栓(IV IA),并与对照组对照,并获取相关的DSA资料、病理标本。结果 动物实验(IV组)1例部分再通,(IA组)4例部分再通,IV IA组3例部分再通,3例完全再通,再通犬梗死灶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IV IA组明显小于IA组及IV组(P<0.001)。结论 本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成功率高,梗死灶稳定,重复性好,IV IA溶栓优于其他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动脉溶栓辅助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将24例动脉溶栓后遗留血管狭窄(>5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支架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评价两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残余狭窄率以及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 支架治疗组血管完全再通率高于药物治疗组(54.5%对0%,χ2=6.382,P<0.001),残余狭窄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4.5%±5.2%对82.5%±10.5%,t=7.464,P<0.001),临床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100%对76.9%,χ2=14.263,P=0.038).结论 动脉溶栓辅助血管内支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且较为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ith stenting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Using 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 design, 2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remained angiostegnosis ( > 50%) after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ent treatment group and drug treatment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with stenting + drug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The rates of vascular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and residual stenosis, and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s at 3 months in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rate of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in the stent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54. 5% vs.0%,χ2 =6.382, P <0. 001), and the rate of residual stenosi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4.5 ±5.2]% vs. [82. 5 ±10. 5]%, t =7.464, P<0.001). The rate of 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 in the stent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100% vs. 76. 9%,χ2 = 14. 263, P = 0.038).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ith sten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and it is safer.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一直是研究热点,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试验的公布使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致力于探索更多的溶栓方案.文章就溶栓治疗的丰要方法、药物和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