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手法是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毫针手法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进针手法、出针手法、各种运针手法和附加手法。其中尤以各种运针手法为针刺手法的核心内容。现有针刺手法的归类奚氏[1]把毫针手法分成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两类,将“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称为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手法治疗中存在有耐手法性和经筋疲劳,认为在手法临床施用中,过度手法或失误手法可能会造成经筋疲劳,导致机体出现耐手法性,直接影响手法疗效。文章描述了耐手法性和经筋疲劳内涵、病理及防治。  相似文献   

3.
谭秋翔 《河南中医》2012,32(8):1096-1098
手法治疗包括推拿手法治疗,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手法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手法配合外固定治疗,手法配合局部封闭治疗。手法治疗通过松解软组织、松解粘连、理顺筋络,使局部血管扩张,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消散,以达到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推拿手法操作技巧性强,手法运动形式、操作中主动肌与拮抗肌配合情况、不同手法力、频率、作用时间与生物效应密切相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手法技术发挥和临床疗效,所以对手法规范化研究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手法运动学、手法生物效应以及手法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它重要组成部分。1手法运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常用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并运用推拿手法的动作技巧,设计了以徒手或用器具辅助的方式,针对各常用单式或复合推拿手法的手法运动进行专项练习,在学员推拿练功的过程中,加强对各单式或复合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和技巧等方面的训练,而在学习推拿手法过程中,又用之以强化手法的力度、手法运动的持久性等方面的练功,解决了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推拿练功与各手法动作结构和技巧配合不够,而手法练习也缺乏与手法运动相适合的专项手法练功,这些专项练功方法可使手法操练与练功相辅相成,适宜在推拿练功课程和推拿手法课程中共同开展。  相似文献   

6.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针刺手法仿真采集系统获取的专家针刺手法数据为基础,根据针刺手法的特点,研究以针刺手法参数分析为核心的聚类算法,设计和实现针刺手法参数的聚类分析软件,从而对针刺手法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探索研究,并探讨针刺手法的内部规律,希望藉此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研究莫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针刺手法仿真采集系统获取的专家针刺手法数据为基础,根据针刺手法的特点,研究以针刺手法参数分析为核心的聚类算法,设计和实现针刺手法参数的聚类分析软件,从而对针刺手法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探索研究,并探讨针刺手法的内部规律,希望藉此为针刺手法的定量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管氏补泻手法"内核"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介绍了管氏针刺手法体系中起到核心主导作用的“捻转”手法。在管氏针灸流派中,无论是初级补泻手法,高级补泻手法,抑或是特殊针刺手法,都始终贯穿着“捻转”手法。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臀中肌综合征4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王春利  倪伯青 《光明中医》2011,26(5):992-993
目的探讨手法、牵引和药敷治疗组治疗臀中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至2009年413例臀中肌综合征患者采用手法、牵引、药敷治疗,随即分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①采用手法牵引药敷治疗组治疗后,其优良率为89.2%。②手法牵引药敷治疗组与手法药敷治疗组、手法牵引治疗组、单纯手法组四组之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手法牵引药敷、手法药敷、手法牵引、单纯手法四组疗效依次降低。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报告证明,手法牵引药敷治疗组对于臀中肌综合征患者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旋转手法与常规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旋转手法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不同手法随机分为两组,旋转手法组和常规手法组,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后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法治疗疗效及后期复发率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旋转手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与常规手法比较无明显疗效优势,其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研小组在成功研制"ATP-Ⅰ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的基础上,又通过提出新的算法、充实所分析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种类、完善针刺手法比较和评价的方法,设计出新的针刺手法物理参数分析软件"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对针刺手法波形的分析方法更为科学,对针刺手法物理参数的分析也更加齐全,针刺手法的比较和评价方法更切合实际应用,从而更能满足针刺手法教学规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足部按摩是祖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5月被国家正式确定为一种职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由于足部按摩手法的名称不规范,与推拿手法名称有很大的差异,致使学了推拿手法后反而难以理解这些手法,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仔细研究足部按摩手法,实际上是推拿手法在足部的具体运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将所有的足部按摩手法,用10种推拿手法来代替,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行针手法是针灸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但60年代前并无行针手法的定义及这样的分类方式。且两类手法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来源。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旨在探寻主辅分类的原因及二者的来源。发现基本手法的直接来源是“雀啄术”和“旋撚术”,辅助手法来源是中国传统手法。且60年代后开始出现行针手法的分类。现代教材中行针手法的分类正是国际交流的结果,体现了不同流派互相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利用质控图检测法评判滚法推拿手法的可行性,为滚法的手法教学、科研和推拿专家手法技术的整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PA-1型推拿手法参数测试仪,对我校推拿专家的滚法推拿手法进行测试,建立滚法的手法质控图,对我校2002级 ̄2004级针灸推拿专业186名学生在学习滚法后进行推拿手法测试,根据仪器记录的波形参数用手法质控图进行评分,同时采用传统标准进行评分,用自身配对的方法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探索利用滚法的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判推拿手法的可行性。结果186名学生在学习滚法后的滚法推拿手法传统评分的平均值为77.2分,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的平均值为76.9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评分方法的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978,P<0.001。结论滚法的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与传统标准评分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质控图检测法可用于滚法推拿手法的评判。  相似文献   

15.
针刺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然而其作用规律、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郭义教授团队与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江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围绕针刺手法作用规律及神经电信息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构建了常见针刺手法的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解析了针刺手法操作过程,实现了针刺手法的科学表征;揭示了基于神经电信息的针刺手法部分作用规律;刻画了针刺手法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明确不同针刺手法诱发神经电信息编码存在差异,是针刺手法效应差异的机制之一。研究成果为针刺手法的科学性奠定了提供了实验依据,对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查阅近十年膝关节滑膜炎及手法治疗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手法的治疗原理与膝关节滑膜炎的主要症状,总结规范有效的对症手法治疗流程,针对膝关节滑膜炎主要症状选取对症手法治疗,使初学者运用手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推拿手法实践教学出发,总结了各种手法操作时的一些共性要求,从医者体位选择、参与手法的关节和肌肉数量、吸定的要求以及手法的整体要求四方面论述了手法操作的共性技术要求,有利于加深对手法要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提高手法学习和实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任中华  王馨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0):468-468
按摩时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从而达到深透。手法是施于体表而效于病位的 ,若病位不在体表则依赖于手法的深透。临床中 ,常见到一些手法相似且力度相同而疗效各异 ,其原因就在于手法是否深透。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 ,手法深透决定疗效。怎样才能做到手法的深透 ,首先 ,应了解人体的层次 ,它是手法深透的物质基础。人有五体 ,谓之筋骨脉肌皮 ,与肝肾心脾肺相合。按层次来讲 ,由表及里应是皮脉肌筋骨脏腑 6个层次。所以 ,病位是哪个层次 ,则手法要深透到哪个层次 ,否则如隔靴搔痒。手法深透到哪个层次 ,又需要选用相应的手法和力度…  相似文献   

19.
推拿手法是推拿治疗疾病的关键,临床疗效的高低取决于手法的操作,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手法才能达到渗透的效果。文章从推拿手法的治病原理出发,探讨了推拿手法的力度、方向及操作频率在手法深透中所应具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针灸作为中医学之瑰宝,针刺行针手法更是其中精髓,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关键要素即为针刺手法。从上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开始运用现代化科技技术对针刺手法量化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究,作者对针刺手法的采集、手法参数数据的挖掘、针刺手法量化器材的研制、针刺手法仿真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并且提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